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T電池是一種太陽能電池,其全稱是Heterojunction with Intrinsic Thin-layer,即采用HIT結構的硅太陽能電池。這種電池通過在P型氫化非晶硅和n型氫化非晶硅與n型硅襯底之間增加一層非摻雜(本征)氫化非晶硅薄膜,改善了PN結的性能,從而提高了轉換效率。
HIT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長壽命、低自放電率等特點,在各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包括便攜電子設備、無線電設備、家用電器以及電動工具等。
HIT電池行業上下游市場
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設備供應商。HIT電池制造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原材料,如硅材料、金屬材料等。這些原材料的質量對電池性能有直接影響,因此上游供應商需要具備穩定、高質量的供應能力。同時,設備供應商也是上游的重要一環,為HIT電池生產線提供PECVD設備、PVD/RPD設備等關鍵設備。
中游則是HIT電池制造企業。這些企業負責將上游的原材料和設備轉化為成品HIT電池。制造過程中需要掌握核心技術,具備高效、穩定的生產能力,以滿足下游客戶的需求。
下游則主要是光伏應用領域的客戶,包括光伏電站、分布式光伏系統、電動汽車等領域。這些客戶對HIT電池的性能、價格、供貨穩定性等方面都有一定要求,因此中游的電池制造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與下游客戶保持緊密合作關系。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HIT電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光伏產業是全球能源結構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世界各國均高度重視光伏產業的發展。據光伏行業協會數據,全球已有多個國家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氣候目標,發展以光伏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全球發展的廣泛共識。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約為345-390GW;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23年全年國內光伏發電裝機216.88GW,同比增長148.12%。
2023年國內光伏制造業(不含逆變器)產值超過1.75萬億,同比增長17.1%;產量方面,去年國內實現多晶硅產量143萬噸,同比增長66.9%,硅片產量達到622GW,同比增長67.5%,電池產量545GW,同比增長64.9%,組件產量達到499GW,同比增長69.3%。
事實上,光伏行業幾乎每隔2-3年就會有一次技術迭代,尤其是電池。業內人士稱,HJT電池與PERC電池相比,具有效率高、大尺寸化、低衰減、雙面率高、工藝簡單、薄片化等有優勢。有望成為下一代光伏電池的主流技術。
在降成本方面,HIT結合了薄膜太陽能電池低溫的制造優點,避免了傳統的高溫工藝,不僅大大地節約了燃料能源,而且低溫加工環境有利于實現HIT薄片化,減少硅的使用量,降低硅原料成本。HIT的缺點也很明顯,主要在于工藝要求嚴格,需要低溫組件封裝工藝,設備投資高,透明導電薄膜成本高,最終導致電池綜合成本較高。
從供給端來看,主要是由于HIT生產設備成本高,導致并未實現大規模量產,性價比優勢不明顯。目前HIT需要新建產線,不能利用原有產線,初始投資很高,進口生產設備約為8億~10億元/吉瓦,國產設備約為5億~8億元/吉瓦,是PERC產線的2~3倍。依此標準來看,HIT還處于小范圍示范階段,距離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路要走。
隨著碳中和政策的全面推進,光伏發電行業將無疑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HIT電池將成為下一代光伏電池的主流技術已經在行內達成共識,整個行業的科技水平及工藝流程方面的優化也存在著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報告根據HIT電池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中國HIT電池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HIT電池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對HIT電池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及前景作出審慎分析與預測。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HIT電池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