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制造業有代表性的顛覆性技術,實現了制造從等材、減材到增材的重大轉變,改變了傳統制造的理念和模式,具有重大價值。航空航天因需求量大、資源集中度高、產品極端功能要求高等特性,成為3D打印技術應用的先行者和主力軍。
航空航天3D打印是指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航空航天領域中的零部件和產品。3D打印是一種快速成型技術,通過逐層堆積材料來制造物體。在航空航天領域,3D打印可以制造出傳統制造方法難以完成的復雜零部件,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且可以大幅度縮短制造周期和降低成本。
航空航天3D打印的主要應用包括發動機部件、航空器結構、航天器部件等。航空航天3D打印的發展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包括技術成熟度、材料性能、生產成本等。全球 3D 打印應用較為廣泛,國內主要聚焦于航空航天領域。從全球角度來看,全球增材制造的2021年應用場景集中在航空航天、醫療、汽車等領域,分別占比 16.8%、15.6%和 14.6%。而中國工業級 3D 打印的下游市場主要是航空航天,占比為58%,剩余為模型制造、汽車、醫療等行業。
2月19日晚間,3D打印頭部公司鉑力特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2023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32億元,同比增長34.23%;實現凈利潤1.43億元,同比增長79.41%;實現扣非后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248.60%。
資料顯示,鉑力特主要業務包括金屬3D打印設備、定制化產品、原材料、技術服務等,覆蓋金屬增材制造全產業鏈,其產品及服務主要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機械、科研院所等領域。對于公司業績變動的原因,鉑力特表示,該公司營業增長主要是產能擴大及市場應用領域的拓展,3D打印定制化產品和自研設備的營業收入大幅增長所致。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空航天3D打印市場發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鉑力特官微2月5日發布消息稱,2月3日,智星二號A星(濟高科創號)搭載中國長征火箭有限公司的捷龍三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廣東陽江附近海域點火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鉑力特為智星空間打印了1件衛星星體結構和3件陣面板結構。
同為3D打印龍頭公司的華曙高科,在航空航天領域收入亦為公司收入大頭,公司多款設備可以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2023年上半年,公司營收約2.41億元,同比增加36.7%;歸母凈利潤約4251萬元,同比增加34.43%。
2023年上半年,華曙高科推出兩款金屬3D打印設備FS511M和FS350M,為航空航天、汽車、模具、醫療等行業新應用帶來更多可能性,加速工業級增材制造批量生產的進程。
航天是軍工產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航天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衛星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的建設引領商業航天開啟新時代。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統籌謀劃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的同時,明確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航空航天和國防工業在減少部署系統所需時間方面曾面臨巨大挑戰。過去,軍方需要等待數月才能從制造商那里獲得執行重要任務所需的替換零件。如今,3D打印可在現場制作無人機替換零件,也可幫助飛行員在幾天內熟悉新的駕駛艙布局。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發布的《關于2023年度增材制造典型應用場景名單的公示》中,應用于航空航天領域的案例共12條,占比為28.57%,主要用于發動機零部件、復雜結構件、大型構件等的制造。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新的成型技術也不斷涌現。例如3D打印、噴射成型等新技術逐漸被引入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的制造領域。單一的成型工藝也在向多學科交叉發展,比如輾軋+脹形、輾軋+旋壓、輾軋+旋壓+3D打印等等。這要求企業積極把握新的技術發展方向,持續開展新技術、新工藝研究,快速掌握新的制造技術,引領和培養新的市場。
目前,航空航天3D打印技術還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階段,需要進一步提高技術的可靠性和成熟度,同時需要加強材料研發和成本控制,以推動航空航天3D打印的廣泛應用。
基于全球經濟到2040年保持年均約2.6%的增長速度,預計未來二十年全球將有超過41,429架新機交付,價值約6.1萬億美元(以2020年目錄價格為基礎),用于替代和支持機隊的發展。到2040年,預計全球客機機隊規模將達到45,397架,全球市場發展潛力巨大。隨著國產民機不斷起量,商業航天快速發展,未來3D 打印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需求有望維持高景氣。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航空航天3D打印市場發展狀況分析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