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又稱琺瑯,是將無機玻璃質材料通過熔融凝于基體金屬上并與金屬牢固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復合材料。古人們最早使用的金屬是金、銀、銅,最早的琺瑯也是以這些金屬為基底的。
琺瑯工藝在隋唐時期開始傳入中國。在元代,蒙古人統治的地區橫跨歐亞大陸,他們在西征的過程中,收羅了很多善于制作掐絲琺瑯工藝的阿拉伯匠人,于是掐絲琺瑯彩的制作工藝就流傳到了中國。
真正為國人熟知的掐絲琺瑯彩藝術,當屬明代的景泰藍。當時主流的做法是在銅制的胎體上制作琺瑯彩器皿。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在藝術手法、制作技術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宮廷內的御用監還有專門的作坊。因為是景泰年間,而且做出來的東西大多是以藍為底色的,于是用這種工藝制作出來的器皿就被叫作“景泰藍”。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搪瓷制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顯示:
根據中國搪瓷協會網站所記載的大事記,清光緒四年(1878年),奧地利第一次將搪瓷制品輸入我國。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歐戰之際,將大量的低質搪瓷制品傾銷我國。從此,“琺瑯”和“搪瓷”雖然同屬一種工藝,卻在我國被約定俗成地分配到不同的行業上,工藝品叫琺瑯,工業日用品叫作搪瓷。由于是舶來品,搪瓷在民間一度被稱為洋瓷。
搪瓷在中國的普及最初也經歷了從城市到農村、從富裕大戶到尋常百姓家的轉化過程。民國早期,只有城市里少數有錢家庭才用得上搪瓷器具。某種程度上,它堪稱那個年代的奢侈品,裝飾著一個家庭的體面生活。
搪瓷制品是一種涂有搪瓷的金屬制品,通常以鋼板、鑄鐵、鋁或不銹鋼為基材,經過裁剪、彎曲、焊接等工藝制成所需形狀,然后在其表面涂上搪瓷涂料,經過燒制、冷卻、研磨等工藝處理而成。搪瓷制品具有耐腐蝕、耐磨損、易清洗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建筑、化工、食品、醫療等領域。
中國已是世界上公認的搪瓷制品生產大國。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搪瓷生產企業在中國,最大的搪瓷燒烤爐生產企業在中國,最大的鑄鐵搪瓷生產企業在中國,最大的工業搪瓷生產企業在中國。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們對建筑美學的追求,搪瓷制品在建筑內外墻裝飾、醫療器械、藝術品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些領域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長,為搪瓷制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空間。
搪瓷制品的種類繁多,按用途可以分為日用搪瓷、衛生搪瓷、工業搪瓷、建筑搪瓷、醫療搪瓷、藝術搪瓷等。例如,日用搪瓷主要包括餐具、茶具、咖啡具等,衛生搪瓷主要用于醫院、實驗室等衛生要求較高的場所,工業搪瓷主要用于酸堿腐蝕性較強的場合,建筑搪瓷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內外墻裝飾等。
搪瓷產業是鄆城縣“六大支柱產業”之一,作為群眾日用品,其發展歷程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當時主要生產餐具、洗漱用具等簡單的搪瓷產品。隨著搪瓷產品在市場上的認可度逐漸提高,新的搪瓷企業相繼成立,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并逐漸涵蓋了廚具、衛浴設備、工業設備等產品領域。
近年來,鄆城縣的搪瓷產業實施節能減排戰略,采用更加環保的材料和工藝,推動搪瓷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政府支持、企業努力和市場需求的推動下,鄆城縣的搪瓷產業不斷發展,從小作坊發展到大企業,從業企業已達20余家,從業人員2萬余人。
不斷更新的搪瓷產品緊跟時代步伐,以“綠”生金,不僅深受鄆城本地人民的喜愛,更是遠銷中南美、南亞、中東、西非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鄆城各類日用搪瓷年產量10萬噸,年產值約10億元,產量和產值均占到全國日用搪瓷量的60%以上。一把“小”搪瓷,為地方經濟增長和就業發展創造了“大”貢獻。
目前,我國生產的中高檔各種搪瓷燒鍋、燉鍋、炒鍋、搪瓷壺等產品主要用于出口。出口市場以日本、韓國、美國和歐洲為主。一個普通的搪瓷鍋有的在國外要賣到1500到2000元人民幣。
搪瓷制品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和市場需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對品質要求的提高,搪瓷制品行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提高產品質量,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報告利用中研普華長期對搪瓷制品行業市場跟蹤搜集的一手市場數據,同時依據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行業協會、中國行業研究網、全國及海外專業研究機構提供的大量權威資料,采用與國際同步的科學分析模型,全面而準確地為您從行業的整體高度來架構分析體系。讓您全面、準確地把握整個搪瓷制品行業的市場走向和發展趨勢。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搪瓷制品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