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及中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加,養老地產行業市場需求持續增長。養老地產是以地產為載體、養老為核心,將住宅、商業及養老服務融合在一起,為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和多層次多功能服務的一種新興業態。它是一種集住宅、商業和服務一體的綜合開發的復合型房地產,通過整合房地產開發與養老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適宜居住環境和全方位養老服務的綜合性產業。
養老地產實現了品質地產和優良健管家服務的有機結合,從護理、醫療、康復、健康管理、文體活動、餐飲服務到日常起居呵護,增加設施設備和精心打造專業管理團隊。養老地產主要的產品形態包括:保險資金推出的升級版的養老機構,如養老院,把養老地產視做商業地產項目長期經營;開發商推出的養老地產項目。
目前,國內養老地產主要有三種運營模式:一種是持續照料退休社區模式(CCRC);一種是全齡型社區模式;一種是養老公寓模式。持續照料退休社區,可為老年消費者提供一站式、一體化的居住生活服務。社區醫院建設中的“社區醫院”,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醫護人員為居民提供預防保健、醫療保健、心理護理、康復治療等方面的專業醫療服務。同時,針對不同年齡的老人,根據其身體狀況和生活自理能力,提供相應的護理。
全齡型社區,一般都是房地產開發商直接開發的,后期的運作則是交給了養老經營公司。全齡社區并無嚴格的入住年齡限制,一般以醫療、養生、度假等概念來構建,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大多是“候鳥式”。目前,我國的養老產業已經出現了一些新的發展,而在這一領域,以開發和經營養老物業為主要內容的養老物業公司和機構進入了這一領域。萬科,保利,首創,綠城,龍湖,復星,遠洋,都在為養老地產而競爭,而國外的公司也在不斷的進入我們的養老地產領域。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養老地產行業發展前景與市場深度研究報告》顯示: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年底,我國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量為2.96億人,占總人口的21.1%。預計到2025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將突破3億,2033年將突破4億,2050年前后將達到峰值4.87億人,占總人口的34.9%。這一龐大的老年人口基數為養老地產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同時,養老產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23年中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已達12.0萬億元,同比增長16.50%。預計到2024年,這一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3.9萬億元,而到2027年,市場規模有望突破20萬億元大關,甚至有可能達到21.1萬億元。其中,養老地產作為養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市場規模同樣不容小覷。
目前,養老地產行業市場競爭激烈,但整體市場規模仍在持續擴大。行業內企業眾多,包括央企、實力強勁的房地產企業和保險企業等。央企如中石化、首鋼等,利用產業轉型和舊廠區改造的機會進入養老地產行業;房地產企業如保利、萬科、遠洋等則憑借品牌知名度和資金流支撐,將業務拓展至養老地產領域;而保險企業如泰康、中國人壽等則將養老地產與相關業務緊密結合,提供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政府對養老地產發展總體上持大力支持態度,并出臺了諸多扶持政策。例如,《“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文件的發布,不僅意味著銀發經濟的發展、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藍圖,更因為明確制定了支持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土地政策,和以多種方式供應養老服務設施用地,給養老地產解決了發展中的核心問題。此外,政府還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措施,鼓勵社會資本投入養老產業,推動養老服務的供給增加和質量提升。
在未來,老年人數量的增長將會促進我國養老產業的快速發展。按照“十四五”的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國將扶持300家康復機構轉變為普惠養老機構,1000家公立養老機構增設護理型病床,支持城市依托基層醫療衛生資源建設醫養結合設施。加強對老年癡呆患者的培訓,擴大其病床供應,使其病床比例達到55%,更好地滿足老年失能失智老人的護理服務需求。
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加和養老服務需求的多樣化發展,養老地產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未來,養老地產將更加注重服務質量的提升和功能的多樣化,以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時,政策支持和技術創新也將為養老地產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綜上所述,養老地產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呈現出需求持續增長、市場細分與個性化服務、科技融合與智能化升級、醫養結合模式深化、社區文化與精神關懷以及政策引導與規范發展等特點。未來,隨著市場規模的持續擴大和競爭格局的加劇,養老地產企業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提升服務質量,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需求。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養老地產行業發展前景與市場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