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9日,美食類網紅主播“小貝餓了”在直播帶貨時,在產品外包裝正面印有“靜腌牛排”“速凍生制調制肉制品”字樣的情況下,先后19次將溫州市頂諾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頂諾靜腌牛排”宣傳為“原切牛排”,引發消費者和網絡熱議。
對此,“小貝餓了”之后發布聲明稱,帶貨產品沒有質量問題,將“原切靜腌牛排”說成“原切牛排”是口誤。
2023年4月27日,西安市市場監管局對“小貝餓了”所屬公司品颯傳媒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文書顯示,“小貝餓了”直播帶貨的“頂諾靜腌牛排”因經過腌制,屬于調理牛排范疇,并非主播宣傳的“原切牛排”。
另查明,品颯傳媒在2022年5月19日共銷售3986單,每單定價178元,銷售額為71.05萬元。因退貨等原因,實際銷售數量1973單,銷售額為35.48萬元。
為確保牛排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牛排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牛排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2022牛排消費趨勢洞察》顯示,隨著線上牛排消費熱情上漲,原切牛排脫穎而出,成為市場主流。近三年來,線上原切牛排市場份額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4.5成升至2021年的5.5成,不斷壓縮整切及合成牛排市場。2021年,原切牛排市場商品數為整切市場的2.3倍。
據天貓數據統計,來自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是線上原切牛排市場背后的主要助推力。在整切用戶流出至原切大趨勢中,高消費力購買者在原切銷售額中的占比高于整切牛排。
據報道,國內的肉牛產能不足,所以也就會從國外進口牛肉給市場做補充。2020年的進口量更是超過了200萬噸,進口的中噸數達到211.83萬噸,不斷創下進口牛肉的新記錄。
2020年1-12月,中國進口牛肉211.83萬噸、進口額101.79億美元,同比增幅分別為27.7%、23.8%。自南美洲的牛肉進口量明顯增加,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烏拉圭的進口量均有減少。羊肉進口略有減少。2020年1-12月,羊肉累計國進口羊肉36.5萬噸、進口額17.4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7.0%、6.3%,主要進口來源國仍為新西蘭、澳大利亞,但澳大利亞進口份額有所下降。
目前,我國市售牛排主要分為原切牛排、調理牛排兩大類。根據輕工業行業標準QB/T 5442-2020《牛排》定義,“原切牛排”是指以鮮、凍分割牛肉為原料,經修整、冷凍(或不冷凍)、切片(或不切片)、搭配(或不搭配)方便調料、包裝等工藝制作的塊狀肉制品。“調理牛排”則是指以鮮、凍分割牛肉為原料,配以輔料調理加工,經修整、腌制、成型、冷凍(或不冷凍)、切片(或不切片)、搭配(或不搭配)方便調料、包裝等工藝制作而成的塊狀調理肉制品。
著名西餐大師、北京市商業學校國際酒店培訓部主任侯德成從業四十年,在北京餐飲業內被譽為“西餐教父”。他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從西餐專業角度來說,牛排應該都是原切的,只有部位不同,比如肉眼、西冷、菲力、丁骨等,“國外幾乎沒有調理牛排這么一說。”
在侯德成看來,國內之所以會有這么多調理牛排,很多時候是商家以次充好。“牛排一般是指牛后腰部位,但某些商家將非牛排部位的牛肉,通過各種手段,比如物理手段——用肉錘斬斷筋膜纖維,抑或化學手段——使用松肉粉或嫩肉粉等添加劑,從而讓肌肉軟化,使其接近牛排口感,再切成牛排形狀出售。”
牛排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市場分析預警團隊牛羊肉首席分析師朱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關于我國牛肉價格,可以從兩個緯度研判。一是跟自己對比,自2002年以來,我國牛肉價格持續上漲,目前的價格在過去20年里處于歷史高位,特別是最近五年,漲幅進一步加快。
據大數據,2018年牛肉均價為65.14元/公斤,2022年為87.6元/公斤,漲幅達到38.56%。進入2023年,牛肉價格進一步上漲。全國農產品商務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最近一周內,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的牛肉價格基本上穩定在93元/公斤。
如上所述,由于周期長、成本高,導致規模化養牛存在較高的門檻,“養殖規模上不去”。當前,我國的養牛模式依然以中小型規模養殖戶為主。澳亞集團招股書顯示,中國的肉牛市場極其分散,2020年市場前十五名參與者僅占0.6%的市場份額。產業集中度低,意味著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導致成本壓力進一步凸顯。
相比之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均采用大牧場模式,單個牧場的存欄量高達數萬頭。大規模生產不僅攤薄了單位成本,還能保證更加穩定的供給和品質,從而在消費側獲得更高溢價。
想了解更多關于牛排行業專業數據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出版的報告《2022-2027年中國牛排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