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陰和俊5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表示,下一步要把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作為長期的戰略性工作,努力為青年人加快成長、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給予他們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在工作上,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機會、搭建平臺、營造環境。
在生活上,針對他們的“急難愁盼”,動員各方共同努力,圍繞薪酬待遇、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等重點關切,努力解決后顧之憂。
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表示,對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要趕早一點、寬松一點、面寬一點、跟得緊一點,幫助他們盡早熟悉科研、培養興趣、增強自信、把握方向,我們也出臺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把一半以上的基礎科研費用投到35歲以下的年輕人身上,在重點實驗室的評估中,我們把對青年人的培養作為重要考核指標。
下一步要把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作為長期的戰略性工作,努力為青年人加快成長、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給予他們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幫助、更有力的支持。
在工作上,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機會、搭建平臺、營造環境。在生活上,針對他們的“急難愁盼”,動員各方共同努力,圍繞薪酬待遇、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等重點關切,努力解決后顧之憂。
財政部副部長王東偉今日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經費使用上,要著力深化財政科技經費分配使用機制改革,這方面要做到“四強”:一是強基礎。
加大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二是強攻關。大力支持保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支持布局一批國家科技重大項目,加快搶占科技制高點。
三是強力量。以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為重點,支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四是強效能。加強項目、資金、人才、基地創新資源的統籌,全面加強績效管理,著力提升科技資金的使用效果。
國新辦于1月24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袁野表示,著力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
我們鼓勵企業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更大力度集聚創新要素、加強創新組織、優化創新生態,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堅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兩端發力,積極布局新產業新賽道,加快傳統產業強基轉型,切實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更好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科技創新是指工業企業用于科技創新和技術開發方面的具體活動。包括用于企業研究與發展課題活動的直接支出,以及間接用于研究與發展活動的一切支出。
當前世界科技創新格局呈現美、亞、歐三分天下的局面,歐洲、北美、東亞三大區域占全球研發支出比例近95%。
近年來,創新全球化和多極化趨勢日益凸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顯著上升,世界創新核心區也呈現東移趨勢。
亞洲創新地位迅速提升,清華大學聯合自然科研(Nature Research)發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1)中,全球領先的50個國際科創中心,有23個在亞洲,有9個在中國。亞洲成為全球高端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轉移的重要目的地,特別是東亞成為全球研發和創新密集區。
中國科技部門發布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初步形成了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為核心的協同創新格局。與此同時,包括天津、山東、江蘇等6省市的縱向沿海"創新帶"和四川、重慶、湖北等橫向長江"創新帶"的"T"字型布局日漸成型。
創新型企業是上海持續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和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量。近年來,上海創新型企業加快發展壯大,對產業帶動作用明顯。
2022年,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0641.19億元,同比增長8.6%,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3.8%;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44%左右;
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比重超過四分之一,生物醫藥產業科創板上市企業數量占全國總數四分之一,人工智能產業重點企業超過1100家,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3.5%。在集成電路裝備和材料、高端醫療影像設備、原創新藥、機器人、數據產業等領域涌現出一大批重大成果和原創產品。
從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獲悉,第一批上海市創新型企業總部授牌儀式近期在滬舉行。此次上海共認定40家創新型企業總部,涵蓋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重點產業領域。
這是上海首次對創新型企業總部進行單獨認定,為加快推動上海創新型經濟發展、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支撐。
從科技創新的視角看,現代化產業體系就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推動形成基礎設施、金融資本、人力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創新要素有效配置、協同聯動的有機系統。
科技創新能力的高低決定了現代化產業發展水平的強弱,現代化產業體系實現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關鍵依靠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深度改變產業發展模式、催生新的產業形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分析: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為了在競爭中贏得主動,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力,建立國家創新體系,走創新型國家發展之路,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的共同選擇。
今年以來,在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風險挑戰的同時,我國工業總體延續穩步恢復態勢,新型工業化發展取得了新成就。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數據顯示,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11月當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6%,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到9.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2%。
創新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根本動力,而新型工業化要求加快改造升級傳統產業,推進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專家認為,下一步,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契機,集中優勢力量普及性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專家認為,我國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和完整產業體系,制造業規模連續14年位居世界第一,重點領域科技創新不斷取得重大突破,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機遇中,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具備堅實支撐。
報告在總結中國科技創新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科技創新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科技創新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科技創新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科技創新行業競爭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