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分發展歷程
1、啟蒙階段(1991-1998年)
1991年,中方代表團與美國AT&T-USG合作,美方將最新開發的Unix版本——Unix SVR4.2源代碼向中方開放,中方成為全球獲得源代碼的第二家。
2、萌芽階段(1999-2008年)
隨著Unix、Linux中國用戶的急劇增長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國自發地涌現出一批開源社區和開源企業。
在中國開源發展的萌芽階段,Linux技術的快速普及起到了核心的推動作用。拓林斯、中標軟件、共創開源、中科方德、凝思科技、新華富才等等Linux發行版不斷涌現。
2008年是中國開源發展重要的分水嶺,以Kernel、Apache、Open Office為代表的國際知名開源社區紛紛選擇在北京召開全球技術峰會,作為他們進入亞洲的第一步。
3、發展階段(2009~2018年)
在2009年前,中國常被視為國際開源資源單純的使用者,2009年之后,中國開發者提交的代碼被Linux基金會接受,其排名穩居世界前四(Kemel 2.6.27之后),中國開始成為國際開源資源的貢獻者。
在2009年之后,伴隨著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一批有實力有抱負的知名科技IT企業、互聯網公司開始選擇擁抱開源。Linux基金會的執行董事Jim Zemlin曾表示,“這些中國科技公司無論從開源技術上,還是產業、經濟發展上,已經走進世界領導者行列。
在2009-2018年中,中國開源場面繁榮,從開源開發者數量的激增,到開源社區的多樣化,再到知名科技企業自內而外的擁抱開源。不論是初創企業還是千百億體量的科技巨頭紛紛在技術上全面擁抱開源,并越來越重視對上游開源社區和開源基金會的投入和貢獻。
4、加速階段(2019年至今)
從2019年至今,中國開源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加速階段。據Linux基金會統計,來自中國的開發者的貢獻已經居全世界之首(Kernel 4.14至今)。中國開源發展進入深水區,開源生態的完整性,開源社區的成熟型,開源商業模式的多樣性和復合性都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中國開源軟件商業模式分析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分析,開源有三種主流的盈利模式:
第一種是靠技術服務盈利。開源軟件后面的運維、部署、咨詢、升級等等,統稱為技術服務。
第二種是雙版本發行。有一個開源社區版本和一個企業版本,企業版有一些增值功能,像數據基礎軟件里面的審計、數據加密、用戶管理等功能,只在企業版本里有。
第三種是云端部署。這也是近10年來比較流行的模式,隨著公有云計算興起,很多軟件可以在云上提供服務。把開源版本在云上部署好,提供一個安全、高效、可用并且跨云的方案,讓用戶省去運維、部署的麻煩。
云的興起給基礎軟件公司和開源公司提供了很好的分發渠道,能夠更好地構建競爭壁壘,還可以迅速開源用戶發展到云上來。在云上統一部署,省去了企業要給每一個用戶安裝、部署甚至定制化的高成本。當前,云服務的模式在國外做得非常好,是商業開源公司最向往、最希望打造的模式。除此之外,開源還有一些創造價值的方式。
一種是面向to C的產品開源,其它業務營收變現。像開源的Chrome和Android,它們能給Google帶來很大的搜索量,為其它產品導流量,從而獲取收入。Android也會收取一定的專利授權費,Google Play會有應用分成。
一種是和硬件廠商合作。比如Windows和英特爾綁定雙贏,國內一些頭部的AI芯片廠商,也在探索這樣的模式,與做AI編譯器的開源團隊合作。
更多開源軟件行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開源軟件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投資戰略規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