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鈣作為日常工業生產中重要的非金屬礦物類基礎原料,處于產業鏈的最前端,有“工業糧食”之稱,與國民經濟和生活密切相關,是發展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的重要支撐材料。
碳酸鈣是一種無機化合物,俗稱灰石、石灰石、石粉、大理石等。它是地球上常見的物質之一,存在于霰石、方解石、白堊、石灰巖、大理石、石灰華等巖石內,也是動物骨骼或外殼的主要成分。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碳酸鈣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碳酸鈣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石灰巖、大理石、石灰石等原材料供應環節,中游為碳酸鈣生產供應環節,下游則廣泛應用于塑料、造紙、涂料、橡膠、食品、建材、醫藥、日化等領域。
我國碳酸鈣產業起步晚于歐美日發達國家,長久以來處于要素驅動、外延增長發展模式,資源、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嚴重。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日益趨緊與國家整個產業進入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階段,碳酸鈣產業也隨之進入行業兼并整合、集聚發展階段。
我國碳酸鈣礦產資源豐富,儲量約為542億噸。多個地區都有碳酸鈣資源分布,包括中國東北產白云石,西藏、山東、江蘇、寧夏、山西產石膏,浙江產螢石,云南產大理石。此外,中國還有大量的冰洲石和方解石。可以說除上海、香港、澳門外,每個省都有分布。
從總體上看,中國碳酸鈣轉移從原來主產區如河北井陘,浙江衢州、建德、常山,山東淄博等地將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如廣西、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區將成為碳酸鈣產業轉移發展的主要承接地。
隨著我國經濟提出高質量健康發展要求,高端碳酸鈣產品在塑料、橡膠、涂料、造紙等下游應用場景的需求量持續增長。我國碳酸鈣產量由2017年3342萬噸增至2021年3903萬噸,行業市場規模由63億元增至74億元,行業產值由211.58增至278.36億元。從細分領域來看,2017-2021年間,我國重質碳酸鈣的產量由2100萬噸增長至2461萬噸,產值由117.5增長至145.1億元;輕質碳酸鈣的產量由1242億元增至1442億元,產值由94.1億元增至133.2億元。
我國擁有豐富的石灰巖、大理石等碳酸鈣原材料資源,為碳酸鈣行業的發展提供了穩定的原材料保障。同時,隨著原材料開采和加工技術的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和質量也將得到提升。目前圍繞碳酸鈣資源礦產地,我國逐步形成了廣西賀州、江西永豐、浙江建德、河南南召、廣東連州、浙江衢州、安徽池州、河北井陘、湖南臨武、四川寶興等多個碳酸鈣產業基地。
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鈣生產和消費國,更在全球碳酸鈣市場中占據顯著地位,其市場規模約占全球總量的30%左右。受限于資源、技術、資金、場地及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因素,我國本土的碳酸鈣企業與國外的歐米亞、英格瓷、邱博等龍頭企業相比,普遍存在著規模偏小、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的問題。這使得我國碳酸鈣產業的層次較低,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競爭力相對較弱。
目前,我國主要生產的還是中低端產品,尚未成為碳酸鈣產品的強國。因此,我國碳酸鈣行業仍需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產業層次,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以實現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內對橡膠、塑料、造紙、涂料、油墨等行業產品質量的日益嚴苛要求,碳酸鈣產業在中國展現出極為旺盛的發展前景。展望未來,碳酸鈣產業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為中國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碳酸鈣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