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轉型與碳中和目標驅動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2024年,我國汽車產銷雙超31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1280萬輛,連續10年位居世界首位。根據中汽協的預測,2025 年,中國汽車銷量有望達 3290 萬輛,同比增長 4.7%,其中新能源汽車同比增長可達 24.4%,累計銷量可達 1600 萬輛,滲透率有望增至 48.6%。帶動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迎來黃金發展期。
電動汽車充電樁是一種為電動汽車提供電能的裝置,使電動汽車能夠存儲足夠的電量以支持其運行。充電樁分為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從充電方式來看分為交流充電樁和直流充電樁。
近年來,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電動汽車充電站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2024年,全球電動汽車充電站市場規模正以年均兩位數的速度增長,中國更是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根據中國充電聯盟數據,2024年1-12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422.2萬臺,同比上升24.7%。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為85.3萬臺,同比下降8.1%,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為336.8萬臺,同比上升37.0%。截止2024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81.8萬臺,同比上升49.1%。
充電功率從7kW慢充向480kW超充跨越,2024年新建公共樁中60%支持180kW以上功率。液冷技術、智能功率分配系統等創新應用縮短充電時間至15分鐘以內。車網互動(V2G)試點項目在江蘇、浙江落地,實現充電樁與電網的雙向能量流動。
"光儲充一體化"站占比提升至12%,通過光伏發電+儲能系統降低運營成本。第三方平臺聚合超50%的公共充電樁,通過AI算法優化充電路徑,用戶粘性提升30%。充電服務費動態定價機制在15個城市試點,高峰時段溢價達30%。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5-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
當前行業面臨結構性矛盾:一方面,私人樁隨車配建率突破80%,社區有序充電需求激增;另一方面,高速路網快充網絡仍存在節假日排隊現象。技術迭代與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破局關鍵。高壓快充技術突破使電池壽命損耗降低40%,但需解決電網負荷壓力;V2G技術創造峰谷套利空間,但需完善電力交易機制。政策層面,《"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將充電樁納入新型電力系統,為行業發展注入新動能。企業正從"重建設"轉向"重運營",通過數字化平臺提升樁群管理效率,行業進入精細化運營階段。
1、技術升級方向
高壓快充:2025年新建樁80%支持480kW功率,匹配800V高壓平臺車型
無線充電:在Robotaxi場景實現商業化,充電效率達92%
液冷技術:解決大功率充電熱管理難題,延長設備壽命30%
市場擴容趨勢 預計2025年充電樁總量將達2000萬臺,年復合增長率28%。公共快充樁占比提升至55%,高速公路服務區實現每50公里1座超充站。換電與充電形成互補網絡,重卡換電站年增速超120%。
2、商業模式創新
車網互動(V2G):2025年參與電力市場的充電樁占比達15%
能源服務包:車企與運營商聯合推出"充電+保險+維保"套餐
數據增值服務:充電樁作為物聯網入口,衍生廣告、導航等衍生收入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歷經政策驅動期、規模擴張期,正邁入智能升級期。2024年充電基礎設施保有量突破千萬級,支撐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2000萬輛,但區域發展不均衡、盈利模式單一等問題仍需突破。
未來三年,行業將呈現三大趨勢:技術層面,高壓快充與液冷技術加速普及,充電時間縮短至10分鐘以內;運營層面,"光儲充檢"一體化站成為主流,能源綜合利用效率提升40%;生態層面,充電樁與智能電網、自動駕駛深度融合,形成千億級能源服務市場。政策端需完善V2G電價機制,企業端應強化數字化運營能力,用戶端期待充電體驗與加油場景趨同。
隨著能源革命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充電樁將從補能終端進化為智慧能源網絡的核心節點,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想要了解更多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5-2030年中國電動汽車充電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