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礦物原位鋰同位素分析方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碰撞隆升及影響團隊史仁燈研究員及其合作者系統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幔橄欖巖中的鋰含量和鋰同位素組成。
研究發現,海水中鋰擴散作用等地表過程是地球深部地幔鋰同位素變重的原因。上述成果2月19日在線發表于Nature旗下刊物《科學報告》(ScientificReports),為研究地質歷史時期青藏高原不同圈層相互作用開拓了新思路,可服務國家礦產資源戰略需求。
據自然資源部17日消息,我國在四川雅江探獲鋰資源近百萬噸,是亞洲迄今探明最大規模偉晶巖型單體鋰礦。
“這為我國實現找鋰重大突破,起到了示范作用!”自然資源部部長王廣華興奮地說。
鋰是元素周期表第三號元素,自然界最輕的金屬元素。作為“21世紀綠色能源金屬”,對實現“碳中和”有重要意義。
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蓄電池,中國制造“新三樣”,樣樣離不開鋰。鋰電池不用多說。電動載人汽車,不管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都是“鋰”當家。風電、光伏大規模儲能,性價比最高的方案就是磷酸鐵鋰電池。
最新統計顯示,2023年,“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
有“鋰”走遍天下,無“鋰”寸步難行。對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金屬能源鋰都是“口糧”。
全球鋰資源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澳大利亞、中國和美國等國家。
我國鋰輝石礦、鋰云母礦分布范圍廣,全國有1500多個鹽湖,通過加大鋰礦區塊出讓力度,可進一步挖掘鋰礦找礦潛力;我國部分鋰礦探礦權勘查程度較低,通過進一步加強地質勘查工作,鋰礦增儲空間較大。
為全力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促進鋰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推動鋰電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自然資源部積極推進鋰礦區塊出讓,加大鋰礦源頭供應,提振投資者信心,促進礦業市場繁榮。
手里有礦,心里不慌。剛剛在此間結束的2024年全國自然資源工作會議明確,在優化海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合作,加強同拉美“鋰三角”等區域合作同時,我國立足國情,針對共生伴生礦等特征,不斷實現找礦理論、勘探技術、提煉工藝突破,促進伴生礦綜合利用,保障端牢新能源產業“中國飯碗”,“新三樣”不愁“糧”。
消息面上,四部門發文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據國家發展改革委1月4日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日前發布《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我國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初步建成,充電峰谷電價機制全面實施并持續優化,市場機制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加大力度開展車網互動試點示范,力爭參與試點示范的城市2025年全年充電電量6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私人充電樁充電電量80%以上集中在低谷時段,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式電化學儲能資源的潛力通過試點示范得到初步驗證。
到2030年,我國車網互動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建成,市場機制更加完善,車網互動實現規模化應用,智能有序充電全面推廣,新能源汽車成為電化學儲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力爭為電力系統提供千萬千瓦級的雙向靈活性調節能力。
為確保鋰電池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 鋰電池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鋰電池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鋰電產業鏈中上游企業業績的下行和估值的調整,使得鋰電產業鏈表現慘淡。以中證鋰電池指數(931890.CSI)的表現來看,2023年初至2023年12月20日,鋰電池指數累計跌幅達到了42%,期間最大回撤達到45%。而在估值方面,鋰電池指數PE(TTM)也從年初的27.1倍跌至目前的14.5倍,已經跌至歷史最低位置。
近年來,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爆發式增長、消費電子市場逐步拓展以及電動工具、電動兩輪車、無人機、儲能等市場興起推動鋰電池市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寧德時代、LG化學、松下和比亞迪等頭部鋰電池企業逐步加大擴產力度,帶動了鋰電池設備市場需求持續增加。
面對機遇與挑戰,在長期的行業深耕積累中,大成精密始終堅持“客戶第一”的經營理念,以客戶需求為出發點,以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為發展驅動力,重視設備核心硬件及軟件算法的自主研發,形成了鋰電池在線檢測、鋰電池真空干燥兩大技術平臺,以及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儲備。
從預定目標完成情況看,結合公開資料,除少數企業外,2023年主機廠與電池廠年初設定的目標均未實現,產銷量較好的企業能完成年初預定目標的60%以上,多數企業完成率在40-55%。其中,部分三線及以下企業已開始因產能過剩/客戶缺乏/成本劣勢等問題出現經營困難。
從產品價格來看,產業鏈各環節產品價格較年初已腰斬,鋰鹽等材料甚至降幅超過70%,導致產業鏈企業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原本“紅火小日子”(毛利率25-40%)變“天寒地凍”(毛利率15-20%),預計2024年因價格下降帶來的“痛”仍將持續。
從主要產品結構來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占比正極材料總出貨比例近70%,三元正極材料占比不足26%;磷酸錳鐵鋰材料市場出貨量將超3萬噸,同比增長超500%。受錳酸鋰材料需求增長帶動,中國富鋰錳基材料出貨增長將超50%(主要摻雜使用)。
受磷酸鐵鋰電池增長帶動,2024年中國LiFSI市場需求量將超3萬噸,市場增速超100%。2024年國內鐵酸鋰等補鋰材料出貨量將迎超30%增長(配套磷酸鹽系電池使用)。
雙層涂布技術對天然石墨出貨帶動有限,人造石墨占比負極材料市場總出貨比例超86%,受動力大圓柱電池“1—10”增量帶動,2024年硅基負極材料市場出貨將超3.5萬噸,同比增長超80%。
2024年中國鋰電池市場出貨量將超1100GWh,同比增長超27%,正式進入TWh時代。其中動力電池出貨量超820GWh,同比增長超20%;儲能電池出貨量超200GWh,同比增長超25%。
全球經濟大環境下行導致基建、鋼鐵、房地產以及大消費等領域增速下滑,其對消費類產品(如電動工具、手機、平板以及筆電等)帶動乏力,進而降低對鋰電池的需求。
GGII預計2024年中國數碼電池出貨量超50GWh,同比增長超3%。其中,3C軟包數碼電池及電動工具用鋰電池出貨量增長1-2%;港口機械、AGV等市場鋰電池需求有望實現5%以上增長;受益于產品價格的下降,小動力用鋰電池市場將實現15%以上的增長。
在新能源乘用車領域,2023年國內(半)固態電池出貨突破GWh。結合頭部主機廠規劃,GGII預計2024年國內將有超過5款搭載(半)固態電池的新車型上市銷售,預計2024年(半)固態電池出貨量可實現5GWh級別出貨。
動力用大圓柱電池方面,目前多極耳鋁殼系大圓柱(3/4/6系)電池已經實現批量出貨,動力用全極耳鋼殼系大圓柱已完成從“0—1”的量產突破,預計2024年將在乘用車領域迎來GWh級批量交付,開啟“1—10”的新階段。
從產能利用率看,2024年國內動力電池市場有效產能(不含未開工及未通過下游驗證的無效產能)利用率將低于60%,儲能電池市場有效產能利用率將不足50%。多數新進企業新釋放產能成無效或低效產能。
2024年負極材料行業產能突破450萬噸,隔膜產能突破320億平,三元正極材料產能突破200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產能突破550萬噸。除隔膜外,其他主材產能利用率不足45%,行業TOP4~ 8 企業瓜分超90%的市場份額。
從設備招標來看,2024年國內動力與儲能電池新增招標產能將不足250GWh,直接對應的設備新增市場規模不足700億,設備市場難以再現2022年行業規模高峰點。
想了解關于更多鋰電池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版鋰電池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