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遙感衛星及應用產業規模2022年已達2300億元,經中國遙感應用協會初步測算和評估,我國遙感衛星及應用產業2023年的產業規模超過2700億元;其中,直接效益超過500億元,間接效益超過600億元,帶動效益超過1400億元。數據顯示中國衛星應用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隨著5G、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衛星通信市場將迎來更大發展機遇。
近年來,在國家對地觀測系統工程、國家空間基礎設施工程的實施帶動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如期圓滿完成有關衛星的研制發射任務,助力我國遙感衛星產業快速發展。
衛星遙感定義
衛星遙感,是指從地面到空間各種對地球、天體觀測的綜合性技術系統的總稱。可從遙感技術平臺獲取衛星數據、由遙感儀器以及信息接受、處理與分析。遙感技術是正在飛速發展的高新技術,它已經形成的信息網絡,正時時刻刻、源源不斷地向人們提供大量的科學數據和動態信息。
遙感技術是正在飛速發展的高新技術,它已經形成的信息網絡,正時刻、源源不斷的向人們提供大量的科學數據和動態信息。衛星遙感技術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領域。環境監測領域的遙感數據具有高時間分辨 率、高光譜分辨率、長時序的特點。在大氣監測過程中,可通過遙感數據獲知污染源 的分布、污染的程度、污染影像的范圍等;在氣候監測中,衛星遙感技術可用于溫室 氣體排放檢測、氣象衛星預報等領域。
衛星遙感技術可應用領域廣泛,不同的應用領域市場規模也不盡相同,例如,農業、森林等方面的需求較為穩定,而城市規劃、資源勘查等領域則更具挑戰性和變化性。
市場需求量是影響衛星遙感行業市場規模的重要因素,這包括政府和企業在衛星遙感應用方面的需求量和投資態度以及公眾對衛星遙感數據的認知和接受度等。
在國家層面,商業航天已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商業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全國兩會,“商業航天”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末,我國民用遙感衛星在軌工作294顆,其中商業遙感衛星在軌工作189顆,占比超過六成。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衛星遙感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分析:
2022年我國新增商業遙感衛星為2021年的3.3倍、2020年的6.4倍,商業遙感衛星成為我國民用遙感衛星的主體。我國遙感衛星形成由陸地衛星、氣象衛星和海洋衛星組成的強大對地觀測體系,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23年商業遙感衛星在軌工作326顆。數據說明我國商業航天的發展勢頭迅猛,展示了我國在商業航天領域的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
至2023年底,我國在軌運行商業遙感衛星至少150顆;我國當前從事“遙感”業務的企業至少4.7萬家,從事“空間信息”業務的企業至少13.4萬家;遙感相關產業規模在2020年已達千億元人民幣量級。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秘書長衛征表示,2023年,我國成功發射風云三號G星、F星。至2023年底,在軌運行風云氣象衛星9顆。
我國在軌商業衛星數量已經達到一個相當可觀的規模,且這些衛星在技術、服務能力等方面均展現出強大的潛力和實力,為我國商業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想要了解更多衛星遙感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衛星遙感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報告對中國衛星遙感及各子行業的發展狀況、上下游行業發展狀況、競爭替代產品、發展趨勢、新產品與技術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衛星遙感行業發展狀況和特點,以及中國衛星遙感行業將面臨的挑戰、企業的發展策略等。報告還對全球的行業發展態勢作了詳細分析,并對行業進行了趨向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