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水務關系到滿足老百姓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城市生活舒適度提升,人民大眾獲得感的滿足等,是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智慧水務是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水務技術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掘數據價值和邏輯關系,實現水務業務系統的控制智能化、數據資源化、管理精確化、決策智慧化,保障水務設施安全運行,使水務業務運營更高效、管理更科學和服務更優質。
我國擁有660多個城市,從功能價值來看,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智慧水務關系著供水、排水、污水處理三大環節,是保障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前提。
尤其是近年來,實現水務業務運營更高效、管理更科學、服務更優質,這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目標。
截至2022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達到65.22%。城市化進程帶來的是供水管道長度及供水普及率持續上升。眾多管網、泵站等基建設備數量多、分布散、覆蓋廣,需要大量人員和資金的投入,并且存在整體運行效率低下、環保問題突出的問題,智慧水務則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突破口。
智慧水務行業相關政策環境分析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 年)》《國家智慧城市(區、鎮)試點指標體系(試行)》、國家八部委《關于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反復強調“實施從水源地到水龍頭的全過程監管”,“發展智慧水務與智能管網,構建覆蓋供水全過程、保障供水質量安全的智能供排水和污水處理系統,實現城市地下空間、地下管網的信息化管理和運行監控智能化”。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
智慧水務屬于水務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行業處在成長初期,代表性優勢企業規模較小,融資動態較少。大部分以水務硬件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在具備了規模優勢之后,進入智能水務軟件領域,并通過IPO的方式進行融資;以智慧水務解決方案為主要業務的初創公司處于融資階段的初期。
隨著智慧水務行業的深化發展,水司能為城市提供更為優質的供排水服務、水質污染管控與環境保護以及降低供水管網漏損率,同時管控與及時處理各種應急水務事件,提升水務服務水平與滿意度。水務行業的智慧化將有效支撐智慧城市的整體落地,進而推動數字政府、數字中國的建設。
頭部企業集中度非常低,由大型水務企業領先建設智慧水務,帶動全行業往智慧化的發展應是行業趨勢。對于水司而言,一旦實現了各供應商的設備、軟件、網絡的互聯互通,不僅可以消除煙囪式系統和數據孤島,而且能夠進一步拓展基于數據共享和數據挖掘的智慧應用,提升運行效率,降低供水漏損和能耗,提高服務水平。
智慧水務涵蓋原水、供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及水資源回收利用的完整產業鏈,基于統一融合和互聯互通的智慧化信息平臺,保障“從源頭到龍頭”的生產、監控、調度、營收、客服、運營、運維等各個環節實時安全可控,全面提升水務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優化服務品質,賦能水務公司完成新業務、新模式、新業態的轉變與創新。
智慧水務發展情況與城鎮發展情況緊密相連,在中國城鎮人口日益增長的發展背景下,城鎮水務建設需求不斷提高,智慧水務可顯著提升水務管理效率,其應用規模逐步擴大。
截至2023年1月4日,中國智慧水務行業的主要企業共有13476家,其中以2021年為主要注冊熱潮,該年注冊企業數量為5482家;2022年熱度稍有下降,注冊企業數量為3745家;2023開年已有17家智慧水務企業注冊。
據統計,2023年我國智能水務市場規模約為188億元,預計于2027年達280億元,復合年均增長率10.5%。目前國內智慧水務行業共有三個競爭層次,分別是將硬件設備與信息化技術融合的綜合服務商(例如威派格、新天科技等),以自主研發水務信息系統軟件為核心產品的軟件企業(例如三高股份、和達科技等),和大型IT公司切入智慧水務領域(例如華為、阿里、騰訊等)。
目前,我國大多數智慧水務項目的開展由政府主導,主要由當地水務主管部門以及水務企業進行項目招標,由工程設備公司或智慧水務系統公司來進行投標。
從項目類型來看,我國智慧水務項目采購內容包括貨物類、工程類和服務類。我國智慧水務招標項目中貨物類項目5個,工程類項目1個,服務類項13個,未分類項目3個。
在政策的推動下,“十四五”時期,我國智慧水務將隨著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加速發展。智慧水務未來市場面臨著千億藍海,具有廣闊的市場場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智慧水務行業發展潛力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