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升,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近年來,國內旅游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節假日出游數據屢創新高。2024年國慶假期期間,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平穩有序,夜間消費集聚區客流量同比增長25.4%,入境旅游受益于簽證政策優化和服務便利化,呈現持續升溫態勢。與此同時,旅游風險問題日益凸顯,包括人身意外、醫療救援、行李丟失等場景的保障需求不斷上升。
在此背景下,旅游保險作為旅游業配套的風險管理工具,逐漸從“可選”轉向“剛需”。
旅游保險是一種綜合性保險,旨在為旅行者提供在旅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保障。旅游保險主要包括人身意外、醫療費用、行李丟失、個人責任等方面的保障,覆蓋從出國旅行到國內旅游的各種需求。旅游保險的種類繁多,包括境外旅游保險、境內旅游保險、戶外旅游保險、高風險運動保險等,以滿足不同旅行者的需求。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保險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旅游保險不僅能夠為旅行者提供風險保障,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旅游業的安全有序發展。
(一)市場現狀與核心驅動因素
當前,中國旅游保險市場呈現“需求旺盛但供給滯后”的特征。從需求側看,國內旅游人次和收入持續增長,2024年國內旅游人次超過56億、同比增長近15%,旅游花費超過5.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7%,出境游復蘇帶動境外風險保障需求激增。消費者對個性化、場景化保險產品的偏好顯著增強,例如高風險運動險、航班延誤險等細分品類增速突出。供給側方面,傳統險企與互聯網平臺合作深化,通過嵌入在線旅游預訂場景提升觸達效率,但產品創新仍集中于基礎責任擴展,針對小眾旅游形態(如極地探險、自駕露營)的定制化方案尚未形成規模。
政策驅動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引擎。2024年《智能船舶發展行動計劃》《5G產業布局規劃》等文件間接推動旅游產業鏈數字化升級,為保險產品設計提供了數據支持和風控基礎。此外,文旅部聯合銀保監會提出“構建游客安全保障體系”,鼓勵險企開發覆蓋文旅安全的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行業從單一賠付向“事前預防+事中救援+事后補償”的全周期服務轉型。
(二)競爭格局與產品創新
市場競爭呈現“本土龍頭主導、外資加速滲透”的多元化態勢。平安保險依托線上生態和線下服務網絡,推出覆蓋200多個國家的境外旅游險,并整合醫療救援、翻譯服務等增值內容;中國人壽則聚焦境內游市場,通過旅行社渠道捆綁銷售高性價比套餐。國際巨頭如安聯通過收購本土平臺快速切入市場,憑借全球救援網絡和高端定制服務搶占高凈值客群。
產品創新層面,差異化、場景化成為突破口。部分險企推出“動態定價”產品,根據旅行目的地安全評級、季節因素實時調整保費;另一些企業則探索“保險+服務”模式,例如與醫療平臺合作提供海外遠程問診,或與租車公司聯合開發交通事故快速理賠通道。此外,科技賦能催生了智能風控工具,如基于大數據的旅行延誤預測系統,幫助用戶提前規避風險。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旅游保險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三)挑戰與對策
盡管前景廣闊,行業仍面臨多重挑戰:
消費者認知不足:約60%的游客認為旅行社責任險已覆蓋個人風險,主動投保率不足20%;
產品同質化嚴重:80%以上的旅游險仍以意外傷害為主,行李丟失、行程取消等細分責任覆蓋率低于40%;
渠道依賴度高:超過70%的保單通過在線旅游平臺銷售,險企自主獲客能力薄弱;
服務體驗待優化:境外理賠周期平均長達15個工作日,緊急救援響應效率參差不齊。
針對上述問題,行業需從三方面突破:
教育端:聯合文旅部門開展保險知識普及,通過短視頻、旅行攻略植入等方式提升消費者風險意識;
產品端:利用物聯網技術開發動態保險產品,例如通過智能行李箱傳感器觸發行李延誤賠付;
生態端:構建“保險+文旅”數據共享平臺,整合景區、酒店、交通等多方風險信息,實現精準定價和服務協同。
未來五年,中國旅游保險市場將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從規模看,受益于出境游全面復蘇和鄉村振興帶動的鄉村旅游熱,2029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3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產品形態將呈現三大趨勢:一是“碎片化”,按小時或按景點購買的微保險覆蓋比重提升至30%;二是“智能化”,AI核保、區塊鏈理賠等技術應用率超過60%;三是“生態化”,保險嵌入智慧旅游城市系統,成為目的地風險管理基礎設施。
政策紅利持續釋放,自貿區跨境保險試點、數字人民幣支付場景打通等舉措,將為行業創造新的增長點。同時,ESG理念的深化推動綠色旅游保險興起,涵蓋生態保護責任、碳足跡補償等創新責任條款的產品將占據市場15%以上份額。對于企業而言,構建“數據驅動+生態協同”的核心能力,將成為在激烈競爭中突圍的關鍵。
中國旅游保險行業正站在規模擴張與質量升級的交匯點。旅游消費升級催生了多元化保障需求,政策支持與科技革命為產品創新提供了底層支撐,但市場教育滯后、服務鏈條斷裂等問題仍需系統性破解。未來,行業競爭將從單一價格戰轉向“數據資產+服務生態”的立體化較量,能否深度融合旅游場景、精準洞察用戶痛點,將成為企業分化的核心指標。對投資者而言,重點關注三類機會:一是深耕細分場景的垂直險企,二是擁有全球救援網絡的綜合服務商,三是旅游大數據風控技術提供商。
總體來看,旅游保險不僅是風險管理的工具,更將成為推動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其價值釋放空間值得長期期待。
想要了解更多旅游保險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旅游保險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