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私人出口商報告對未知目的地銷售12萬噸大豆,2024/25年度交貨。
在美灣,4月船期的美國1號黃大豆現貨平均報價為每蒲12.665美元,相當于每噸465.4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漲24美分/蒲。路易斯安那灣的基差報價是比CBOT的2024年5月大豆期價高出56到58美分。
在伊利諾伊州中部地區,大豆加工廠收購大豆的平均報價為每蒲12.129美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漲24美分,基差報價比芝加哥5月大豆期價低20美分到高20美分不等。
為確保大豆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大豆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大豆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大豆進口國,據中國農業農村部市場預警專家委員會估計,近年來中國大豆年消費量約1.1億噸。2023年,中國國產大豆產量為2084萬噸,意味著該年中國超八成的大豆需求由進口大豆填補。
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存祥介紹,大豆在中國有食用、油用和飼用等需求。為滿足迅速攀升的飼用蛋白和植物油脂需求,中國大豆業界一方面在國內“擴面積”“提單產”,一方面開拓新興豆源市場,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
從國內生產形勢來看,大豆是中國種植面積和產量最高的豆類作物。2022年,全國大豆種植面積達1.54億畝、產量達2028.35萬噸——是1958年以來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年份。除青海及港、澳、臺地區未統計外,全國各地均有大豆種植生產。其中,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和產量最大,其種植面積和產量在全國所占的比重均接近50%。
“技出豆進”即中國種業企業通過“訂單農業”等方式,與海外大豆產區深度合作,將先進的適合當地環境的種植技術、管理經驗以及收儲加工技術等大豆全流程生產技術帶到當地,推動當地大豆產業的現代化和高效化。
2007年中國啟動了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大豆作為首批啟動的體系之一,集合了全國大豆科技力量攻關諸多技術瓶頸。吳存祥說,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如今已全面覆蓋中國大豆產業各環節,針對東北、黃淮海、南方等產區,研發集成出不同的先進成熟的技術解決方案。
宋維平透露,大北農集團目前已經在阿根廷和巴西分別設立了子公司,并在當地組建了科研和市場團隊。未來公司除了進一步深化南美地區布局,還計劃拓展遠東、中亞地區發展大豆產業,全力打造“研發培育、種養結合”的大豆全產業鏈。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費國和進口國,大豆加工行業是我國農業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滿足人民生活需求、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扶持、市場需求的增長、技術水平的提升、行業集中度的提高等因素的推動,我國大豆加工行業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
大豆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大豆原產于中國,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也廣泛栽培于世界各地。大豆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歷史,古代稱為菽,中國東北為主產區。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除青海及港、澳、臺地區未統計外,全國各地均有大豆種植生產。
我國大豆消費主要用于榨油,榨油消費占全國大豆總消費量的80%以上,其原料主要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為主,進口依存度大,近幾年,我國每年進口轉基因大豆在9500萬噸左右。剩余20%左右的大豆用于食品消費需求,以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為主,主要用于食品加工領域,包括豆制品、醬油、調味醬、以及蛋白粉等日常食用的產品,還有部分用于種子、特種養殖等。隨著人口增長和消費升級,中國大豆市場規模仍將繼續擴大。
根據中國豆委會公布的2022年我國豆制品企業50強數據顯示:我國豆制品加工主要東北產業區、東南沿海產業區和川湘產業區等三大區域。從省域分布來看,江蘇省、湖南省、山東省、安徽省、黑龍江省全國豆制品50強企業較多。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大豆加工行業發展調研與投資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