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 報告
當前位置:中研網 > 結果頁

美白化妝品行業市場多大? 美白化妝品市場發展勢頭強勁

近年來,美白護膚類化妝品逐漸成為消費者購物清單里的“常客”。隨著對化妝品了解的進一步加深,消費者逐漸學會根據自己的皮膚屬性和護膚訴求選擇合適的產品,其消費行為日趨理性,更加關注化妝品的具體成分。

美白化妝品行業市場多大? 近年來,美白護膚類化妝品逐漸成為消費者購物清單里的“常客”。隨著對化妝品了解的進一步加深,消費者逐漸學會根據自己的皮膚屬性和護膚訴求選擇合適的產品,其消費行為日趨理性,更加關注化妝品的具體成分。

從化妝品市場來看,在營銷端,伴隨社交媒體的快速發展,化妝品企業對各個平臺KOL(關鍵意見領袖)的關注度不斷提升,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通過社交媒體營銷進行目標用戶群的獲客已是大勢所趨,逐漸將推廣資源向社交平臺方傾斜。在消費終端,化妝品行業的消費者結構不斷發生改變,一方面體現在消費者的年齡結構上,Z世代群體成為主要的消費人群;另一方面體現在性別結構上,男性相關產品逐漸成為行業藍海。

近年來,美白護膚類化妝品逐漸成為消費者購物清單里的“常客”。隨著對化妝品了解的進一步加深,消費者逐漸學會根據自己的皮膚屬性和護膚訴求選擇合適的產品,其消費行為日趨理性,更加關注化妝品的具體成分。

美白化妝品一般是指有助于減輕或減緩皮膚色素沉著,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的化妝品。由于此類產品風險程度相對較高,《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明確其屬于特殊化妝品范疇并實行注冊管理。

在我國通過物理遮蓋形式達到皮膚美白增白效果的產品也歸于祛斑美白類化妝品管理,不過這類產品數量相對較少,許可批件上的產品類別處印有“祛斑美白類(僅具物理遮蓋作用)”字樣,在此類產品標簽上也需要明確標注“僅具物理遮蓋作用”以示區分。這類產品僅僅是起臨時的遮蓋性美白作用,并不會真正使原有皮膚顏色變白,因此大家在選購祛斑美白化妝品時要特別注意這兩類產品的區別。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美白化妝品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

美白化妝品市場發展分析

根據《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化妝品可分為特殊化妝品和普通化妝品兩大類。另根據《化妝品分類規則和分類目錄》中的功效宣稱分類,可將化妝品分為祛斑美白、防曬、防脫發、祛痘、滋養、修護、抗皺、緊致、舒緩、控油、去角質、防斷發、去屑、保濕和護發等26類不同功效性質的化妝品。

在化妝品市場中,祛斑美白類產品是各大榜單的“常客”。抖音電商發布的《2022美妝趨勢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抖音美妝功效內容播放量排名前十的為防曬、美白、清潔/黑頭等。同時,該報告還指出,在彩妝類目下,消費者對面部底妝的功效需求中,“美白”成為產品選擇的首要關注點。

從產品端來看,美白化妝品的作用機理基本與黑色素的形成過程一一對應,主要可以分為抑制三酶一素生成黑色素、阻斷黑色素生成氧化鏈、代謝黑色素三部分。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整體零售消費市場快速發展。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萬余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化妝品類零售總額4026億元(詳見圖),同比增長14.0%(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016年至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1.1%。

另據天貓平臺統計數據,2022年“雙11”天貓淘寶平臺美妝護膚類目GMV(商品交易總額)排名第一,銷售額達344.7億元,相較于其他類目遙遙領先。究其原因,離不開消費者護膚需求的不斷細化及對護膚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這也可以從護膚品市場規模的變化得到印證。沙利文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1年,我國護膚品市場規模從1016.5億元快速攀升至接近2000億元,并有望在未來五年內突破2500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達10%。由此可見,我國化妝品市場整體處于穩定高速發展階段。

目前,  整體美白淡斑市場的典型細分人群以Z世代人群與都市白領為主要量級人群,其中Z世代人群的量級相較于都市白領更大。調研發現,Z世代人群對于美白類產品的需求除功效外,還追求成分的安全健康,他們在選擇化妝品時更注重產品的具體添加成分。該人群另一鮮明消費特征是,消費能力普遍不強且需求更為細分化。

