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建造’走向‘中國智造’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智能建筑開始發展于20 世紀90 年代,初期主要應用于賓館酒店和商務樓的智能化改造,之后規范標準性文件的發布,智能建筑技術得以推廣,尤其是經過 21 世紀經過進一步的扶持發展,現階段智能建筑在辦公樓、會展、機場、軌道交通、住宅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近年隨著中國房屋和市政建筑設計新簽合同呈增長趨勢,智能建筑的市場規模也會隨著建筑數量和規模的增長持續穩定提升。數據顯示,2017-2021年我國智能建筑市場規模由1094.9億元提高至2143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3%。
為確保智能建筑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態勢,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智能建筑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據中研普華研究院《2022-2027年智能建筑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智能建筑和智慧城市是相輔相成的,從個體到整體,但是對于城市的升級與房地產行業息息相關,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的成本是在房地產上增加,除了技術水平外,還需解決房地產行業目前的問題使其的經營升級,不再嚴重依賴土地及其金融屬性,回歸建筑行業本身,才能為智慧建筑的發展掃平道路,因為智慧城市和智能建筑一定不是在原有建筑的基礎上簡單的加減。
建筑的智能化系統是建筑節能的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調節控制能源的使用、降低建筑物各類設備的能耗,保證建筑物的使用更加綠色環保、高效節能。通過建筑設備管理系統與機房工程改造,智能建筑能夠在能源監測和管理節能兩個領域節省建筑使用階段40%的能耗。
智能建筑由一線城市逐漸向二三線城市推廣,未來將普及農村、生態園、工業區等領域;技術上,由機電管理逐漸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隨著時間、領域、技術三個維度的擴張,智能建筑覆蓋領域逐漸增加,行業發展迅猛。
智能建筑是可擴展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型城鎮化、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多重推動下,智能建筑因其宜居、低碳、智慧、人文等優點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智慧城市起源于傳媒領域,是指在城市規劃、設計、建設、管理與運營等領域中,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計算技術的應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醫療、房地產、交通運輸、公用事業和公眾安全等城市組成的關鍵基礎設施組件和服務更互聯、高效和智能,從而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務、為企業創造更有利的商業發展環境、為政府賦能更高效的運營與管理機制。
建筑企業可能會繼續將智能設備和系統,如智能恒溫器和智能照明,集成到其項目中,以提高能源效率和降低運營成本。
智能建筑,也被稱為數字化或數據驅動的建筑,是智能設備和系統與現代項目管理技術的集成,以提高現場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續性。傳統的建筑是手工過程,耗時長,又容易出現人為錯誤。智能建筑通過提供對建筑現場數據的實時訪問和自動化流程來監控安全、質量和進度,有助于緩解這些問題。
智能建筑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目前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發展尚處初期,未來市場前景仍然巨大。一是雖然近年我國智能建筑市場發展較快,但與美國、日本等國家相比,我國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僅為26%左右,遠低于美國的70%、日本的60%,市場拓展空間巨大。
建筑智能化工程處于建筑工程的第三階段,其目的在于為建筑提供舒適、安全的人居空間和高效、便捷的管理支持,同時也是綠色節能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采用工程承包方式實施。建筑智能化工程目前約占建筑工程投資總額的5%,個別的重大項目占到10%
目前,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也給智能建筑的發展提供了沃土。我國平均每年要建20億平米左右的新建建筑,預計這一過程還要持續25-30年。按照“十二五”末國內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計算,該比例提高近一倍。未來三年智能建筑市場規模增速維持在25%左右,市場將超千億規模。
在政策、市場和需求的驅動下,未來國內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將成為必然。中研普華研究院預計到2023年,國內建筑智能化工程市場規模將達到12276億元。
2022年該行業前景趨勢怎么樣?想要知道更多行業詳細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智能建筑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