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防治技術是保護水資源、保障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的必要手段,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水污染情況和水環境需求。
水污染防治技術是指預防和治理水體因某種物質的介入而導致其化學、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從而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質惡化的技術。
這些技術包括控源截污技術、內源治理技術、活水循環和清水補給技術、水質凈化技術、改革工藝減少或降低廢水毒性、重復利用廢水、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處理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等。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國家對環保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隨著2020年中國向世界承諾將用全球歷史上最短的時間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到2021年“兩會”上,“碳達峰”“碳中和”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水污染防治技術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近年來,隨著國內城鎮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逐漸完善,城鎮污水處理行業得到了迅速發展,水環境治理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在污水處理時大量產生的污泥卻沒有完全得到有效的處理處置,對環境造成極大危害,逐漸成為制約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向好的薄弱環節。
2021年3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明確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構建生態文明體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
2022年6月,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推廣污水處理廠污泥沼氣熱電聯產及水源熱泵等熱能利用技術;提高污泥處置和綜合利用水平。
2022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的通知》指出:推進生活污水治理廠網配套、泥水并重,推廣污泥集中焚燒無害化處理,推進污水污泥資源化利用。
國家和地方持續出臺多項政策規劃,對水污染防治技術行業的發展發揮積極推動作用。
水環境治理是我國環保產業近年來著力發展的細分領域之一。據住建部統計,從2013年至2020年,我國污水處理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從607.82億元增長至2107.78億元,增速顯著高于環境污染治理領域的整體投資增速水平。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工業的快速發展,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水污染防治技術的市場需求也不斷增長。同時,人們對飲用水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也推動了水污染防治技術行業的發展。
膜法水處理技術是當今世界公認先進的水處理技術,它可以同時解決水污染與水資源短缺問題,帶來了水處理技術的革命。膜法水處理技術是保障水資源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市政污水再生回用、工業廢水處理、城市自來水深度凈化、農村微污染水處理、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等,可大大緩解水資源短缺,改善水環境、保障飲水安全,對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膜與膜材料處于膜產業鏈的頂端,是膜產業的核心,在膜產品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引領作用。按照“重點提升、重點推進、重點培育”發展思路著力發展膜與膜材料產業,通過“重點提升”,提升一批存量產品性能,使膜與膜材料存量產品邁向中高端,化解中低端產品產能過剩的問題。
“十四五”期間,膜行業緊緊圍繞國家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結合膜產品發展實際,按照“高端引領、強鏈補鏈、整體推進、全面提升”的總體思路,推動膜產業發展,重點發展膜與膜材料、膜裝備(含工程成套設備)、膜應用及運維服務三大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以膜與膜材料為核心、膜裝備為主體、膜應用及運維服務(工程設計與施工)為補充的產業格局。
預計到2025年,我國水污染防治企業相關環保業務收入規模將超過7700億元,與2020年3900億元的收入規模相比幾乎翻倍。新一輪市場洗牌下,行業利潤或將逐步向優勢龍頭企業集中。未來,水污染防治技術企業可以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與整合,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整個產業鏈的協同效應和競爭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水污染防治技術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