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國農村經濟結構發展變化,農業生產性服務的市場需求將快速增長。在我國,農業服務業是朝陽產業,發展空間廣闊。
農業服務一般指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指與農業相關的經濟組織為滿足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為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主體提供各種服務而構成的一個網絡體系。它是運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使各類農業生產經營單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克服自身規模狹小的弊病,獲得專業化分工和集約化服務規模效益的一種社會化的農業經濟組織形式。是在商業性農業發展的基礎上,圍繞農業生產部門而形成的一種現代農業分工體系,其所涵蓋的內容相當廣泛。
從服務的內容看,有供應服務、銷售服務、加工服務、信息服務等。從服務的組織看,有鄉村集體經濟內部的服務組織、農業技術部門的服務組織、大中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等。從服務的類型看,有服務風險型、政府引導型、龍頭帶動型等。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否完善,是衡量一個國家農業商品化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標。
隨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和農業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傳統上由農民直接承擔的農業生產環節越來越多地從農業生產過程中分化出來,發展成為獨立的新興涉農經濟部門;這些部門同農業生產部門通過商品交換相聯系,其中有不少通過合同或其他組織形式,在市場機制作用下,同農業生產結成了穩定的相互依賴關系,形成為一個有機整體。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生產商品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農業社會化服務最后形成一個完備的體系,則表明商品農業進入了高度發達的階段。這是我們研究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最基本的出發點。
從服務內容來看,農業服務行業涵蓋了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這些服務包括農業技術服務、農業管理服務、農業咨詢服務和農業銷售服務等多個方面。農業服務機構為農民提供了種植、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技術指導,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益。同時,農業管理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為農民提供了專業的運營管理、市場調研和推廣服務,提高了農民的收入和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此外,農業咨詢服務和農業銷售服務也為農民提供了實際幫助,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農產品的銷售。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農業服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近年來供銷合作社系統持續深化綜合改革,探索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抽樣調查顯示,供銷合作社系統依托專業平臺和服務隊伍,集中將農資供應、田間管理、收儲銷售融入服務鏈條,農業生產成本可降低10%至15%,提高小麥、玉米等作物產量約20%。2022年,供銷合作社全系統配方施肥、統防統治、農機作業等農業社會化服務規模達6.42億畝次。
202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行動,大力發展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鼓勵區域性綜合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農業節本增效、提質增效、營銷增效。近年來,在各地持續加強引導推動下,農業社會化服務成績顯著。數據顯示,全國現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04.1萬個,服務面積近18.7億畝次,服務帶動小農戶超過8900萬戶。
農業服務行業的參與者眾多,包括大型農業企業、農資企業、農業科技公司等各類涉農企業,乃至互聯網平臺等工商企業。這些企業依托原有的技術、裝備、渠道、信息化優勢,采取“農資+服務”“科技+服務”等方式,向農業服務業拓展。此外,職業農民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他們成為農業服務行業的重要力量,推動了農業生產的精細化和專業化。
農業服務發展空間廣闊,未來面臨著重要的機遇期。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說,農業服務有著強勁的市場拉動,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迫切需要社會化服務主動跟進,共性的需求是產業發展的商機;行業發展有著良好效益,在產前產后能夠實現農民省錢、服務增效;有著政府部門的支持,通過補服務,能夠將技術、裝備、設施、人才用起來;積累了較為成熟的模式。
農業服務行業的服務模式將不斷創新。未來,農業服務行業將更加注重服務的個性化和專業化,根據農民的具體需求和農業生產的特點,提供定制化的服務方案。同時,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也將被廣泛應用于農業服務領域,推動服務模式的創新和升級。綜上所述,農業服務行業市場未來發展趨勢及前景十分廣闊。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市場的不斷擴大,農業服務行業將迎來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同時,農業服務行業也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服務質量,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滿足農民的需求。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農業服務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