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預計2024年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
1月30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郝英杰在《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簡稱《報告》)發布會上介紹,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個百分點。從2023年穩中有升的全國電力消費增速可以反映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特別是我國制造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趨勢明顯,經濟增長新動能正持續壯大。
中電聯表示,預計2024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然而,電力供應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給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產業結構調整將導致用電負荷尖峰化的特征更加凸顯,同時部分地區可能發生強度較大的高溫、寒潮天氣過程,將導致局部時段電力負荷較快攀升,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緊平衡。
針對部分地區在用電高峰期電力供應偏緊的局勢,中電聯表示,電力行業將全力抓好安全生產,持續做好燃料供應保障,全面加強電網運行管控,全力以赴保安全、保供電、保民生、保重點,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電力保障。
電力供應行業是一個重要的行業,它涉及到國家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的生活質量。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力供應行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煤炭、太陽能、風能資源。自2010年啟動疆電外送以來,已先后建成哈密—敦煌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煙墩—沙洲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兩交兩直”4條超特高壓外送通道,疆電外送能力達到2400萬千瓦。外送電量由2010年的3億千瓦時迅速擴大至2022年的1258億千瓦時,外送省份從最初的7個省份擴展到20個省份,實現了“能源空中走,電送全中國”的目標,不僅讓新疆豐富的煤炭和風光資源轉換成經濟優勢,還為疆外省市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當前,疆電外送第三條直流通道——±800千伏哈密—重慶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加速建設。屆時,疆電外送能力將超過3000萬千瓦,每年將有超過360億千瓦時的電能從哈密送至重慶,為成渝地區雙城圈、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注入新活力。新疆的電能也將“直達”華中、華東、西南多地區,電力保供輻射圈將越來越廣闊。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電力需求保持穩定的增長。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電力供應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用電需求逐年上漲,國家對電力建設投資規模也不斷擴張。同時,隨著近年來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以國有電力設計院為主體的行業壟斷結構模式逐步被打破,行業開始由“重規模”向“重質量”方向發展。
從市場改革的角度來看,電力行業市場有兩種不同的經營模式:廠家及能源供應商。從供給角度來看,電力行業市場由多家企業及組織組成,在產能、產品品質方面存在差異。在價格方面,政府會根據市場供應狀況對電價進行調整,但是能源供應商均具有彈性,會根據市場行情定價。
電力行業行業市場的發展需要政策引導,技術支持,電網設施,以及電力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把握等多個因素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運行效果。因此,電力行業市場供應競爭情況的分析,既要充分考慮市場形勢,也要考慮政府政策的影響,對技術企業提供合理的建議,從而有效改善行業市場供應競爭情況,推動電力行業發展。
國務院及有關政府部門已經發布了部分“十四五”能源及電力發展目標、“互聯網+”智慧能源行動計劃等,也出臺了智能電網發展指導意見、配電網改造規劃等。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沒有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同時電力行業能源結構不斷變化,同時對環境保護要求日趨提升,行業核心業務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可用性面臨挑戰,因此電力行業將數據管理能力與業務結合,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已是必然趨勢。
目前,電力供應行業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等問題。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電力供應行業正在進行改革和創新。其中,最重要的是提高電力供應的效率和降低環境污染。
報告在總結中國電力供應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電力供應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電力供應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電力供應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電力供應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