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89平方米,提前超過“十四五”規劃的人均2.6平方米標準。
隨著全民健身熱潮的興起和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體育場館逐漸多元化和專業化,不僅服務于專業體育賽事,還廣泛應用于群眾體育活動、體育培訓、商業演出等多個領域。
體育場館是進行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身體鍛煉的專業性場所。它是為了滿足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大眾體育消費需要而專門修建的各類運動場所的總稱。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體育場館建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體育場館主要包括對社會公眾開放并提供各類服務的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體育教學訓練所需的田徑棚、風雨操場、運動場及其他各類室內外場地,群眾體育健身娛樂休閑活動所需的體育俱樂部、健身房、體操房和其他簡易的健身娛樂場地等。
體育場館建設行業發展前景
國家體育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大幅躍升,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持續上升。2012-2022年,體育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5.4%,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0.60%提升至1.08%。2023年我國主要體育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528.9億元,比上年增長178%。目前,我國已基本形成以競賽表演、健身休閑為引領,體育場館服務、體育培訓、體育制造、體育傳媒等共同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
《“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這一目標的提出,標志著中國體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同時也反映出我國體育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正在不斷加大。
隨著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一些原本不屬于體育設施建設領域的企業也開始跨界進入該行業。這些企業通常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品牌影響力,通過資源整合和模式創新來快速占領市場。
中國體育館行業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驅動下不斷發展。隨著居民健康意識的提升和消費升級,體育館的需求不斷增加。大型體育賽事的舉辦也促進了體育館的建設和升級。同時,智能化和綠色環保技術的發展為體育館行業的創新提供了新的動力。
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體育場館建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體育場館建設行業發展趨勢
經營權改革: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和現代公司化運營機制,推廣“所有權屬于國有,經營權屬于公司”的分離改革模式。
服務內容多元化:鼓勵場館全面發展,多業興體,豐富服務內容,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化服務需求。
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公園綠地、城市空置場所等區域建設體育場地設施,保障體育場館快速發展對土地的需求。
PPP模式:PPP模式將成為新建場館的主流模式選擇,已有部分新建場館采取PPP模式建設運營,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標準化與智能化:場館服務進一步標準化、智能化,提高運營效率和用戶體驗。
想要了解更多體育場館建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體育場館建設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