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支付服務是最基礎的金融服務之一。近年來,我國移動支付發展迅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在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和促進金融普惠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銀行卡、現金等傳統支付方式占比下降,在一些消費場景和消費群體中產生了新的問題和堵點。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造成“數字鴻溝”,老年人等群體依然偏好現金支付,感到不便;二是外籍來華人員對國內支付環境不習慣、不適應。
2月23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強調要聚焦老年人、外籍來華人員等群體支付不便問題。2月29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優化支付服務推進會。
隨后,各方機構回應在境外銀行卡綁卡身份驗證、消費額度、場景受理等多方面發力,保障老年人與境外來華人員的支付體驗。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人民銀行將指導支付機構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包括指導支付寶、財富通等主要支付機構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
移動支付將終端設備、互聯網、應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機構相融合,為用戶提供貨幣支付、繳費等金融業務。
目前,4000多家商業銀行、180多家支付機構,有效滿足了1.6億經營主體和億萬消費者的支付需求。我國個人銀行賬戶擁有率已超過95%,高于中高收入經濟體平均水平,移動支付普及率達到86%,居全球第一。
目前在各類移動支付平臺中,國內用戶更偏向于使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使用比例均超90%。使用場景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存在較大差異,小額支付場景下用戶傾向于使用微信支付,而線上消費場景下用戶傾向于使用支付寶。
支付行業在服務實體經濟和民生需求方面一直發揮著基礎性作用。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以中央銀行支付清算系統為中心,商業銀行、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廣泛覆蓋、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體系。
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已經建立了以中央銀行支付清算系統為中心,商業銀行、清算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等共同參與的廣泛覆蓋、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體系。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分析:
快捷、安全、普惠的現代金融體系,是我國金融服務的特色亮點和重要標識之一。支付服務過去以商業銀行為主,隨著非銀行支付服務的快速發展,逐漸呈現出商業銀行提供大額、對公支付服務為主,支付機構聚焦小額、便民支付服務,二者既有競爭、也有分工合作的新格局。
加快支付領域法規制度建設是推進支付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2018年以來,司法部、中國人民銀行在深入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起草形成《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草案。2023年11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條例》,將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條例》的出臺,進一步厘清了支付產業各方權利義務和責任邊界,賦予監管部門依法行政權力,有力夯實行業規范健康發展的法治基礎,標志著支付行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
下一步,中國人民銀行、司法部將加強政策宣傳解讀,指導支付機構落實好《條例》規定,還將抓緊制定《條例》實施細則,做好非銀行支付領域現有規章、規范性文件的修改和清理等工作。
報告對中國移動支付行業的內外部環境、行業發展現狀、產業鏈發展狀況、市場供需、競爭格局、標桿企業、發展趨勢、機會風險、發展策略與投資建議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我國移動支付行業將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想要了解更多移動支付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移動支付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