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一個新關鍵詞引發熱議——“人工智能+”行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時,肯定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果豐碩”,特別提到“人工智能、量子技術等前沿領域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提‘人工智能+’,這對于整個人類探索人工智能的應用是非常有意義的。人工智能(AI)已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未來,“人工智能+”將如何撬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看來,將人工智能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優先著力點是發展的必然,“這不僅僅意味著產業迭代升級,更是一條‘換道超車’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通過深度學習,實現了對海量數據的智能分析與處理,從而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
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日益廣泛,不僅推動了行業的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也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我國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數據和算力資源日益豐富、應用場景不斷拓展,為開展人工智能場景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在醫療保險、交通運輸、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教育等領域廣泛運用。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移動總經理陳力對記者表示,要明確我國人工智能所要解決的技術、社會和經濟發展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錨定我國人工智能的發展模式和方向。明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規劃布局,集中資源投入上游基礎層企業,解決中高端人工智能產品自主供應能力不足的問題。提升我國人工智能主管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動,自上而下地激發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活力。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作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人工智能+”,鼓勵數字基礎設施“適度超前”發展。此外,工作報告對民營經濟發展、公平競爭、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熱點問題均有所強調,釋放出強烈的積極信號。
報告中也提出,要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制定支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適度超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加快形成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的“人工智能+”行動,正是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重要舉措。此次“人工智能+”上升到行動層面,意味著國家將加強頂層設計,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為引擎的新質生產力。
在實踐過程中,政府和企業都需要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投入,提高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技術創新、跨界人才等資源的儲備力度。數字基礎設施的適度超前建設要求,是符合數字經濟發展基本規律的。某種意義上,可以把基礎設施理解成數字經濟的孵化器和催化器。
制造業:
智能裝備: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中應用于自動識別設備、人機交互系統、工業機器人以及數控機床等具體設備,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智能工廠:通過人工智能,制造業可以實現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管理以及集成優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
智能服務:人工智能技術也用于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以及預測性維護等服務模式,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家居行業:
智能家居:基于物聯網技術,通過智能硬件、軟件系統、云計算平臺等構建完整的家居生態圈,為用戶提供便捷、舒適的生活體驗。
金融行業:
智能服務: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廣泛,包括智能獲客、身份識別、大數據風控、智能投顧、智能客服等,提高了金融服務效率和風險管控能力。
零售行業:
智慧零售:人工智能在零售領域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包括無人便利店、智慧供應鏈、客流統計、無人倉/無人車等,正在改變人們購物的方式。
交通行業:
智能交通: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交通信息的采集、分析和應用,提高通行能力、簡化交通管理、降低環境污染等。
醫療領域:
智能醫療: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從藥物研發到手術操作,包括智能醫學影像技術、細胞識別醫學診斷系統、智能輔助診斷服務等,為患者提供更精準、高效的醫療服務。
教育行業:
智能教育:通過圖像識別進行試卷批改、答題識別,通過語音識別進行發音糾正,以及通過人機交互實現在線答疑解惑等,提升教育質量和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還在專業服務、互聯網、信息服務、商業地產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如身份驗證、營銷互動、精準營銷系統、輿情管理、內容審核以及安防布控等場景。
人工智能技術的普及應用正在推動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從制造業到服務業,從醫療健康到金融教育,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開始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這種智能化轉型不僅提升了行業的競爭力,也為消費者帶來了更便捷、更個性化的服務體驗。
場景創新:人工智能技術為行業創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過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人工智能能夠處理和分析海量數據,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為行業決策提供支持。同時,人工智能還能夠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如智能家居、自動駕駛、智能客服等,不斷拓展行業邊界,推動行業創新發展。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產業鏈的整合和優化。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企業可以實現對供應鏈、生產流程、銷售渠道等各個環節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整體運營效率。同時,人工智能還可以促進產業間的跨界融合,形成新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人才培養與需求: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旺盛。從研發工程師到數據分析師,從產品經理到市場營銷人員,各行各業都需要具備人工智能技術背景的人才來推動行業發展。因此,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的人才培養和教育投入,提高人才素質和能力水平,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在AI人工智能領域,AI人工智能權威的行業定義和分類來自于國際知名的研究機構和組織,如美國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國際人工智能協會(AAAI)、人工智能研究所(AI2)等。這些機構在AI領域擁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和專業知識,對AI的定義和發展具有權威性。
當前,我國AI產業已經進入快速發展期。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5080億元,同比增長18%;初步統計,2023年規模達到5784億元,增速達13.9%。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表示,國內AI快速發展,離不開技術進步、政策支持以及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等多重因素。目前,在智能生產、醫療健康、金融科技、新消費等領域,AI賦能已取得顯著成效且AI技術對各行各業的滲透率仍在不斷提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人工智能行業報告對中國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人工智能+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