除此之外,美白化妝品行業也出現了多場景協同效應及產品品類延伸等趨勢,消費者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臉部美白化妝品外,更加關注全身美白,進而推動身體美白、手部美白等產品逐漸興起。同時,美白產品的目標消費人群也進一步得到拓展,25歲至34歲的男性護膚消費意識逐步提升,顯露出對美白淡斑類產品的興趣,這或將成為功能性護膚產品新的藍海市場。

國家統計局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4萬余億元,同比增長12.5%。其中,化妝品類零售總額4026億元(詳見圖),同比增長14.0%(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016年至2021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1.1%。

在化妝品市場中,美白祛斑類產品經常駐足于各大平臺銷售榜單。抖音電商發布的《2022美妝趨勢洞察報告》指出,2021年美白功效類產品邁入抖音美妝功效內容播放量排名TOP10。同時,該報告還指出在彩妝類目下,“美白”成為消費者對面部底妝的功效需求中產品選擇的首要關注點。

數據顯示,47.7%的用戶美白需求較強而且堅持使用美白產品。關于美白產品的評估和選擇,消費者更加看重長期功效、多重功效協同作用,同時關注美白作用原理。

美白行業前景分析

近年來,我國化妝品行業開始將產品本身作為立足點,以產品力作為驅動力,進一步推進行業深化發展。當一個行業的消費者滲透率趨于穩定時,就意味著整個行業已進入一個較為成熟的發展階段。這離不開相關政策法規的不斷健全完善。

我國化妝品行業相關政策法規,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9月國務院批準發布的《化妝品衛生監督條例》,該條例旨在加強對化妝品產品的監督。而2017年由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布的《化妝品監督抽檢工作規范》,詳細規定了抽檢行為各方的責任及信息公開要求,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消費者的使用安全。

隨著時間的推移,2020年以來多部化妝品領域重要法規相繼發布,并在2022年進入密集實施階段。

搶灘美白淡斑市場的企業越來越多,但產品的市場供應,尚且不能匹配一路飆升的消費者需求。從品類來看,面部精華是主打產品,而防曬潛力較大,兩者的關注度均持續增長,而且高于備案份額。相比之下,面霜、面膜已成為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關注度不高且處于下降趨勢。

伴隨著護膚需求升級和科學美白的觀念普及,美白淡斑化妝品的研發需注重細分消費需求,針對不同膚質定制產品。此外,還需以高效、溫和安全為導向,推動成分持續升級,并且注重功效多元搭配,協同增效。

隨著《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化妝品行業監管正式進入2.0時代。新規鼓勵化妝品產品及新原料研發,行業競爭逐步由營銷渠道轉變為產品和研發渠道。

2022年1月至5月,普通化妝品提交備案數量對比上年同期下降趨勢明顯(詳見表);2022年上半年特殊化妝品的注冊量較上年同期下降超過70%。這一方面是由于新規過渡時期特殊化妝品技術審評周期延長及通過率下降;另一方面則是新規提出特殊化妝品注冊申請人應當按照規定,提交符合要求的人體功效試驗報告等更嚴格的要求所導致。但分析特殊化妝品類注冊統計數據可以看出,美白淡斑類產品注冊量占比接近50%,仍舊是化妝品商家的必爭之地。

藍皮書指出,中國化妝品市場規模預計2025年將達到5400億元,這得益于消費升級和中國化妝品消費人群基數大,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化妝品市場。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美白化妝品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中研網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2023軟件測試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2023軟件測試行業市場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軟件測試是伴隨著軟件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軟件質量保證的重要前提。軟I...

通信設備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前景預測2023

隨著通信行業競爭加劇,通信設備線上渠道日益強大,傳統電信運營商愈發難以維持原有的線下優勢。內外環境的巨變迫使運...

桃子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預計水蜜桃產值有望超過5億元

我國是桃子生產大國。近年來,隨著種植面積的增長與種植技術的進步,我國桃子產量得到進一步增長。我國有20個省的桃種...

汽車整車行業發展趨勢是怎樣的?2023汽車整車市場調查報告

目前,中國國內汽車行業對汽車技術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一些有實力的自主品牌汽車企業成為各級政府大力扶持的重點對象...

醬油市場發展現狀如何? 2023年中國醬油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醬油在傳統調味操行業諸多品類中占領著主導位置,向來有“中餐之魂”的稱謂。在醬油產品構造方面,依據消費工藝來分:...

醫療機構行業調研報告2023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帶動了醫療服...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研普華集團聯系方式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誠聘英才企業客戶意見反饋報告索引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2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05036522號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