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發酵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輕工特色產業,也是重要的民生產業。近年來,生物發酵產業迅猛發展,并向多個領域不斷延伸。
“十三五”期間,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支持和引導下,我國生物發酵產業取得了長足進步。我國生物發酵產業產品總量居世界第一位。生物發酵產業主要產品總產量平均增幅4.6%,出口量平均增幅7%。
生物發酵指利用微生物、酶等的特定功能,制備對人類、動物有用的氨基酸、淀粉糖、核苷和多元醇等多類生物產品。生物發酵產品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包括食品加工、飼料養殖、醫用保健、日用消費和材料化工等。
生物發酵行業的發展讓特膳食品實現了食養食補,讓醫療藥品實現了綠色高效,讓美妝產品實現了安全天然,讓食品添加實現了營養美味。生物發酵涉及化工、制藥、食品、釀造等諸多領域,產品既包括大宗類產品,也包括化妝品、食品等。
近年來,生物發酵行業貫徹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輕工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食品工業技術進步“十四五”發展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加速核心科技攻關,加快關鍵技術研發、產品結構優化升級,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制造體系,高質量發展基礎更加夯實。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生物發酵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顯示:
2023年,生物發酵行業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鑒定9項、獲得科學技術一等獎2個,完成了蛋白酶、纖維素酶等8項酶制劑的篩選方法研究,建立了酶制劑特性評價關鍵技術,實現了藥用氨基酸培養基國產替代。生物發酵行業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為保證行業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貢獻了重要力量。
經過多年深耕,我國已成為全球生物發酵產業大國,為上下游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海外已培育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跨國生物發酵企業。“十四五”期間,由于受到國際大環境、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種因素影響,生物發酵產量增長速度放緩。數據顯示,2022年,生物發酵行業主要產品產量與2021年同比基本保持穩定,產量約3150萬噸;主要產品產值約2860億元,總產值較2021年同比增長約10.6%;出口量約650萬噸,較2021年同比增長15.5%;出口額同比增長28.6%。
目前,生物發酵工業所用原料包括玉米、大米、小麥、薯類、糖蜜等,其中80%以上是玉米,玉米約占生產成本的40%。“十四五”期間,要推動行業做好主產業鏈條,不斷拓展應用領域,發展中高端產品,使高端產品產量占比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10%以上。
推動生物發酵產業高質量發展,對提升諸多行業的創新活力、開拓更廣闊市場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國家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部署,我國生物產業正步入高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生物發酵產業作為生物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諸多發展機遇和挑戰。生物發酵行業從原料到產品的轉化過程需要依靠菌種與工藝的整合。因此,提高生物制造關鍵技術的供給,將傳統化工產業轉變為綠色可持續的生物制造產業,是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生物發酵產業具有技術、資金、環保等壁壘較高的特點,隨著該等壁壘的不斷提高,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差距在不斷加大,各國企業的全球性競爭在持續深入,行業通過兼并重組、自然出清等方式持續整合的趨勢。盡管我國發酵工業產業規模全球第一,但工業菌種的缺失仍是我國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的瓶頸。為提升行業競爭力,應加快構建自主知識產權菌種,建立自主知識產權體系和專利保護體系,參與產業國際市場競爭。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生物發酵行業供需趨勢及投資風險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