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華為宣布分別與亞馬遜、vivo簽訂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其中,華為與亞馬遜簽訂的是多年專利交叉許可協議,解決了雙方之間的訴訟。此前,華為與亞馬遜之間存在WIFI標準相關的專利爭議。該協議表明華為的專利組合、創新成果和標準貢獻再次獲得了行業認可。合理的專利許可以使更多公司可以共享技術,有助于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創新產品和服務。
亞馬遜知識產權副總裁Scott Hayden表示:“亞馬遜尊重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的專利組合、創新成果和對標準化進程的貢獻。我們也尊重華為向亞馬遜等公司進行專利許可所做的努力。得益于這些行業技術標準,我們能夠為客戶發明新的產品和服務。”
華為與vivo的協議覆蓋了包括5G標準在內的蜂窩通信標準基本專利。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這份許可協議體現了行業正在共同投資基礎研究,并致力于將基礎研究技術標準化以共享創新成果,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一年多來,華為先后宣布與三星、OPPO、諾基亞、愛立信、小米、夏普、亞馬遜、vivo等行業主要廠商新簽或續簽專利交叉許可協議,既獲得必要的許可,也將自身創新成果共享給其他行業參與者。上述專利許可協議表明華為的創新得到了行業參與者的普遍認可,已經形成了有效的“投入-回報-再投入”創新正循環。
據了解,華為與大多數智能手機廠商都已達成全球專利交叉許可協議。2023年,全球約有超過4.5億臺5G手機獲得華為專利許可。對此,華為法務部副總裁、重大項目部部長沈弘飛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連接是萬物互聯的基礎,移動通信、短距通信等連接技術是華為研發投資的重要領域。
截止目前,華為向主要標準組織提交了超過12萬件標準提案,為5G、WIFI6等國際主流標準貢獻了約20%的標準提案,并擁有全球約20%的5G、WIFI6標準必要專利,在全球范圍內構建了高價值專利包。
“數字化世界的建設,需要全行業的共同努力和投入。在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與全球各個區域、各行各業就產業創新和知識產權規則達成一致。
目前,智能手機行業已經形成了較大范圍的共識,普遍達成了相互許可,構建了產業的創新正循環,WIFI、物聯網等行業還沒有形成普遍的相互許可,需要通過更加積極和深入、公開和透明的溝通,達成更大范圍的共識。”沈弘飛說。
沈弘飛認為,在全球范圍內,科技公司之間的專利訴訟非常普遍、正常。專利不能自動轉換為收入,作為無形資產,相比于有形資產更需要依靠法律的保護。創新者兌現商業回報,也需要在法律框架下進行。在全球范圍看,創新的中心都是知識產權保護的中心。
知識產權制度的本質就是保障創新能夠獲得合理回報。“華為的核心價值是為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華為的利益與產業的利益是一致的。
華為既是創新者,也是使用人,決定了華為平衡的創新和知識產權理念,華為堅信使創新者獲得合理回報將促進產業持續和共同創新。”沈弘飛說。
沈弘飛表示,一方面,專利費不能過低,過低將遏制創新,創新需要長期持續的巨額投入,需要獲得合理回報,否則創新就無以為繼;另一方面,專利費也不能過高,過高將使產業承擔不合理的成本,使創新成為少數人的特權,同樣會遏制創新。
因此,華為的專利許可費率,是在充分考慮華為對相應標準的貢獻、相應標準技術對產品的貢獻基礎上,給與了優惠定價。
據悉,華為近10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9773億元,2022年研發費用支出約為人民幣16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5.1%。
近年我國保險業正在通過科技保險大力探索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模式,為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貢獻保險力量。業內人士認為,要進一步推動科技保險發展,保險產品覆蓋不完整、風險評估和定價科學性不足、企業保險意識不強、科技保險專業人才儲備匱乏等問題仍待解決。建議有關部門加大對科技保險的政策支持力度,同時建立科技保險信息平臺,促進各方信息交流與合作。
科技創新是指工業企業用于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具體活動。包括用于企業研究與發展課題活動的直接支出,以及間接用于研究與發展活動的一切支出。
當前世界科技創新格局呈現美、亞、歐三分天下的局面,歐洲、北美、東亞三大區域占全球研發支出比例近95%。近年來,創新全球化和多極化趨勢日益凸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顯著上升,世界創新核心區也呈現東移趨勢。
亞洲創新地位迅速提升,清華大學聯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發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1)中,全球領先的50個國際科創中心,有23個在亞洲,有9個在中國。亞洲成為全球高端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轉移的重要目的地,特別是東亞成為全球研發和創新密集區。
2023年,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全球掀起新一輪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浪潮,成為全球技術競爭的新焦點和重構全球經濟格局的新機遇。
科技公司及研究機構積極擁抱前沿科技,紛紛入局大模型研發賽道,各種通用大模型、垂直大模型持續落地。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持續增長,算力規模居全球第二位。
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鮮明特征。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表示,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鏈、最全的工業門類、最多的企業場景紅利,大模型作為生產力工具可以與傳統產業進行“數轉智改”結合,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賦能者。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科技創新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中國科技部門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初步形成了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為核心的協同創新格局。與此同時,包括天津、山東、江蘇等6省市的縱向沿海"創新帶"和四川、重慶、湖北等橫向長江"創新帶"的"T"字型布局日漸成型。
近日,成都市科技局數據顯示,成都高新技術企業已經達到1.3萬家。而在2012年,這個數字只有800多家。10余年間,高新技術企業增長10多倍,背后是這里積聚的技術型人才、優質的企業孵化環境和開放包容的市場。
據了解到,現在很多成都產的科技創新產品已經開始走向海外市場,并占據了相當的規模。2023年,成都市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6.2%,外貿進出口總額7489.8億元、居中西部城市第1位,成都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發展成效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成都造”創新藥刷新國內單品種藥物出海授權交易紀錄。
創新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根本動力,而新型工業化要求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
專家認為,下一步,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契機,集中優勢力量普及性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專家認為,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和完整產業體系,制造業規模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重點領域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中,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備堅實支撐。
報告對我國科技創新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科技創新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科技創新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科技創新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科技創新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科技創新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