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伴隨環境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城市集中供熱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普遍應用。然而集中供熱是一個多變量、長時滯、非線性的復雜系統。
城市集中供熱主要包括兩個過程,就是供暖熱源供熱量的輸出以及熱網熱量的合理分配。在傳統方式中,對于熱源與熱網的控制大多時候都是分散來控制的,這就不能夠實時、準確且全面地對熱源以及熱網地運作情況做出綜合分析,在其實際的供熱運行過程之中很可能就會產生許多問題,比如供熱量不足、熱量分配不均、集中管理自動化水平低以及能源浪費嚴重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會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集中供熱的發展。
2022年7月由國家發改委發布的《“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要有序引導非化石能源消費和以電代煤、以氣代煤,發展屋頂光伏等分布式能源,因地制宜推廣熱電聯產、余熱供暖、熱泵等多種清潔供暖方式,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管理模式。
國家政策的支持將繼續推動集中供暖行業的發展,同時引導和規范老舊供熱管道改造、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在供暖中的利用,向綠色化方向轉型,為實現集中供暖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城市供熱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在清潔供暖需求的強烈作用下,中國逐漸形成了以供暖(制冷)為主的地熱發展路徑,帶動中國地熱直接利用多年穩居世界第一,為國際地熱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我國的地熱利用方式有淺層地熱供暖制冷、水熱型地熱供暖、溫泉利用、地熱農業、地熱發電、油田地熱與耦合利用等,目前主要以供暖利用的方式發揮作用,地熱發電僅有約16兆瓦在運行,農業烘干、工業利用、融雪等地熱直接利用方式還不多見。截至2021年底,我國地熱直接利用能力折合100.2吉瓦,年利用量超82萬太焦。
在淺層地熱供暖制冷方面,截至2021年底,我國淺層地熱供暖(制冷)能力為8.0億平方米,年利用量超39萬太焦。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地區,其中環渤海地區發展最好,長江中下游平原次之。在水熱型地熱供暖方面,截至2021年底,中國水熱型地熱供暖能力達到5.3億平方米,占全國城市集中供熱比重已升至5%,年利用量超32萬太焦。河北、河南、山東、陜西、天津等省市,依托豐富的地熱資源,逐漸發展成為水熱型地熱供暖的主要區域。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0年到2018年,全國集中供熱面積從40多億平方米增加到80多億平方米,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增速較快。黃東等業內人士預計,隨著穩投資、補短板力度加強,集中供暖行業接下來仍然有很大發展空間。
在城市集中供熱方面,根據供熱的物質可以分為蒸汽供熱和熱水供熱。熱水供熱是指將水加熱進行的采暖,具有熱效率高、循環聲音小、供熱穩定等優點。蒸汽供熱是指在采暖源頭將水加熱至沸騰,通過蒸汽自動在采暖管道內循環,但這種方式熱損失較高,對管線質量要求高,且有一定的噪音。
從供熱能力來看,我國城市供熱能力整體呈波動上升的趨勢。熱水供熱能力在近年來持續增長,2021年熱水供熱能力達到593226兆瓦,同比增長4.8%;而蒸汽供熱能力也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2021年蒸汽供熱能力為118784噸/小時,同比增長14.8%。
圖表:2018-2022年我國城市供熱面積
到2025年,地熱能供暖面積比2020年增加50%以上。到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5年翻一番以上;建成若干地熱能綜合利用基地、地熱小鎮,進入地熱能產業強省行列。此前山西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推動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山西省將大幅度提升地熱能利用規模和效益,全方位推動地熱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建設低碳城市中優先部署地熱能替代供暖。在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以及城市規劃區新建居民小區、景區,具備條件時優先利用地熱能集中供暖制冷。城市建成區實施更新改造,鼓勵利用中深層地熱能替代既有天然氣、煤炭供暖,建設更多“低碳社區”,逐步提高集中供暖地熱能占比。
城市供熱也在逐步向清潔化、高效化、智能化轉型
在我國,城市供熱主要采用集中供熱、獨用鍋爐房供熱和分散供熱三種方式。其中,集中供熱是目前城市主要的供熱方式,通過熱電廠或區域鍋爐房實現。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能夠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減少污染排放,是推動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手段。
我國城市集中供熱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區,包括東北、華北、西北的十三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以及山東、河南兩省。這些地區冬季寒冷,需要供暖來保證居民的生活質量。而在城市中,常用的供熱方式主要有集中供熱、區域鍋爐房供熱和分戶供熱等。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城市供熱也在逐步向清潔化、高效化、智能化轉型。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推動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促進燃煤清潔高效開發轉化利用。同時,各城市也在積極探索清潔供熱的路徑,如利用超低排放燃煤熱電聯產、天然氣供暖、工業余熱等。
我國供熱行業未來將以較快速度增長,環保、節能的理念是未來城市供熱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趨勢,隨著國家出臺城市供熱行業相關政策,供熱行業標準化和規范化等因素將促進城市供熱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長。目前供熱行業涌現一大批新的參與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競爭,行業參與者大多規模較小,各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憑借成熟的項目經驗和技術儲備創造更高的價值,未來人們對于生活品質將逐漸提升,對于冬季采暖的需求越來越廣泛,城市供熱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
未來十年智慧供熱市場規模可達7500億
未來集中供暖將加快向清潔化方向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核能、垃圾焚燒等新能源由于兼具環保效益和經濟效益,將得到更多開發與利用,促進集中供暖能源結構向綠色化轉型。現有實踐案例已經充分證明,無論是從資源儲備的角度看,還是從技術成熟度的維度考慮,風電、光伏、核能、生物質能、工業余熱利用等都已成為低碳熱源的有力競爭者。
據預測,未來十年智慧供熱市場規模可達7500億,可見除了實施供熱節能,智慧供熱也將帶給行業更大市場空間。受益于“雙碳+舊改”政策的結構性機會,供熱市場和供熱企業的低碳化、智能化運營需求迅速增加。隨著中國城鎮化率快速提高,城市供熱行業市場規模需求日益增長。在“十四五”數字中國建設和雙碳背景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為“雙碳”戰略的全面落地提供有力抓手。
隨著城市供熱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型企業間并購整合與資本運作日趨頻繁,國內外優秀的城市供熱企業愈來愈重視對行業市場的分析研究,特別是對當前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趨勢變化的深入研究,以期提前占領市場,取得先發優勢。正因為如此,一大批優秀品牌迅速崛起,逐漸成為行業中的翹楚。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城市供熱行業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城市供熱產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城市供熱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本報告由中研普華的資深專家和研究人員通過長期周密的市場調研,參考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并對多位業內資深專家進行深入訪談的基礎上,通過與國際同步的市場研究工具、理論和模型撰寫而成。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城市供熱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