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布局,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優化基礎設施布局、結構、功能和系統集成、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以及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所謂城市經營,就是擁有城市產權的城市政府運用價值規律,把城市資源、城市設施作為資本運作,使城市資源得到合理配置,城市設施得到有效使用,使城市資源和城市設施所產生的效益最大化的過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城市經營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國家行政主管部門和地方政府制定或修訂的一系列發展規劃、部門規章和行業政策,在指引行業發展方向的同時,也提供了較好的市場機遇。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關于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的意見》《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等。
這些政策文件規定了鄉村振興的總體要求,提出優化城鎮化空間布局和形態,分類推動城市群發展,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質、增強小城市發展活力、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有序培育現代化都市圈,健全城市群和都市圈協同發展機制。區域協同發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更新、完整居住社區建設、鄉村建設行動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引發了城市經濟、產業經濟的“意外”雙繁榮,同時催生了產業地產、工業地產、旅游地產、商業地產以及住宅地產的的百花齊放景象,我國也已進入城市發展與產業經濟雙重轉型的新階段。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1260582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
在中國31省(區、市)中,2023年共有17個省份增速“跑贏”全國,北京則與全國持平,所有省份均實現GDP增速正增長。具體而言,西藏GDP增速達9.5%,領跑全國;海南、內蒙古緊隨其后,分別增長9.2%和7.3%。
從GDP總量來看,不少地方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廣東、江蘇和山東為中國省份2023年經濟總量前三甲,均超過9萬億元。特別是作為經濟第一大省的廣東,成為中國首個全年GDP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經濟總量連續35年居全國首位。
城市是現代化建設的“火車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據Mysteel近日不完全統計,2024年1月,全國各地共開工7970個項目,環比增長187.21%;總投資額約54295.15億元,環比增長202.46%;新年伊始,全國多地紛紛舉行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活動。資料顯示,1月共有湖北、河南、安徽、湖南、北京、陜西、重慶等7個省份舉行省級重大項目開工活動。其中,開工投資排名前三的省份為湖北、河南、安徽,總投資為16498.14億元、8506.00億元、5312.23億元。
近年來,在國際經濟整體增速放緩、我國經濟增長形勢面臨一定壓力的大背景,我國城市運營進程也迎來關鍵階段:隨著當下中國城市運營進入“下半場”,城市化進程進入了自快速發展中后期向成熟期過渡的關鍵階段,如何更好地以城市群、都市圈為依托構建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格局,如何提質增效做好重要城市綜合開發并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市化建設,成為“下半場”的關鍵議題。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模式和人口結構變化,作為經濟社會的主要載體,城市也進入了“人民城市”的新發展階段,以土地要素的“增量”開發支撐經濟增長、人口增加和城市擴張的外延式城市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著力推動城市內涵式發展和高水平治理,積極盤活“存量”資產的“城市運營”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十四五”期間,國家將繼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不斷優化城鄉區域發展格局,發展壯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力度。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海關總署、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城市經營行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城市經營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