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演藝行業經歷四十多年的發展,大體可分為起步階段、初步發展階段、快速發期階段和多元化發展階段四個階段,我國演藝行業深入改革由國有制主導轉向市場化探索,憑借互聯網平臺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轉型升級,演藝產業布局逐漸完善。
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官微消息,2023年,在相關政策鼓勵和消費需求推動下,全國演出市場體系日益完善,產業規模持續擴大,經濟效益穩步提升,在恢復和擴大消費尤其是拉動文旅消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3年中國演出市場在逐步恢復中實現加速發展,演出業在打破傳統格局、拓展發展空間方面呈現令人欣喜的變化。“為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成為2023年的文旅消費新潮流。新業態不斷涌現,旅游景點、商業空間、城市街區探索“演出+”,并實現“破圈”效應,更多以演藝為核心的商業模式形成高效閉環,以新模式、新場景帶動新消費。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中產階級的崛起,促使人們對文化娛樂的更高需求,音樂劇、脫口秀、沉浸式戲劇等新興演藝形式快速崛起,深受光大消費者追捧,尤其是大城市和新興城市,已成為演藝市場的熱點區域,未來,互聯網和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將繼續深刻影響演藝行業,線上售票、虛擬演出、在線直播等數字化手段將成為常態,為演藝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也拓展了觀眾的參與方式。
近年來隨著演藝與旅游的結合日益緊密,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許多旅游景區推出大型實景演出項目,將當地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與演藝活動相結合,打造出獨特的旅游體驗,實現文化與旅游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演藝行業市場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演藝行業深度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
一、發展現狀
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達739.94億元,較2019年增長29%,創歷史新高。2024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達到25.17萬場,同比增長30.19%;觀眾人數7910.13萬人次,同比增長27.10%。這表明演藝行業市場正在不斷擴大,具有強大的發展動力。
多元化藝術形式并存:演藝行業涵蓋了音樂、歌舞、戲劇、戲曲、芭蕾、曲藝、雜技等多種藝術形式。近年來,隨著觀眾需求的多樣化,各類藝術節、戲劇節、音樂節等演藝活動層出不窮,吸引了大量觀眾和投資者的關注。
演藝新空間興起:演藝新空間是指以演藝為主營業務并形成多業態融合、多功能協同的新型演出場所。這類場所包括商業綜合體、辦公樓宇、會館、古戲樓、已改造的老舊廠房、書店等室內空間,以及產業園區、文化街區、藝術聚集區、公園景區等戶外空間。演藝新空間的興起,不僅豐富了演藝市場的供給,也滿足了觀眾多元化的觀劇和社交需求。
二、發展前景
政策支持:從政府到市場,都愈發重視演藝在當代社會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未來,隨著政策的持續支持,演藝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
文化消費需求增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觀看娛樂性強、影響力大的演出節目成為民眾最為普遍的文化消遣方式之一。這將為演藝行業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文旅融合深入推進:“演藝+旅游”成為城市旅游觀光與消費的新模式。未來,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演藝行業將有望與旅游業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
三、市場環境
競爭激烈:演藝行業市場競爭激烈,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以吸引觀眾。同時,黃牛票等亂象也影響了市場的健康發展。
消費者需求多樣化:隨著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演藝市場將呈現出更加明顯的細分化趨勢。不同類型的演出和藝人將面對不同的受眾群體和市場定位。
四、發展趨勢
數字化轉型: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演藝行業將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演出內容的創作、生產、表演、銷售等環節的效率和質量。
跨界融合:演藝行業將與其他行業實現更深層次的跨界融合,如與旅游業、商業、農業等領域的融合,共同推動文化產業的創新發展。
個性化與定制化:未來,演藝市場將更加注重個性化與定制化的服務,滿足觀眾多樣化的需求。這要求演藝行業在內容創作、演出形式、營銷策略等方面不斷創新和提升。
國際化發展:隨著全球化的加速推進,演藝行業將加快國際化發展步伐,推動中國演藝文化走向世界舞臺。
綜上,演藝行業市場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未來,隨著政策的支持、文化消費需求的增加以及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演藝行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想了解更多中國演藝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演藝行業深度研究與“十四五”企業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報告對我國演藝行業的供需狀況、發展現狀、子行業發展變化等進行了分析,重點分析了國內外演藝行業的發展現狀、如何面對行業的發展挑戰、行業的發展建議、行業競爭力,以及行業的投資分析和趨勢預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