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機器人技術近年來取得了顯著進步,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機器視覺和機器學習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推動下,建筑機器人逐漸向智能化、自主化方向發展。
建筑機器人是指能夠自動或半自動執行建筑工作的機器裝置。它們通過運行預先編制的程序或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進行運動,替代或協助建筑人員完成各種建筑施工工序,如混凝土施工、地磚鋪貼、焊接、砌墻、搬運、天花板安裝、噴漆、墻面打磨、測量等。這些機器人能夠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同時保障工作人員的安全,并降低工程建筑成本。建筑機器人可以應用于建筑工程的多個領域,包括設計、建造、運維、破拆等。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建筑機器人在這些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
建筑機器人由控制系統、驅動系統和執行機構組成,分別對應控制器、伺服電機和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建筑機器人成本主要集中在核心零部件部分,核心零部件約占建筑機器人成本主要集中在核心零部件部分,核心零部件約占建筑機器人成本的72%,其中伺服系統約占24%,減速器系統約占36%,控制系統約占12%,機械本體約占22%;其他外設約占6%。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建筑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22億元。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深入拓展,預計該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近年來,多家建筑機器人企業獲得融資,如南京筑領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蔚建科技、豐坦機器人等,融資金額高達億元級別,表明市場對該領域的投資前景持樂觀態度。
目前,建筑機器人已在焊接、砌墻、搬運、噴涂、地磚鋪貼等多種施工環節中發揮作用,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然而,盡管專利申請量在2022年高達126項,但2023年顯著下降至81項,這可能反映了市場在技術突破方面面臨的挑戰和不確定性。盡管如此,仍有眾多企業在加大研發投入,尋求在智能化和自動化方面的進一步突破。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建筑機器人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中國建筑機器人行業參與主體類型眾多,主要包括地產公司(如碧桂園)、建筑公司、機械公司、建材公司、傳統機器人公司以及建筑機器人創業公司等。依據企業的業務收入劃分,可分為3個競爭梯隊。其中,業務收入大于50億元的企業有美的集團、碧桂園等;業務收入在10~5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埃斯頓、機器人、華中數控等;業務收入在10億元以下有新時達、拓斯達、埃夫特等。
從區域分布來看,廣東省、江蘇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匯聚了較多的建筑機器人配套企業,產業聚集效應較好。行業內領先企業如碧桂園的子公司博智林,在建筑機器人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其建筑機器人產品累計施工面積已超過2000萬平米。
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退和建筑行業對安全、效率、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建筑機器人替代人力已成為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政府政策的支持和推動也為建筑機器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劃,鼓勵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推動建筑機器人等智能建造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未來,建筑機器人領域需要更加聚焦核心技術攻關,突破傳統的研發模式,采用靈活多樣的技術開發路徑,以應對不同的市場需求。同時,政府也應加大對智能建筑技術的支持力度,促進企業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形成更具協同效應的創新環境。
綜上所述,建筑機器人行業市場現狀呈現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技術不斷進步、競爭格局日益激烈以及市場前景廣闊等特點。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突破和市場的深入拓展,建筑機器人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建筑機器人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