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激素是由人體腦垂體前葉分泌的一種肽類激素,由191個氨基酸組成,能促進骨骼、內臟和全身生長,促進蛋白質合成,影響脂肪和礦物質代謝,在人體生長發育中起著關鍵性作用。
生長激素缺乏癥(GHD)是一種嚴重的罕見病,以身材矮小和代謝并發癥為特征。在GHD患者中,由于垂體不能產生足夠的生長激素,不僅影響到兒童身高,而且對兒童的整體內分泌健康和發育也至關重要。目前補充生長激素是公認的對兒童GHD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之一。
在兒科領域,采用生長激素進行替代治療,可以明顯促進兒童的身高增長,并改善其全身各器官組織的生長發育。同時,生長激素在生殖領域、燒傷領域及抗衰老領域也有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
生長激素行業產業鏈
上游:生長激素產業鏈的上游主要涉及生產生長激素所需的原輔材料和設備。上游供應商的穩定性和原材料的質量直接影響到中游生長激素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中游:中游是生長激素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主要由生長激素研發生產商完成。他中游的研發生產商是產業鏈中的核心環節,他們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直接影響到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下游:下游是生長激素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醫療、體育、美容等領域。在醫療領域,生長激素主要用于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癥、腫瘤和其他醫學疾病,應用場景包括醫院、診所和藥店等醫療機構。
隨著社會對兒童健康成長的關注度提高,生長激素在醫療領域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特別是在治療兒童矮小癥等生長發育遲緩疾病方面。在全球市場,生長激素規模正在穩步提升。根據market.us預測,2022年全球生長激素市場規模約為3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8.1%,預計2032年規模可達73億美元。
生長激素的劑型方面,先后發展出了粉針、短效水針和長效劑型。海外生長激素的競爭格局相對穩定,主要有諾和諾德、輝瑞、羅氏、禮來、默克、LG生命科學等。與其他生物醫藥賽道不同,中國生長激素領域主要以本土企業為主,海外企業影響力及存在感偏弱。布局企業主要有金賽藥業、安科生物、聯合賽爾、未名海濟、天境生物等。
當前市場上,長效生長激素產品的主流技術路線主要依賴于PEG(聚乙二醇)或蛋白質作為有效的緩釋載體,以實現藥物的長期作用。未來,長效劑型的研發與上市速度,將成為各大企業在生長激素領域內爭奪領先地位、實現市場突破的關鍵要素。各企業正競相加速研發進程,以期率先推出更加先進、便捷的長效生長激素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并鞏固或擴大其市場份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長激素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東南亞、南美、中東等新興市場人口、經濟發展,生長激素滲透率與發達國家相比待提高空間較大,面臨著較大的需求缺口。中國方面,2030年中國兒童生長激素缺乏癥的治療市場規模將達32億美元。
在國內,依據中華醫學會發布的統計數據,令人關注的是,僅有不足3萬名因生長激素缺乏癥需治療的患兒真正接受了相關治療,這顯示出藥物治療的滲透率極低,不足1%。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滲透率普遍超過10%,這一數據凸顯出國內生長激素市場存在著巨大的未開發潛力和提升空間,預示著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廣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生長激素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