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體制改革加深、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等因素的促進下,我國出版物種類日益豐富,發行渠道呈現多元化趨勢,與現代科學技術的融合加快,基本形成了以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網絡、手機等媒體的出版、印刷、復制、傳播、外貿等為主,包括教育、科研、版權代理、物資供應、國際合作等在內的完整出版發行產業體系。
出版的價值在于總結歸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成果,通過編輯出版的把關人作用,形成一定的產品或服務形態,為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撐和助力。網絡出版,是指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將自己創作或他人創作的作品經過選擇和編輯加工,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到用戶端,供公眾瀏覽、閱讀、使用或者下載的在線傳播行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迅猛推進是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特征,出版業應以技術應用和產業變革為契機,大力提升供應端質量,積極消除低效供給,培育數字文化消費新模式和新增長點。
伴隨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等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將對出版業內容創作、審校、翻譯、營銷等產生深遠影響,傳統出版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將持續提升。2022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總收入達13586.99億元,比上年增加6.46%。
2023年我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5.7億,同比增長7.53%,數字閱讀用戶規模占網民規模的比例,首次超過50%。19歲至45歲是數字閱讀用戶主力,占比為62.7%,60歲及以上用戶占比由2022年的2.74%增長到4.20%。日益增長的用戶規模帶來了數字閱讀市場的繁榮。2023年我國數字閱讀市場總體營收規模達567.02億元,同比增長22.33%,成為近五年來最高增速。
網絡出版作品主要包括已正式出版的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等出版物內容或者在其他媒體上公開發表的作品,以及經過編輯加工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作品。2022年,我國互聯網期刊、電子圖書、數字報紙的總收入為104.91億元,比2021年增長3.7%。
2023年我國數字閱讀平臺作品總量為5933.13萬部,網絡文學作品、電子書及其他類型作品量均有所增長。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成熟,讀者越來越追求高品質、個性化、多元化的閱讀生活。《報告》指出,2023年電子閱讀形式在數字閱讀用戶中的使用程度依然最高,占比84.57%,數字閱讀用戶年人均閱讀量穩步增長,其中電子閱讀漲幅最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網絡出版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顯示:
網絡出版行業的盈利模式主要包括廣告收入、會員收入、版權收入等。在收入構成中,互聯網廣告、網絡游戲、在線教育占據收入榜前三位,顯示出網絡出版行業的多元化收入來源。
網絡出版行業的競爭格局日益激烈,一方面大型出版集團通過并購、整合等方式擴大市場份額,另一方面中小型出版社也在積極尋求差異化發展道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新興的網絡出版平臺也加入到競爭中來,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隨著網絡出版行業的快速發展,版權保護問題也日益凸顯。未來,中國政府將加強對網絡出版行業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加強對網絡出版物的版權保護。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網絡出版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