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要求下,環保產業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機遇。我國近幾年堅持做好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在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取得一定成果之后,目前的關注點從大面積的污染治理逐步轉變為對殘存的污染進行整治改善。
環保,即環境保護,是指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資源,防止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以求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擴大有用自然資源的再生產,保證人類社會的發展。
環保涉及多個領域,包括自然環境保護、地球生物保護、人類環境保護等。它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的共同努力,通過制定和執行相關的政策、法規和標準,推動環保事業的發展。同時,環保也需要科技的支持,通過研發和應用新技術,提高環保的效率和效果。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認識的日益增強及執法制度的逐漸完善,近年來我國環保執法環境在不斷優化,執法力度趨于加強,執法手段日益豐富,執法能力不斷提升。2022年,環境服務業營業收入達到1.44萬億,較2015年增長接近翻一番,占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的比例達到65%左右,已經超過了技術裝備的占比。
當前,環保產業的競爭格局正經歷著深刻的重塑,國資央企的強勢崛起成為推動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的關鍵因素。這些擁有國家堅實后盾、享有卓越品牌信譽及雄厚資金實力的國資央企,憑借其得天獨厚的綜合優勢,深度滲透并活躍于環保市場的每一個角落,為行業注入了強大的競爭力。
與此同時,環保產業內以民營企業為主的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群體,亦展現出不可忽視的力量。相較于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環保技術創新領域展現出了更為敏捷和活躍的姿態,它們數量眾多,靈活應變,不斷推動技術創新邊界,為行業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與高度市場化的解決方案。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環保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我國環保標準體系的持續完善與嚴格化趨勢,對環境修復企業的技術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意味著環保治理行業中的技術壁壘將更為凸顯。環保產業已跨越“投資驅動”的初級階段,邁入了“技術引領”的新紀元。在這一轉型過程中,未來該產業的核心驅動力將愈發聚焦于顛覆性技術的涌現與革命性商業模式的創新。
相較于其他產業,環保產業的數字化進程尚處于起步階段,亟需積極探索如何利用數字技術賦能生態環境治理,探尋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路徑。
環保投資和產業、環保技術對改善環境質量,促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24年,生態環境部在生態環境投資方面將重點開展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充分發揮中央資金撬動作用。完善中央各類資金管理制度,指導地方加強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預儲備項目清單成果應用,強化重大項目組織實施。指導地方提高項目儲備質量、提升資金使用成效,帶動地方財政資金投入。
二是大力引導金融資金投入。研究制定金融支持生態環境的政策措施,大力推進生態環保金融項目儲備庫建設,引導金融機構加大生態環保投入。
三是發揮自然環境生產要素作用,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積極穩妥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創新,加強EOD項目調研,挖掘亮點、凝練經驗,指導各地加快推進項目落地見效,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融合發展,形成“兩山”轉化新路徑。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環保市場發展態勢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