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下,醫生面臨著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高、誤診風險高等挑戰,患者面臨著就診時間長、就診費用高、就診滿意度低等困境。醫療人工智能可以通過提供輔助診斷、輔助治療、輔助管理等功能,幫助醫生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治療效果,降低誤診率和醫療費用,縮短就診時間和等待時間,提高患者的就診體驗和滿意度。同時,醫療人工智能也可以通過提供遠程服務、在線服務、個性化服務等功能,拓展醫療服務的覆蓋范圍和針對性,滿足不同患者的個性化需求和健康管理需求。
智能醫療是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智能醫療的服務對象主要為醫院、患者及亞健康人群、區域公共衛生(基層醫療)以及制藥企業,但這些服務對象都面臨不同的痛點問題。比如,醫院醫生存在著工作內容繁重,效率難以提升;患者則面臨著看病程序繁瑣、掛號排隊久等問題。智能醫療則能夠通過不同的產品組合,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些難題。隨著需求端對智能醫療需求量的增加,智能醫療的發展也會愈發快速。
智慧醫療產業鏈以患者大健康數據為基礎信息,以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撐,構建智慧醫院系統、區域衛生系統、家庭健康系統,應用場景包括遠程醫療、互聯網醫院、居家養老等。伴隨社會快速發展,傳統醫療行業面臨轉型。
作為備受關注的民生領域,近年來在老齡化趨勢下醫療需求與日俱增,但由于傳統醫療資源短缺、醫護人員不足以及設施建設不完善,“看病貴、看病難、看病煩”等問題長期困擾著眾人。同時,人們對于高質量醫療服務要求的提出,共同呼喚著醫療行業的升級轉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智能醫療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中國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從2019年的11.4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6.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高達47.3%。進入2024年,市場規模的增速并未放緩,反而呈現出更為強勁的增長態勢。預計2024年行業市場規模將增至102.48億元。此外,全球智能醫療市場規模在2020年約為24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約54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17.1%。
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支持智能醫療行業的發展。中國政府致力于提升網絡基礎設施覆蓋和數據安全保護,推動醫療機構和私營企業加強技術創新,研發更加智能化、互連互通的醫療設備和系統。此外,政府還鼓勵醫療機構采用遠程醫療技術,提供在線醫療咨詢和診斷服務,促進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被認為是剛需,能夠提高醫生效率,滿足更多患者需求,面對的是全球共同的難題:醫患比例嚴重不足。沙利文發布的《醫療智能行業白皮書》預測,2030年,中國醫療智能行業規模有望超過1.1萬億。跨越式發展的AI醫生,給行業帶來巨大的想象空間。不過,AI醫生的進化,海量數據或成為最大瓶頸。未來五年,智能醫療將重點圍繞患者智慧服務、院內院間患者信息互聯互通共享、醫療大數據挖掘、醫療全流程閉環管理、移動醫療、家庭健康、新基建賦能醫聯體、重點專科信息化、醫學信息安全等十大領域進行重點建設和持續完善。
未來隨著電子病歷的普及、科研臨床對于醫療相關數據需求持續增長、醫療衛生水平及醫療衛生投入不斷提高,醫療信息化及智慧醫院的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智慧病房的市場規模也將因此得到不斷擴張。由此,智能醫療業將得到進一步發展。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醫療行業的需求不斷增加,智能醫療將在未來繼續發揮重要作用。
盡管智能醫療行業市場前景廣闊,但仍面臨一些挑戰。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智能醫療發展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醫療數據的不斷積累和分析,如何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智能醫療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需要醫療機構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醫療機構需要積極引進智能醫療技術并加強培訓,而患者則需要提高對智能醫療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最后,智能醫療技術的研發和創新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和人才支持,這對行業參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智能醫療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