鋼結構產業鏈包括上游原材料生產商,中游鋼結構加工企業以及下游的工程施工單位。上游原料生產商把鐵礦石冶煉成鋼錠和粗鋼等,通過卷軋、冷彎等技術工藝進一步加工成板材、管材、長材等鋼鐵半成品提供給中游鋼結構廠商。鋼結構廠商提供鋼結構的設計、加工、安裝和維護等等服務將產品交付給下游企業或自主承包工程,下游企業則主要負責各類鋼結構的施工。
上游鋼鐵行業總體產能過剩,地產、基建占需求超50%
上游鋼鐵行業經歷了十余年高速發展,整體產能過剩,進入結構性改革新時期。2021年底工信部、科技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十四五"原材料工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粗鋼、水泥等大宗產品產能只減不增。2022年2月,工信部、發改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要求優化產能,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根據世界鋼鐵協會資料,全球房地產與基建用鋼量占鋼鐵下游需求超50%。我國當前城市化水平相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廣大農村、城市郊區的地產、基礎設施建設仍將帶來較大的用鋼需求。
鋼鐵工業發展與城市化進程息息相關。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鋼結構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建國初期,我國處于工業奠基期,鋼材匱乏、城市化進程較慢。改革開放以后,國內經濟迅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鋼產量逐年增加,到1996年國內粗鋼產量達到世界第一,到1999年,國內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升到34.9%。2000年之后,經歷了"十五"、"十一五"期間重要鋼鐵企業的跨區域重組,行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產量快速提高,經濟發展之下城市化進程加快。2015年之后,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提出,鋼鐵行業進入發展新時期,但國內城市化進程仍在快速推進,到2023年,城市化率由2015年的55.5%提升至62.57%,根據發改委印發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我國仍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期,城鎮化動力仍然較強,城市群、都市圈仍在持續發展壯大,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完善。
鋼材作為鋼結構的直接材料,其價格變動顯著影響行業利潤。鐵礦作為鋼鐵生產中的最主要原料,其價格波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鋼材價格水平,此外,短期內的庫存水平亦會對鋼材價格產生影響。2023第四季度建筑鋼材市場震蕩上行,價格重心上移,宏觀方面部分寬松政策提出以及部分經濟數據公布階段性給市場帶來利多影響,但影響四季度價格的核心因素仍然集中在基本面方面,成本上漲和供應端偏弱運行帶動了市場價格的上行。
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雖然我國擁有較為豐富的鐵礦儲量,但礦石品質偏低,大多只能用于生產配礦原料。全球優質鐵礦資源集中于澳大利亞和巴西,以力拓(Rio-Tinto)、必和必拓(BHPBilliton)、福蒂斯丘(FMG)、淡水河谷(VALE)四大礦商成本和規模最優,因此全球優質鐵礦供給相對集中,四大礦商市場議價能力較強。
中游集中度仍低,強者恒強局面顯現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鋼結構產量占粗鋼產量比重仍較低。根據日本鋼鐵聯盟(JISF)數據,近年來日本鋼結構產量占國內粗鋼產量比重在20%左右;根據富煌鋼構年報,美國鋼結構建筑用鋼量占粗鋼產量逾50%,2020年我國鋼結構產量占粗鋼產量僅7.6%。
鋼結構的加工流程主要包括放樣與號料、切割、成型、矯正、邊緣加工、制孔、組裝、焊接、銑端與鉆安裝孔及摩擦面處理、除銹與涂裝及編號、鋼結構預拼裝等內容,加工難度較低,容易實現批量化、標準化生產。由于技術門檻較低,國內鋼結構行業集中度仍然較低。根據wind數據,2023年鋼結構行業CR5產量占比僅6.4%,根據Datayes數據,行業龍頭鴻路鋼構2023年市場占有率僅為3.1%,目前,行業內約有2,500家企業,以開展專業分包的中小企業為主,競爭激烈,呈現"大行業,小公司"的特點。
行業集中度提升之下,未來鋼結構領域強者恒強的局面將更加明顯。根據中建科工公司債募集說明書,美國鋼結構行業CR3占比超過50%,其集中度提升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由于重型鋼結構、空間鋼結構建筑的總承包商往往要求承接商擁有一級建筑資質和優秀的過往項目業績,因此在工程端形成擁有優秀項目積累的企業強者恒強的局面;二是鋼結構產品的交通運輸成本較高,在加工端進行全國性布局的企業能夠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參照國外經驗,同時擁有資質優勢、項目優勢、資金優勢以及智能化平臺和產業鏈資源的龍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將占據較大優勢。
裝配式建筑較傳統現場澆筑的成本略高,并限制了其在國內的推廣應用,形成規模經濟有助于降低裝配式建筑生產成本。據駿業建科統計,20%-55%的預制率下,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較傳統現場澆筑的成本高128-255元/㎡,預制率越高,成本越高;從各省市的調查案例來看,PC造價較傳統造價高200-800元/㎡,PS造價更高,節省的人工成本目前仍不足以彌補較高的構件材料費。
我們認為,裝配式建筑行業在發展初期受政策推動的影響更明顯,一定規模效應后,裝配式具有更強的經濟適用性,而傳統建造成本上升的趨勢是不可逆的,裝配式將成為市場化選擇,屆時將實現更快的需求增長。首先,愿意從事傳統建筑業的工人日益減少,建筑業農民工人數自14年持續回落,而農民工收入上漲壓力較大,14年以來,平均每年工資漲幅7.3%。此外,老齡化在建筑行業日益嚴重,農民工平均年齡從2008年的34歲升至2023年的41歲。勞動力成本上升和日益嚴格的環保將倒逼傳統現澆式建筑向裝配式建筑轉型。
更多鋼結構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鋼結構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