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屬,狹義的有色金屬又稱非鐵金屬,是鐵、錳、鉻以外的所有金屬的統稱,廣義的有色金屬還包括有色合金。有色金屬工業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對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也成為多個省份的重要經濟支柱。
近年來,有色金屬工業加速發展,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及工業生產總值都取得了重大突破,2023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突破7000萬噸大關。同時,在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加快樹立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至關重要,相關省份十分重視。
多省份出臺措施支持有色金屬產業發展
2024年初始,各省份召開地方兩會以及有關會議,明確了2024年工作目標與任務。其中,多個省份出臺相關政策與措施,支持并加快有色金屬工業發展。
《“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明確了儲能的發展目標和重點技術,金屬空氣電池、熱儲能等技術將成為儲能領域的創新引擎。相關有色金屬材料將在該領域擔當重要角色。
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力度推進阿特斯光伏、賽盛電子級碳化硅、寶豐煤制烯烴、華為云數據中心等一批千億元級標志性項目,實施重大產業項目1400個以上。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力推進新型工業提質增效,加強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建設高性能金屬、儲能材料、硅基材料等300個延鏈補鏈建鏈項目,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和效益水平。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鋼鐵、有色金屬、石化等行業向精深加工延伸;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推進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柳鋼“四個百萬噸”、玉柴規模倍增、鋁全產業鏈價值提升等重點工程。
有色金屬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材料,航空、航天、汽車、機械制造、電力、通訊、建筑、家電等絕大部分行業都以有色金屬材料為生產基礎。
2023年,10種有色金屬產品產量達7469.8萬噸,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7.1%;有色金屬工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7.3%,增幅為近十年最高,其中光伏、風電、動力及儲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等所需有色金屬材料投資及有色金屬礦山投資增幅較快,是拉動有色金屬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重要因素。
隨著現代化工、農業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有色金屬在人類發展中的地位愈來愈重要。我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帶動了有色金屬消費。國家在促進消費、優化拓展投資等方面,打出了一套政策“組合拳”,如促進家居電子產品等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下鄉、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減免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等。
工信部、發改委等七部門印發的《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提出,目標2023—2024年,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的主要目標是:銅、鋁等主要產品產量保持平穩增長,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年均增長5%左右,銅、鋰等國內資源開發取得積極進展,有色金屬深加工產品供給質量進一步提升,供需基本實現動態平衡
2024年,光伏、風電、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及交通工具輕量化等仍是擴大有色金屬消費的增長點,國內房地產對有色金屬消費降幅有望趨緩,銅、鋁金屬消費預期將有所提升。根據預測,2024年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增幅將保持在5.5%以上,有望達到6%。按新口徑統計,10種常用有色金屬產量增幅將保持在5%左右。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有色金屬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