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是建筑工程項目的核心環節,將設計概念落地為具體建筑,其中數字化技術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從2023年中國建筑建造施工數字化產業應用場景結構看,精細化管理應用規模達157.5億元,占比65.8%;智能化建造應用規模63.4億元,占比26.5%。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簡稱BIM)是以建筑工程項目的各項相關信息數據作為模型的基礎,進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過數字信息仿真模擬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實信息。BIM是一個集成了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等各個階段信息的數字化模型,具有可視化、協調性、模擬性、優化性和可出圖性等特點。
BIM技術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最初主要應用于建筑設計的三維建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BIM逐漸從二維繪圖向三維設計過渡,并在上世紀末得到普及。BIM是通過數字化建模、信息集成和協同工作,貫穿建筑項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設計、施工、運營和維護等階段的技術。
相比于傳統建造模式,建筑信息模型是實現智能建造過程中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慧物流、智能施工、智慧運維的技術底座。BIM行業的競爭格局呈現出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特點。在國際市場上,BIM基礎軟件以國外廠商如Autodesk、Bentley等為主,這些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的用戶群體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而在中國市場,除了國際品牌外,國內BIM軟件企業如廣聯達、魯班等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與國際企業競爭的局面。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紛紛推出相關政策和標準來支持和推廣BIM技術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例如,英國政府要求所有公共建設項目必須應用BIM技術以提高建設項目管理的效果。類似的政策在其他國家也得到推廣,將進一步推動BIM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在中國市場,近年來,長沙大力推進建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通過政府推動、政策驅動、場景帶動、研發聯動,積極推廣BIM應用。2023年3月,長沙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新型工業化協同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進一步明確建立基于BIM正向設計的協同工作模式,開展國產化BIM應用的項目試點,逐步實現裝配式建筑項目實施BIM全覆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建筑信息模型(BIM)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目前,BIM技術在中國的應用主要集中在設計階段,廣泛應用于建筑設計、結構設計、機電設計等環節。然而,在施工和運維階段的應用相對較少。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BIM技術正逐步向智能化和集成化方向演進。智能化的BIM技術能夠自動檢測設計中的潛在問題,提出優化建議,并實時更新模型,從而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
數據顯示,使用過BIM技術的企業中,有92%的企業在設計階段使用過BIM技術,而在施工階段使用過BIM技術的企業僅占46%,在運維階段使用過的企業更少,僅占19%。這表明BIM技術在中國尚未實現全生命周期的應用,未來在設計、施工、運維等各個環節的集成應用和協同管理方面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在國家高度重視工業軟件發展的戰略指引下,規劃設計數字化軟件作為數字建筑產業的基石,受到了國家層面的積極扶持與推動。展望未來,規劃設計數字化產業作為數字建筑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其規模預計將實現顯著擴張,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建筑信息模型(BIM)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