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為無色或淡黃色透明粘稠液體,無毒、無味、無腐蝕性, 并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它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材料,主要用于生產環氧氯丙烷,廣泛應用于日常化工、制藥、涂料和聚氨酯行業。
甘油可分為精制甘油和水解甘油,取決于其工藝和原材料。精制甘油的原料是粗甘油, 可以是棕櫚油、大豆油或混合油。國內水解甘油的主要來源為脂肪酸、脂肪醇和制皂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
甘油,也被稱為丙三醇,是一種無色、無臭、味甘的粘稠液體,具有廣泛的用途,包括作為氣相色譜固定液、有機合成溶劑、氣量計及水壓機減震劑、軟化劑、抗生素發酵用營養劑、干燥劑等。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甘油市場需求迅速增長,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和機遇。
甘油行業的發展新方向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原料來源的多元化:隨著甘油市場的競爭加劇,原料粗甘油的來源成為了行業內的關注焦點。國內精煉工廠及甘油進口商正在尋求多渠道的原料供應,以保證生產的穩定性和成本的控制。
產品結構的優化: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甘油行業需要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以滿足不同領域的需求。例如,藥用甘油市場近年來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成為了甘油行業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技術創新的推動:技術創新是推動甘油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通過引進和研發新技術,可以提高甘油的產量和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升市場競爭力。
2018-2022年中國甘油產量呈增長趨勢,但增速有所放緩。這2022年的產能為199萬噸/年,沒有新增產能與2021年相比。近五年復合增長率為7.77%。 由于原材料高度依賴進口,與2022年底相比,預估中國的煉油/生產到2023年的產能將保持在199萬噸,不會有顯著增長。
在2022年,我國精制甘油10強企業占比47%總容量,與2021年相同。中國甘油產能集中在華東地區,也是主要消費甘油地區。華東地區產能占比83%,2022年的總產能與2021年相同。華北地區產能為9%,與2021年持平,而華南地區占6%。
2022年,私營企業占60%以上的精制甘油企業,以及這些企業的產能占總產能的55%以上。與國外水解甘油生產企業數量相比,首都、港澳臺獨資及聯營企業,占比超過50%,產能占比超過60%。
目前,精煉甘油是主流工藝,約占所有產能的80%。 近10年來,煉油工藝的比例一直在增加,以及精煉行業成為甘油主流工藝的趨勢在將來不會改變。
甘油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稱為甘油的產品有4種,即天然甘油、發酵甘油、合成甘油和復合甘油。
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甘油市場需求增長迅速,但甘油的產量總體增量不大。資料顯示,2017-2021年我國甘油的表觀消費量高于產量,表觀消費量呈現逐年遞增態勢。
從進出口數量及金額方面看,2017-2021年我國甘油依賴進口,進口量及進口金額遠高于出口量及出口金額。
在全球市場中,甘油主要生產企業是凱業集團、豐益國際、甲洞集團、意慕利油脂化學、陶氏、巴斯夫、寶潔、索維爾、贏創等。
競爭格局的分散:目前我國甘油市場的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市場集中度較低。這主要是由于過去甘油監管政策的不完善以及行業利潤高,導致大量低質甘油企業流入市場。
主要競爭者的市場份額:雖然市場競爭激烈,但一些具有品牌優勢和規模優勢的企業仍然占據了市場份額的大部分。例如,湯臣倍健在鈣片市場中占據了6.4%的市場份額,成為了市場的領導者。
進口和出口的影響:甘油市場的競爭格局還受到進口和出口的影響。一方面,國內甘油市場依賴進口,尤其是從東南亞等地區的進口。另一方面,國內生產的甘油也具有一定的出口競爭力,出口到歐洲等地。
綜上所述,甘油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為了應對市場競爭和滿足市場需求,甘油企業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加強技術創新、拓展原料來源等方面的努力。同時,政府也需要加強監管和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甘油行業的健康發展。
國內甘油市場供應競爭將加劇,國內甘油市場參與者也在尋求新的突破點和利潤實現點。把握原料粗甘油的來源依舊是國內甘油市場人士的聚焦點,國內精煉工廠及甘油進口商也將繼續走在多渠道的尋找粗甘油和精甘油的供應的路上。
報告對中國甘油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甘油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甘油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甘油行業發展前景及深度調研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