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農民培訓是指針對農村勞動力進行的一種職業技能和知識培訓活動,旨在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這種培訓形式不僅涵蓋了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還包括了創業管理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內容。
通過職業農民培訓,農民可以不斷擴展知識面,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和文化水平,掌握現代農業科學技術,并具備適應市場的經營管理能力。這種培訓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加,是激活農民自身活力和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的關鍵舉措。
職業農民培訓是培養高素質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者的過程,對于培育“三農”事業發展未來具有重要意義。各地政府、農業院校、科研機構和農業企業等積極參與職業農民培訓,形成了多元化的培訓體系。培訓體系涵蓋了農業技術、經營管理、市場營銷等多個領域,為農民提供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服務。《2024年全國高素質農民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國家高素質農民培育計劃共培養高素質農民82.62萬人,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人力支撐。
職業農民培訓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培訓可以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這些新型職業農民將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主力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報告》顯示,高素質農民隊伍相對年輕,平均年齡為45歲,57.96%高素質農民的年齡集中在36-54歲之間。高素質農民受教育程度進一步提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4.28%,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4.61%。
此外,高素質農民職業技術水平持續提升,獲得農民技術人員職稱、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比例分別為62.86%、24.83%。《報告》還提到,高素質農民新生力量充足,49.86%的高素質農民為進城務工返鄉人員、退役軍人、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等新生力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職業農民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隨著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職業農民培訓將更加注重數字化和智能化培訓方式的應用。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智能培訓系統等手段,可以提高培訓效率和質量,滿足農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隨著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變化,近年來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依然存在薄弱環節。例如,培育體系有待強化、培育精準性需要提升;農民職業教育普遍缺乏經費支持,高職以上高層次教育供給有待加強;區域之間高素質農民發展的差距長期存在,需要政府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支持扶持政策等。
我國農民教育培訓將從4方面提升質量
近日,新華社記者從第六屆全國農民教育培訓發展論壇上了解到,我國農民教育培訓將從4方面提升質量效果。
進一步夯實國家糧食安全人才基礎。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在論壇上說,近年來,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逐年向穩糧擴油保供傾斜,服務支撐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切實為守護國家糧食安全作出貢獻。
進一步強化脫貧地區人才支撐。這位負責人說,要持續為脫貧地區培養產業發展帶頭人,形成一支具有輻射帶動農民群眾增收致富能力的人才隊伍。同時滿足脫貧人口就業需求,采取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技能、穩崗就業。
進一步擴大農村就業創業人才隊伍。不斷創新培育方式,拓寬培訓內容,支持農民提升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幫助他們在縣域就業創業。
進一步完善鄉村發展建設治理人才供給。創新開展鄉村發展建設治理各類人才培養,強化農民思想道德修養、農村移風易俗、參與鄉村治理、文化傳承保護、群眾體育健身等各方面培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職業農民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