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工業軟件市場規模約為502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56萬億元。這一市場規模自2013年以來以每年5%-6.5%的速度增長,顯示出工業軟件行業的持續穩定增長態勢。預計到2024年,全球工業軟件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其將達到5288億美元。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全球及中國工業軟件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工業軟件行業發展前景研究與市場投資
工業軟件按不同的應用環節,可分為運營管理類、研發設計類、生產調度和過程控制類,其中企業資源管理計劃類、計算機輔助設計類、生產制造執行系統類分別為這三個領域中的典型代表。未來,隨著國產軟件企業深耕行業,提高自主研發能力,國產軟件的功能和性能都將逐漸趕上國外軟件。工業設計領域的CAD、CAE、CAM由于在流程上的銜接,越來越多的軟件開始集成這三大軟件功能,實現整個產品設計和制造周期的管理。
市場細分:
工業軟件市場可以細分為嵌入式軟件、研發設計軟件、生產控制軟件、經營管理軟件等多個領域。
研發設計類軟件如CAD(計算機輔助設計)和CAE(計算機輔助工程)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中CAD軟件市場規模接近100億美元,CAE軟件市場規模也在持續增長。
生產控制類軟件如MES(制造執行系統)在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市場規模同樣顯著。
經營管理類軟件如ERP(企業資源計劃)則是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市場規模接近600億美元。
工業軟件打通了不同工業軟件之間的數據邏輯關系,實現異構工業軟件、數據和模型的集成,方便用戶實現一體化流程。另一方面,工業軟件的使用也更為簡單和便捷,降低了使用門檻。目前,達索、Auto desk等國際工業軟件巨頭都在積極布局云端。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可以幫助工業軟件構建行業知識圖譜,提升行業應用中知識自動關聯、自動獲取的智能化水平,以完善工業軟件的功能。
從中國市場來看,工業軟件市場的規模也在快速增長。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之一,對工業軟件的需求旺盛。隨著中國政府提出“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鼓勵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和智能化發展,工業軟件市場得到了進一步推動。同時,國內工業軟件企業也在不斷創新和發展,提升了國內市場的競爭力。截止至2023年我國工業軟件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2824億元。
強化市場化服務和公共性服務雙輪驅動,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發展工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培育工業領域垂直大模型和數字化轉型服務商,提供全方位多樣化服務。強化產業數據價值化改革,建設好運營好數據基礎設施,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機制,促進數據共享,打響“浙江數商”品牌。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圍繞《決定》提出的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詹敏表示,浙江作為工業大省,有責任有條件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上走前列、挑大梁。
近年來,中國工業軟件市場快速增長,關鍵環節取得多項標志性進展,開源體系建設邁上新臺階,產業發展生態加速完善。
工業軟件企業不斷加強自主創新,提升全球競爭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盡管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僅占全球份額的6.7%,表明市場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和新型工業化的推進,全球工業軟件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大。
新興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應用為工業軟件提供了更多的創新空間和應用場景,推動了工業軟件產品的不斷升級和迭代。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和新型工業化的持續推進,中國工業軟件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政府政策的支持、技術創新的推動以及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將共同促進中國工業軟件市場的快速發展。
綜上,全球和中國工業軟件市場均呈現出持續增長的態勢,市場前景廣闊。然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技術變革的挑戰,企業需要不斷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研發能力,以適應市場變化和滿足客戶需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工業軟件行業報告對中國工業軟件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工業軟件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全球及中國工業軟件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分析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