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消費國和生產國,服裝產業的興旺大大推動了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中國服裝遍布世界各國,為出口創匯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外貿服裝,是指國內服裝生產廠家根據國外來料來樣或國外來樣、國內選料加工然后發貨給國外客戶的服裝。在完成訂單后剩余的那部分產品就叫外貿尾單。外貿服裝由于是出口國外,因此執行的標準也相應比國內要嚴格,所以質量也比同類產品要高,致使有相當部分外貿尾單成為了廣大消費者搶購的對象。
我國外貿服裝企業紛紛主動改革,調整市場模式和產品結構,從傳統制造向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升級,以提升盈利能力。在大數據、5G、在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下,隨著C2M的興起,智能制造等應用技術將更加成熟,個性化定制業務將不斷優化,以滿足公眾對表達自己和追求個性的內在需求。
我國年產服裝數量占全球一半以上
如今,中國服裝已深度融入世界發展。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表示,我國年產服裝700多億件,占全球一半以上。內銷市場規模4.5萬億元,占全球銷量40%;2022年,服裝出口額182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31.7%。依托配套和創新能力、規模與體系優勢,中國制造已成為全球服裝品質和數量的保障。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版外貿服裝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分析:
2023年,面臨需求不振等復雜問題,中國服裝仍彰顯出發展韌性,逐步復蘇。從零售端來看,服裝消費復蘇趨勢確定性較強。1月份至10月份,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達到11126.0億元,同比增長10.2%;穿類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6%;服裝出口總額達1331.6億美元。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披露,1-2月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延續去年12月的回升態勢,繼續保持增長,整體回穩向好。根據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按美元計,1-2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450.9億美元,同比增長14.3%,其中紡織品出口217.1億美元,增長15.5%,服裝出口233.8億美元,增長13.1 %,增速均超過全國貨物貿易出口增幅。
在新一輪產業變革和消費升級背景下,創新已成為服裝發展規劃的高頻詞。孫瑞哲表示,當前全球服裝產業面臨著產業格局之變、發展范式之變、市場空間之變、價值標準之變。面對復雜環境,中國服裝產業彰顯韌性,從產品創新、制造創新、市場創新等視角出發,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實踐。
據聯合國環境署數據顯示,紡織服裝業的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10%,比所有航班和海運的碳排放量總和還高。預測顯示,等到2030年世界人口增長至85億時,服裝紡織行業的碳排放量或超石油行業,成為第一大碳排放源;到2050年,時裝產業將消耗超過全球30%的碳預算。因此,紡織服裝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迫在眉睫,未來“碳中和”服裝將成主流。
目前海外供應鏈無論在產能規模、產品結構還是產業鏈完整程度上,短期內暫無法對中國形成根本性挑戰。其產品高度集中于服裝、家紡等終端消費品,從規模或結構上達到或超越中國仍需一個過程。周邊國家對中國產紡織原材料、尤其是化纖產品依賴程度較高。越南、孟加拉國等國紡織原材料的60%以上從中國進口。應充分把握周邊國家對我依存度仍然較高的時機,利用RCEP機遇,合理布局產業和貿易,加快轉型升級,盡可能避免產業轉移過快帶來的負面影響。
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這對服裝行業來說是一個轉型的關鍵時期,只有抓住契機,創新營銷模式,才能快速搶占消費市場。
如今,“跨境電商”“直播”等成為一些外貿企業口中的高頻詞匯。
中國商務部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跨境電商進出口2.38萬億元,同比增長15.6%。其中,出口1.83萬億元,同比增長19.6%。這一數據揭示了中國外貿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其中,跨境直播帶貨等數字化外貿方式正成為一些外貿企業獲取訂單、推動品牌“出海”的重要途徑。業內人士認為,跨境直播帶貨等外貿新業態的蓬勃發展,對于推動中國外貿保穩提質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報告對我國外貿服裝行業的供給與需求狀況、市場格局與分布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并緊密結合項目情況對外貿服裝項目投資可行性和未來發展前景進行了研判。通過對項目的市場需求、資源供應、建設規模、工藝路線、設備選型、環境影響、資金籌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調查,在行業專家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對項目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進行科學預測,從而為客戶提供全面的、客觀的、可靠的項目投資價值評估及項目建設進程等咨詢意見。
想要了解更多外貿服裝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版外貿服裝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