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機械是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重要基礎,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的同頻共振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升。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出臺至今,我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從2004年的34%提升至2022年的73%,北方平原機械化率超過80%,但南方丘陵地區仍不足50%。對比歐美日韓等農業發達國家農機普及率超過90%,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山地類農機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我國農業生產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其中丘陵地區約占我國國土面積43%。但丘陵地區農機化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多個百分點,低效生產和土地撂荒現象對糧食產量增長形成限制。
根據《全國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監測報告(2020)》,目前我國丘陵山區主要集中在云貴川渝等西南丘陵山區、湘鄂贛浙閩粵桂瓊等南方低緩丘陵區和晉陜甘寧青藏等西北高原地區,這三個區域坡度2°以上耕地面積占比分別為89.06%、52.49%和69.40%,遠高于其他地區。這三個區域糧食播種面積合計占比42.27%,其中水稻播種面積合計占比66.10%、薯類播種面積合計占比77.6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合計占比57.43%、糖料作物播種面積合計占比89.64%、蔬菜播種面積合計占比59.93%,是我國重要的糧、油、糖、蔬菜生產基地和重要的鄉村振興區域。
山地類農機是指適用于山地、丘陵等復雜地形區域的農業機械。由于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山地類農機需要具備更高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以滿足不同地形和作業需求。
從區域上看,北方平原、主要糧食區,尤其是華北、東北地區,農業機械化程度比較高,南方地區特別是西南丘陵山區機械化程度較低。從產業、品種和環節上看,主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經濟作物生產關鍵環節以及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設施農業等領域機械化水平較低。
在裝備制造方面,丘陵山區的機械制造業也相對較弱,但一些地方正在發展中。此外,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一些丘陵山區的企業也開始加大對智能制造、自動化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
近年來,重慶、湖南、山西、四川、寧夏、貴州等省份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推廣土地平整改造,推動農田地塊小并大、短并長、陡變平、曲變順和互聯互通,提高農機適應性。
目前,我國不少丘陵山區依然停留在人工作業為主的時代,推動丘陵山區機械化是我國農機化發展發展的重點,也是國家政策扶持的重點,也就決定了適合丘陵山區的小型機械將成為未來幾年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成為農機市場新引擎。
農業農村部在2023年8月公開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加大丘陵地區農機裝備研制推廣。利用好研發資源進一步支持丘陵地區農機裝備研發,有針對性地建設一批丘陵地區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和重點實驗室。推動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資金繼續向丘陵地區傾斜,將更多丘陵地區急需農機裝備納入補貼范圍。繼續加快建設農機實用人才隊伍,鼓勵其積極參與農機研發創新、作業服務、維修保養等工作,提供有力的農機化人才支撐。
同時,旨在滿足丘陵地區農機化推廣使用場景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之中。早在201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機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就支持丘陵地區農田“宜機化”改造作了重要部署。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農業機械化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如智能農機、無人機、自動化技術等,這些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效率和精度,為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提供了技術保障。 《“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明確表示了要提高農機裝備研發應用能力,還從“加強農機裝備薄弱環節研發”和“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兩個大的方面闡述了“十四五”期間農機裝備發展方向。
目前農機產業鏈上的核心零部件產業、丘陵地區特色農機制造和流通延伸的售后市場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這將是千億級增量市場。隨著政策引導和激勵措施不斷加碼,未來先進適用的丘陵地區農機裝備在生產研發、推廣應用、銷售服務等環節上將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報告對國內外山地類農機行業的發展狀況進行了深入透徹地分析,對我國行業市場情況、技術現狀、供需形勢作了詳盡研究,重點分析了國內外重點企業、行業發展趨勢以及行業投資情況,報告還對山地類農機下游行業的發展進行了探討,是山地類農機及相關企業、投資部門、研究機構準確了解目前中國市場發展動態,把握山地類農機行業發展方向,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重要參考的依據。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山地類農機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