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俗稱海蠣子、蠔等,隸屬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牡蠣目,牡蠣科下的物種統稱牡蠣。牡蠣是世界第一大養殖貝類,是人類可利用的重要海洋生物資源之一,為全球性分布種類。
作為一種富含營養價值的食品,牡蠣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這推動了牡蠣產業鏈的發展。
牡蠣產業鏈包括養殖、加工和銷售等各個環節。在養殖的上游,牡蠣需要良好的海洋環境、養殖技術和種苗等資源。中游環節主要是對牡蠣的加工,包括牡蠣肉、牡蠣油、蠔油等產品的生產。
牡蠣養殖產業現狀
牡蠣肉味美,易于消化。牡蠣干肉中含有蛋白質45%~52%,脂肪7%~11%,總糖19%~38%,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D和G等,含碘量比牛乳或蛋黃高200倍。濃縮后稱“蠔油”;肉可鮮吃或制成干品,即傳統的名產品“蠔豉”。 牡蠣肉還有“養血,補血,滋陰”之功效,由衛生部批準列為第一批既是藥材又可作食品的保健品之一。
牡蠣殼中含有90%以上的碳酸鈣是一種寶貴資源,可應用于諸多領域,如醫藥、食品保健及制作各種添加劑等。
目前我國牡蠣以冷凍加工為主,占比達50%。此外牡蠣加工成調味品、干制品、罐藏品和休閑即食的比例分別為20%、10%、5%。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牡蠣養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下游牡蠣的需求領域涵蓋餐飲業、生鮮市場、調味品以及旅游等方面。牡蠣產業作為我國水產品養殖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牡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貝類,其質量和安全性對整個產業鏈來說都非常關鍵。因此,在養殖、加工和銷售環節都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中國是一個牡蠣養殖大國,其牡蠣產量在養殖貝類中占據了40%左右的份額,資源十分豐富。
中國沿海有牡蠣20多種,常見的養殖品種有4種:近江牡蠣、太平洋牡蠣、大連灣牡蠣和褶牡蠣。其中,近江牡蠣是廣東和福建的主要養殖品種,大連灣牡蠣產于黃渤海,太平洋牡蠣和褶牡蠣在中國沿海分布較廣,但以廣東、福建、遼寧為主,大連是中國太平洋牡蠣的主產區之一。
歷史上,牡蠣養殖方式由灘涂投石養殖,逐步發展為潮間帶棚架式養殖、灣內筏式養殖、淺海延繩式養殖,現今除少部分傳統灘涂條石養殖外,絕大部分為垂下式養殖,即棚架式、浮筏式和延繩式。養殖海域也由內灣向外灣海區擴張。
中國牡蠣養殖主要分布于沿海各省,具體有福建、山東、廣東、浙江、遼寧、江蘇、廣西和海南;其中福建規模最大,其次為山東、廣東和廣西;廣東和福建南部沿海的主要養殖品種為近江牡蠣。
牡蠣產業的繁榮和發展成為我國水產品養殖業的一張亮麗名片。從2015年增長至2022年,牡蠣養殖面積持續增長。福建、廣東、山東和廣西是牡蠣養殖區域的主要省份。福建省的牡蠣養殖面積在2022年達到了40.19千公頃,但是產量卻高達212.73萬噸。而山東則是我國養殖面積最大的省份,面積達到了105.38千公頃,產量也達到了131.91萬噸。
牡蠣養殖產業未來發展趨勢
隨著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提高,牡蠣養殖業者開始意識到生態養殖的重要性。他們開始采取一系列環保措施,例如使用環保材料建設養殖設施,合理使用飼料,并定期檢測水質,以確保牡蠣的生長環境健康且沒有污染。
牡蠣養殖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牡蠣養殖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牡蠣養殖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預測未來牡蠣養殖業務的市場前景,以幫助客戶撥開政策迷霧,尋找牡蠣養殖行業的投資商機。
想要了解更多牡蠣養殖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牡蠣養殖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