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貸,即國際貨物運輸代理,涉及貨主、承運人、海關、出入境檢驗檢疫(CIQ)以及進出國境或關境等多個主體。這是一個涉及長距離運輸、復雜周期和眾多不確定因素的行業,因此其風險較高,比國內貨運代理更為復雜。
國際貨代的前身是報關行,從業人員多來自國際貿易生產廠商或外貿企業,他們主要負責辦理本廠或本公司的國際貿易業務和運輸報關等事宜。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貨代行業逐漸成長為一個龐大的專門行業。盡管有國家曾試圖減少貨代這一中間環節,讓貨主直接與承運人聯系,但這樣的嘗試最終都未能成功。
國際貨代的業務流程包括客戶咨詢、詢價及報價、預訂及裝箱、報關及單證、集中化托運、監管及通知、到貨及清關以及派送及售后等環節。在這個流程中,貨代企業發揮著核心作用,為貨主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確保貨物的安全、高效運輸。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國際貨貸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國際貨貸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結構
在上游,主要包括航運公司、航空公司、陸運公司以及小型貨代運營商,這些企業為國際貨代提供了必要的運輸工具和物流資源,是貨代企業開展業務的基礎。此外,港口、倉庫等物流基礎設施的提供者也是上游產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上游供應商的服務質量和價格水平直接影響著貨代企業的運營成本和服務質量。
中游則是國際貨代企業,它們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貨代企業通過對接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實現物流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運輸服務的整合。貨代企業的專業能力、服務水平和網絡覆蓋能力直接決定了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地位。
下游客戶則主要包括進出口商、制造商、零售商等各類企業。這些客戶是貨代企業服務的主要對象,他們的需求和滿意度直接影響著貨代企業的業務發展和市場份額。國際貨貸行業產業鏈的上下游結構并不是孤立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貨代行業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各個環節都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應對市場變化和挑戰,以實現整個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國際貨代市場規模從2016年的僅一萬五千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超三萬億元,增長趨勢十分明顯。這表明國際貨貸行業在近年來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進出口市場的快速發展也進一步帶動了國際貨代市場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共計42.07萬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進口總額達到23.97萬億元,出口總額為18.10萬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10.3%。這些數據表明,國內外貿需求持續增長,為國際貨貸行業提供了更多的業務需求。
雖然全球海運船隊的運力規模在增長,但貨運需求卻呈現出波動。根據國際航運協會(BIMCO)的估計,2024年全球集裝箱運量將僅增長3%至4%,而全球海運船隊將增長7.8%。與此同時,空運需求也顯得不溫不火。這種需求與運力之間的不平衡,使得貨代企業面臨更為激烈的競爭,需要更加努力地在市場中脫穎而出。
在國際貨貸行業中,一些企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中國國際貨代百強企業的營收從2014年的3476.6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8671.3億元,顯示出行業的強勁增長勢頭。同時,新興的國際貨代企業也在積極布局,通過創新和服務提升來搶占市場份額。
國際貨貸行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全球貿易的增長為國際貨貸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隨著全球市場的開放和貿易壁壘的降低,國際間貨物貿易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這為貨代行業帶來了更多的業務需求和發展機遇。
電子商務行業的蓬勃發展也為貨代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隨著跨境電商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小型企業需要貨代企業提供跨境物流服務。貨代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改進服務,以滿足電商企業的特定需求。
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也將對國際貨代市場帶來積極影響。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使貨代企業能夠實現更高效的物流運作和管理。例如,通過物聯網技術,貨代企業可以實時追蹤貨物位置,提供更準確的物流信息。
國際貨貸行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可能導致貿易量下降,影響貨代市場的需求。同時,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出臺了嚴格的環保政策,對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發展帶來一定挑戰。貨代企業需要積極響應環保政策,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國際貨貸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