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12月,全國線下付費健身會員6975萬人。鍛煉頻次方面有一定的提升,上課會籍會員(活躍會員)月均到店鍛煉次數達到4.41次,超過了過去三年水平。2023年全國廣義健身類場館數約11.7萬家,其中商業健身俱樂部36447家,健身工作室42177家。
報告還顯示,男性健身消費者占比提升,但女性仍是健身消費市場的主力軍。調研結果顯示,女性健身消費者占比達55.41%,較2022年下降0.5%,2023年全國健身市場男女健身消費者的占比差距有所縮小。
為確保健身市場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健身市場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健身市場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健身是一種體育項目,如各種徒手健美操、韻律操、形體操以及各種自抗力動作,體操可以增強力量、柔韌性,增加耐力,提高協調,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從而使身體強健。健身大致分為器械鍛煉和非器械鍛煉。徒手練習,如各種健美操、韻律操、形體操以及各種自抗力動作。運動器械鍛煉,通過如啞鈴、杠鈴、壺鈴等舉重器械,單杠、雙杠、繩、桿等體操器械進行健身,其他器械有彈簧拉力器、滑輪拉力器、橡筋帶和各種特制的綜合力量練習架等力量訓練器械,還有功率自行車、臺階器、平跑機、劃船器等有氧訓練器材等。
其中,26-35歲的消費者是健身消費的主要人群,占全國健身消費者人數的41.01%,其次是36-50歲的中年人,占比為27.04%。值得關注的是,50歲以上老年群體的健身消費人數占比相較于2022年上漲1.8%,更多老年人開始關注自身健康,選擇進入到健身消費市場。13-18歲的青少年健身消費占比也略有增加。
報告統計,在場所數量上,長三角地區排名第一,共計27338個。珠三角地區、京津冀地區和川渝地區分列二、三、四位,健身場所數量分別為10875個、10698個和7842個。
報告預測,2024年中國健身行業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在市場需求回暖、服務質量提升、市場競爭加劇和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等趨勢的推動下,健身行業將呈現出更加多元化、個性化和智能化的特點。同時,健身場館也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以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和行業的競爭態勢。
我國健身產業鏈整體情況而言,上游來看,健身器械方面,本土健身器械品牌主要占據中低端市場,更多是參與代工和制造;教練培訓上,缺乏國際認可的大型培訓機構,教練素質參差不齊,且人員流動率高;課程研發方面,主要以引進為主,目前也逐漸出現自主創新課程等。中游來看,健身中心方面,我國健身房市場集中度仍較低,競爭較激烈,但已逐步出現全國性大型連鎖健身工作室,線上健身方面,利用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進行推廣,可以快速提高健身參與人群數量,同時打破健身時間,更靈活便捷。下游終端用戶主要為健身群體,部分企業消費者購置相關器材提供私人服務。
健身產業市場機遇深度調研
隨著國家大力支持鼓勵全民健身、積極參加鍛煉以及國外健身風潮刮至國內帶動成年人走進健身房,使得我國居民健身意識不斷提高,逐漸發展為習慣。特別是“全民健身日”的設立,有助于營造良好的運動環境,促進體育健身行業發展。另外,視頻平臺的持續發展滲透,對健身宣傳逐步深入人心,疊加現代人身材焦慮、精神需求增長帶動,健身愛好者人群數量持續增長。
我國健身人群愛好者數量持續增長,但整體人均消費水平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目前健身人群按照渠道可分為自由健身人群和健身房健身人群兩大類,自由健身主要依托線上健身平臺課程結合自身愛好,主要消費集中在課程消費和相關器材器械消費,個體消費之間差距較大,近年來隨著女性健身用戶占比提升,整體個人消費金額提升名下,健身房消費人群消費主要來源于會費及教練費用,近年來在疫情反復背景下導致出行受限,人均消費有所下降。
大數據時代下信息的重要性越發凸顯,獲得行業數據,并分析使用行業數據不僅可節約時間,降低成本,亦可優化整體決策。欲獲取更多行業分析及相關數據可以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健身行業并購重組機會及投融資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