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文化旅游行業在全球經濟復蘇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政策支持、技術創新、消費升級成為行業發展的三大驅動力。數字化、智能化、體驗化成為行業關鍵詞,文旅融合、新業態興起、可持續發展成為重要趨勢。同時,行業也面臨市場競爭、人才短缺等挑戰。未來,文化旅游行業需持續創新,加強跨界合作,推動高質量發展。
一、文化旅游行業現狀
(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近年來,各國政府紛紛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文化旅游行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以中國為例,文化和旅游部部長孫業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三場“部長通道”上表示,要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支柱產業。為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將加強規劃引領,推動把文化和旅游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整體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行業短板;加快培育新業態,如低空觀光、海洋旅游、沉浸式體驗等;優化營商環境,規范市場秩序。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為文化旅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市場需求持續增長
旅游規模擴大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文化旅游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國內旅游規模達56億人次,同比增長近15%;國內旅游花費5.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17%;入境旅游人次約1.32億,花費接近1000億美元。這表明文化旅游市場的需求正在持續釋放,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消費結構升級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觀念的轉變,文化旅游消費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消費者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旅游,而是更加注重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個性化體驗。例如,小眾深度游、文化體驗游等新型旅游方式逐漸興起,成為文化旅游市場的新熱點。
企業注冊量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5年開始,我國文旅相關企業注冊量逐年增加,至2019年注冊量達1.56萬家;經過2020年至2022年的調整,2023年我國文旅相關企業注冊量同比大幅增加53.3%至1.98萬家,達近十年注冊量增速峰值;2024年全年,我國累計注冊2.04萬家文旅相關企業,創近十年文旅相關企業注冊量新高。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雖然2021年和2022年的注冊量有所下降,但從2022年到2023年,注冊量出現了顯著的增長,2024年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
我國文旅相關企業成立年限市場情況
從成立年限來看,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11.4萬家文旅相關企業。成立年限上,我國文旅相關企業成立5至10年之間的最多,占比29.1%,其次是成立1至3年之間的企業,占比25.7%,成立10年以上的企業最少,占比8.1%。
數據來源:企查查、中研普華整理
(三)技術創新推動行業發展
數字化技術應用廣泛
數字化技術正在深度重塑文化旅游行業的生態鏈。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提升個性化服務、優化運營和改善客戶體驗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例如,國際旅游平臺Expedia利用AI技術為用戶提供個性化旅行推薦,極大地提升了用戶體驗。一些知名景區則通過引入AI技術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體驗,如安裝AI智能攝像頭捕捉游客精彩鏡頭并自動剪輯成短視頻等。
虛擬旅游項目興起
隨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的發展,虛擬旅游項目逐漸興起。這些項目通過模擬真實旅游場景,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旅游體驗。例如,故宮博物院所推出的“數字故宮”項目,借助VR技術引領游客沉浸于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之中。此外,一些景區還利用360度AI環拍設備搭建符合景區調性的主題美陳,為游客提供環繞式的全景拍攝短視頻,并以此為鑰匙實現“數字分身”在“元宇宙”數字化虛擬景區的自由探索。
(四)文旅融合趨勢明顯
文化元素融入旅游
文化旅游行業正朝著文旅深度融合的方向發展。越來越多的旅游活動開始與文化、生活習慣相結合,形成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旅游產品。例如,一些地區依托自身豐富的文化資源,推出“非遺文化探索之旅”,邀請游客親身參與剪紙藝術、扎染工藝等傳統手工藝體驗。
旅游促進文化傳承
旅游活動不僅為游客提供了文化體驗的機會,也促進了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通過旅游活動,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歷史、民俗風情等,從而增強對當地文化的認同感和保護意識。
二、文化旅游行業發展趨勢
(一)數字化、智能化成為主流
數字化營銷與在線預訂
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文化旅游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分析預測,未來,文化旅游行業將更加注重數字化營銷和在線預訂平臺的運用。通過數字化手段,企業可以更加精準地定位目標客戶群體,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戶粘性。同時,在線預訂平臺也將成為游客獲取旅游信息、預訂旅游產品的主要渠道。
智能化服務提升體驗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化服務將在文化旅游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AI導覽服務將滲透至各個景區,為游客提供個性化的講解和導覽服務;智能客服系統也將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咨詢服務。
(二)文旅融合深度加強
文化元素深度挖掘
未來,文化旅游行業將更加注重對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整合。企業將通過挖掘當地的文化歷史、民俗風情等特色資源,打造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旅游產品。同時,還將加強與文化產業的跨界合作,共同推動文旅融合的發展。
旅游促進文化創新
旅游活動不僅將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將推動文化的創新。通過旅游活動的交流與碰撞,不同地區的文化將相互融合、相互借鑒,從而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產品。
(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
低空文旅元年開啟
2024年被視為低空經濟元年,而2025年則可能是低空文旅元年。隨著低空經濟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低空文旅將成為文化旅游行業的新熱點。例如,低空觀光、低空飛行體驗等項目將逐漸興起,為游客提供更加獨特、刺激的旅游體驗。
康養旅游需求增加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和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康養旅游將成為文化旅游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康養、醫養類旅游產品將更加豐富多樣,滿足游客對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成長方式的需求。
沉浸式體驗成為趨勢
沉浸式體驗將成為未來文化旅游行業的重要趨勢。通過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企業將為游客打造更加真實、生動的旅游場景和體驗。例如,沉浸式主題公園、沉浸式演藝表演等項目將逐漸興起,為游客帶來全新的旅游體驗。
(四)可持續發展成為共識
綠色旅游理念普及
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綠色旅游理念將在文化旅游行業中得到普及。企業將通過推廣綠色旅游產品、加強環境保護措施等方式,推動文化旅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例如,一些景區將推出“綠色認證”體系,激勵文旅體項目積極降低碳排放。
社區參與與共贏發展
未來,文化旅游行業將更加注重社區參與和共贏發展。企業將通過與當地社區的合作,共同推動文化旅游項目的發展。同時,還將關注當地社區的利益和需求,實現企業與社區的共贏發展。
三、文化旅游行業面臨的挑戰
(一)市場競爭激烈
隨著文化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頭部企業憑借資金、技術和品牌優勢不斷擴大市場份額,而中小企業則面臨生存空間受到擠壓的困境。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人才短缺問題突出
文化旅游行業的融合發展需要既懂文化又懂旅游,還具備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復合型人才。然而,目前這類人才相對短缺,制約了文化旅游行業的創新發展和品質提升。
(三)旅游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雖然文化旅游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但旅游產品的質量卻參差不齊。一些景區存在服務不規范、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游客的旅游體驗。如何提高旅游產品的質量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
如需了解更多文化旅游行業報告的具體情況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5-2030年中國文化旅游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