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斷增加,推動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市場的擴大。據有關部門調查顯示,2021年,我國農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0.86公斤,2016—2021年五年間,農村生活垃圾人均日產生量增加了約1/3,增速一直高于城市。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是指針對居住在農村地區的居民在其日常生活和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固體廢物進行收集、運輸、處理和處置的一系列活動。這些固體廢物包括但不限于人畜禽糞便、餐廚余類垃圾、破舊衣服、日用紡織品、廢棄家具、衛生紙、玻璃、塑料、橡膠、金屬、化肥農藥包裝物、燈泡、電池、建筑渣土、燃料灰分、農作物秸稈、林木樹枝樹葉等。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填埋、焚燒、堆肥等。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一些新型處理技術如微生物氣化處理等也開始逐步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增長和生活垃圾產生量的逐年增加,我國不斷尋求適應國情的垃圾無害化處理技術。中央政府下發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 年)》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等文件,旨在加強農村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置工作,提升農村地區的垃圾處理能力,實現垃圾處理的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
《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管理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到2025年,根據地區的基礎和條件,實現以下目標:1)在東部和中西部城市的近郊區,農村生活垃圾應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2)在中西部有條件的地區,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應實現全面覆蓋;3)在偏遠和欠發達地區,農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水平應有顯著提升。
圖片來源:攝圖網
目前部分地區已經實施了“村收集、鄉(鎮)轉運、縣集中處理”的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難題。但業內人士最新調研發現,受處理環境惡劣、工藝技術有限等影響,多地垃圾處理設備性能并不穩定,壽命一般為5到8年,早期試點的處理設備已到設計年限,出現無法正常運轉的情況。同時,隨著環保標準的加嚴,對處理設備的性能要求更高,廢水排放、土壤污染防治、資源化利用等諸多領域都有嚴格的行業管理要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農村垃圾面積廣、產生源分散,且人均生活垃圾產量偏低,清理過程簡單但收運難度大。垃圾隨意堆放現象嚴重,增加了收運成本和處理難度。傳統的填埋、焚燒等處理技術將不斷升級換代,提高處理效果和環保水平。同時,新型處理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也將加快步伐。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環保意識的提高,一些新型的處理技術和方法也在逐漸應用于農村生活垃圾處理中。例如,微生物氣化處理技術可以將垃圾轉化為生物燃氣等可再生能源;智能垃圾分類系統可以提高垃圾分類的準確性和效率;遠程監控和數據采集技術可以實現對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和管理等。
農村垃圾處理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但目前資金來源單一,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難以支撐行業的長期發展。隨著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行業將逐步向市場化運作方向發展。社會資本將更多地參與到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和運營中來,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