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中國擔保行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金融危機以來,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緊張壓力以及融資難等問題,國家在擔保機構建立方面的推動力度逐漸加大,在此背景下各類資金看到契機,紛紛進入擔保行業。擔保行業涉及的業務領域較為廣泛,為不同經濟主體提供專業風險管理服務并承擔相應的風險,在消費、投資、出口以及稅收和財政等各個環節都能發揮其信用評級、信用增級以及信用放大的作用。
擔保,從廣義上來說,是一種經濟和金融活動中的風險管理手段。當債權人擔心債務人可能無法按時履行其還款義務時,擔保便起到了一個保障作用。這種保障不僅僅是為了確保債務得到清償,更是為了降低資金損失的風險。在這種情境下,債務人或第三方會提供某種形式的擔保,無論是財產、權益還是信用,以此來保證他們會按照約定履行還款義務。如果債務人違約,擔保人或擔保機構將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確保債權人的權益不受損害。
擔保,是為擔保某項債務的實現而采取的措施,該項債務是主法律關系,擔保是從法律關系。擔保,包括人保、物保和金錢擔保。物保,即擔保物權,它以物的交換價值作為債權實現的擔保。現代大陸法系國家的擔保物權制度繼受于羅馬法的物的擔保制度,包括抵押權、質押權和留置權三類。其中,抵押權的客體包括三類,分別是動產、不動產和不動產用益物權(即建設用地使用權和土地經營權)。質押權的客體包括兩類,即動產和權利。留置權的客體只有一類,即動產。人保,即保證,它以人的信用(信譽)作為債權實現的擔保,包括一般保證和連帶保證。其設立屬于意定,需要保證人和債權人訂立書面的保證合同且無需移轉標的物的占有。金錢擔保即定金,它以特定的貨幣作擔保,其設立亦屬于意定,需要雙方當事人簽訂書面的定金合同且需要移轉標的物的占有。
受宏觀經濟形勢下行影響,為主動適應融資擔保行業改革轉型要求,促進行業加快發展,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國務院多次出臺有關政策、意見等,提出堅持政策扶持與市場主導相結合。對于服務小微企業和“三農”等普惠領域、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融資擔保業務,尊重其準公共產品屬性,政府給予大力扶持;對于其他融資擔保業務,鼓勵其按照市場規律積極創新發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
中國擔保行業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不斷演變和壯大。它的興起源于中國金融體制的不完善,以及融資供應結構的失衡。該行業的使命是為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提供支持,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提供保障,并在助力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對于擔保行業的行業投資方式,可以考慮產業鏈投資、創新業務投資、跨行業投資、區域投資以及資本運作投資等多種方式。在選擇投資方式時需要注意市場需求和競爭情況、風險管理、政策變化以及合理配置資產等方面。通過多元化投資可以降低風險提高收益的穩定性同時也可以擴大市場份額從而進一步推動中國擔保行業的健康發展。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擔保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顯示:
近年來,在政府的推動和引導下,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主導,以商業性、互助性擔保機構為補充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迅速發展,擔保機構數量及擔保余額顯著提高,成為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重要舉措。但在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其償債能力及意愿明顯弱化,從而導致擔保行業整體風險水平有所提升,擔保機構代償規模持續上升。擔保行業的發展與宏觀經濟形勢及社會融資規模、中小企業發展狀況密切相關。
根據Wind數據統計,從2020年到2022年底,金融擔保機構金融產品擔保余額連續增長,分別達到5932.36億元、8812.09億元和9642.07億元,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然而,2022年的增速明顯回落至9.42%,相對于2021年有所減緩。截至2022年底,前十大金融擔保機構市場份額達到63.57%,較2021年底提高了0.73個百分點,表明行業的集中度略微上升,但整體仍然保持較高的集中度。
從市場競爭格局來看,截至2022年底,債券擔保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五位的擔保機構分別為江蘇再擔保、中債增、重慶三峽擔保、重慶興農擔保和天府信用。從行業集中度看,2020-2021年末及2022年底,前十大債券擔保機構市場占有率分別為70.79%、64.57%和63.29%,隨著地方擔保機構積極拓展債券擔保業務、以及債券擔保市場參與主體數量的增加,行業集中度呈下降趨勢。
從全國性擔保機構來看,2022年以來,中投保債券擔保業務提速,債券剩余擔保額較上年末增長9.6%。中債增債券擔保業務總體保持平穩。中證增和中合擔保債券擔保業務有所收縮。另一方面,地方擔保機構債券擔保業務拓展速度仍有所分化。其中,江西信用擔保、安徽興泰擔保、西部銀川擔保、陜西信用增進、浙江省擔保、常德財鑫擔保、江西融資擔保、四川金玉擔保等業務起步較晚或發展空間相對較大的地方擔保機構債券市場剩余擔保額同比增長相對顯著,2022年12月16日,上述擔保機構債券剩余擔保額較上年末增長均超過50%。
圖表:全市場債券剩余擔保額較上年末增長超過50%的擔保機構概況
數據來源:wind(注:以上圖表未包含債券剩余擔保額小于10億元的擔保機構)
另一方面,江蘇再擔保、安徽省擔保集團、深圳擔保集團等進入債券市場相對較早的地方擔保機構增速有所放緩。同期,受經營策略調整、業務規模接近監管上限、市場環境變化等系列因素影響,重慶進出口擔保、瀚華擔保、深圳高新投集團、晉商信用、東北中小保等債券擔保業務收縮,2022年12月16日,上述5家擔保機構債券剩余擔保額同比分別變動-28.12%、-29.44%、-35.70%、-55.99%和-15.07%。
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擔保行業經營風險上升,通過市場選擇和監管趨嚴,一批實力較弱、風險管理能力差的擔保機構逐步退出市場,行業整體發展態勢趨于穩定。隨著行業的發展,國有控股擔保機構數量及占比的提高,優質擔保機構的資本實力和信用評級持續增強。在《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國令第 683 號)及銀保監會《融資擔保業務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融資擔保責任余額計量辦法》《融資擔保公司資產比例管理辦法》《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擔保公司業務合作指引》四項配套制度的引導下,國內融資擔保機構的業務發展方向發生了調整,運營情況得到了明顯改善,擔保行業得到持續健康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擔保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
2024擔保產業發展現狀分析調研:擔保智能設備的發展趨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