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牛奶原奶收購價格持續下滑,導致奶價和成本出現倒掛現象,行業虧損面擴大。這主要是由于乳制品消費增速下滑與原料奶產量快速增長之間的不匹配造成的。
多地原奶收購呈現價低量少
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7月份第四周,內蒙古、河北等10個主產省份生鮮乳平均價格為3.22元/公斤,較前一周下跌0.3%,同比下跌14.1%。
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透露,2024年以來,牛奶原奶過剩的情況較2023年更為嚴重,導致其收購價持續下跌,使得奶價和成本出現了國家奶牛體系有記錄以來的首次倒掛。收奶規格越來越苛刻、量越來越少、收購價格也越來越低是當下很多牧場主共同遇到的問題。奶牛養殖企業也在進行養殖結構的調整,逐漸壓縮原奶產能。
牛奶是天然乳制品之一,人們飲用牛奶,一方面可以滿足身體對蛋白質、能量、維生素、礦物質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獲取某些對生長發育、腸道健康有益的微量乳成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特別強調了奶的攝入量,相對于舊版本,奶及奶類制品的推薦量從每天300克上升到了300克—500克。
奶業是農業現代化的標志性產業,也是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不可或缺的基礎性產業。2023年全國奶產量4281萬噸,同比增長6.3%;奶牛養殖規模化率76%,同比提高4個百分點。
中國牛奶行業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形成了全國性龍頭企業、區域性乳企和地方性乳企共存并錯位競爭的格局。2023年全國人均奶類消費較上年下降1.7公斤,奶制品售價下降4%。今年第一季度龍頭乳企液態奶銷量下降了6%左右。
地方牛奶乳制品企業依托其獨有的地方奶源資源、深耕細作的渠道網絡以及貼近消費者的品牌優勢,在市場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尤其是在低溫產品線和細分高增長領域中表現突出,體現了其差異化競爭策略的有效實施。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牛奶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消費趨勢方面,市場正經歷著多元化的分化現象。一方面,經濟壓力疊加部分產品的被動降價策略,促使一部分消費者轉向更為經濟實惠的選擇,形成了降級消費的現象。
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追求加深,消費習慣也在悄然變化,表現為從常溫奶向新鮮度更高的低溫奶的遷移,以及從普通乳飲品向營養價值更高的牛奶產品的轉變,這種消費行為的“平移”體現了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
在營銷渠道方面,牛奶乳制品企業正逐步打破傳統商超的單一銷售模式,向多元化、全渠道發展。電商平臺的興起為產品提供了更廣闊的展示空間,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在線選購,享受便捷的購物體驗。同時,社區零售等新興業態的崛起,進一步拉近了產品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通過精準定位和服務,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此外,牛奶乳制品深加工領域的不斷拓展,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升級,企業能夠開發出更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產品,如功能性牛奶、酸奶飲品、奶酪制品等,這些產品不僅豐富了市場供給,也拓寬了消費場景和客戶群體。
從居民食物消費的長期趨勢看,奶業是未來增長潛力最大的朝陽產品。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明確奶業發展目標,到2025年,奶業實現全面振興,基本實現現代化。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牛奶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