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 報告
當前位置:中研網 > 結果頁

金融培訓行業調研 2023金融培訓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

近年來,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讓國內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行業競爭加劇,人才市場越來越青睞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隨著企業、高等院校、學生群體和從業人員培訓需求的逐步釋放,金融財會類教育培訓的參培率逐年提升,財會類證書成為入行的敲門磚和專業能力的直接

近年來,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讓國內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行業競爭加劇,人才市場越來越青睞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

隨著終生學習和自我提升意識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培訓越來越普及。與此同時,國家在政策上對職業教育的扶持也愈加明顯,職業教育迎來發展新機遇。

金融財會類作為職業培訓細分領域的一個大市場,具有剛需性強,、受眾群體廣泛、職業證書繁多等特點。

隨著企業、高等院校、學生群體和從業人員培訓需求的逐步釋放,金融財會類教育培訓的參培率逐年提升,財會類證書成為入行的敲門磚和專業能力的直接表現。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2-2027年中國金融培訓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金融培訓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近年來,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讓國內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行業競爭加劇,人才市場越來越青睞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隨著企業、高等院校、學生群體和從業人員培訓需求的逐步釋放,金融財會類教育培訓的參培率逐年提升,財會類證書成為入行的敲門磚和專業能力的直接表現。

同時,國家為了激勵行業人員不斷向著高端人才邁進,對于高等級的職稱持證人員提供了大量政策福利,例如地方發布落戶積分、租房/購房補貼、技能提升獎勵等多方面政策支持,鼓勵人才進階。

自2016年起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培訓行業在線化率逐年攀升,尤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培訓行業在線化率大幅增長,2020年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培訓行業在線化率達35.9%,較2015年的25.6%增長了10.3%。

金融培訓課程不僅涵蓋債權融資、股權融資、交易性融資等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全面的知識講解,更有融資規劃、融資決策、融資方案制訂與實施等實用的操作技巧傳授,使參訓學員不僅能夠掌握融資工具,開啟融資思路,拓寬融資渠道,更能通曉融資知識,合理進行融資籌劃,規避融資風險,最大限度地增加企業財富。

近年來中國金融業高速發展,2020年中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達353.19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34.5億元,其中銀行業總資產為319.74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9.74億元;證券業總資產為10.15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03億元;保險業總資產為23.3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2.74億元。

現階段,互聯網消費金融用戶規模仍不大,市場潛力有待進一步激活,伴隨著中國居民消費需求逐步增長以及互聯網消費金融服務質量不斷提高,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提升,預計至 2023 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貸款規模將達 502,884.7 億元,2018 至2023 年年復合增長率將達 40.6%。

隨著中國金融業的高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為應對不斷增長的金融人才需求,自2017年以來中國普通本科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招生人數均超過89萬人,2019年中國普通本科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招生人數為898865人,其中經濟學招生人數為232119人,管理學招生人數為666746人。

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2.03萬億元,同比增長38.5%,增速較上年末提高5.5個百分點,全年新增6.13萬億元,存量規模居全球前列。而在投資、保險、碳市場、金融科技等各領域,圍繞可持續金融的創新業務模式不斷涌現。

支寶才表示,品種豐富、投向多元、政策完善的可持續金融市場是中國可持續金融市場的演進方向,“基于我們的調研,2022年大家眼中的可持續金融市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普通本科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在校生人數達5310217人,較2019年增加了115503人,其中經濟學在校生人數為2337676人,較2019年增加了139273人;管理學在校生人數為2972541人,較2019年減少了23770人。

普通本科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畢業生成為金融業人才供給的最主要來源,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普通本科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畢業生人數達999928人,較2018年增加了21773人,其中經濟學專業畢業生人數為235346人,較2018年增加了5701人;管理學專業畢業生人數為764582人,較2018年增加了16072人。2019年中國普通本科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預計畢業生人數為1559393人,其中經濟學專業預計畢業生人數為745296人,管理學專業預計畢業生人數為814097人。

隨著中國普通本科經濟類和管理類專業在校生人數、畢業生人數的不斷增加,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報考人數也不斷增長,2020年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報考人數達1245萬人,較2019年增加了73萬人,同比增長6.23%。

在國家引導下,金融財會從業人員不斷向高級財會人才進階,職稱證書成為了高職位、高薪資的“硬性標準”和必要條件。在政策支持、職業剛需、薪資福利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越來越多人參與到考證大軍中。

金融培訓市場未來發展趨勢

保險業是指將通過契約形式集中起來的資金,用以補償被保險人的經濟利益業務的行業。保險市場是買賣保險即雙方簽訂保險合同的場所。它可以是集中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分散的無形市場。

按照保險標的的不同,保險可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兩大類;按照與投保人有無直接法律關系,保險可分為原保險和再保險。

財務、估值、數據分析等多項技能,還需要跨部門參與其他業務線的工作。

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堅持以“黨建+金融”為引領,持續加大金融培訓、人才培訓支持力度,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匹配更多優惠金融政策。通過推動和加強信用村、信用戶建設,匹配更多金融資源,更好滿足農村、農民生產生活的金融需求。持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及時性,為黃平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金融助力。

同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對金融行業的重新賦能,科技成為金融行業發展創新的重要元素,金融人才需求正在經歷一輪快速變革。

行業需求不僅僅是傳統金融、經濟領域的垂直專業性人才,具有金融相關知識,并能通過科技手段為企業持續賦能的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這一需求也急劇上升。

隨著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報考人數的不斷增加,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培訓行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2020年中國金融財會類資格考試培訓行業市場規模達150億元,較2019年增加了6.6億元,同比增長4.60%,未來將繼續保持增長。

金融財會類培訓一直受到廣泛職業人員的關注,不僅僅是專業技術崗位人才提升自己行業競爭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其他崗位人才拓寬職業渠道,突破個人發展限制的一種手段。

隨著金融財會職稱評價體系的不斷健全,越來越多的從業人員意識到職稱等級的重要性,通過參加培訓的方式來考取證書的人也越來越多。

同時,國家為了激勵行業人員不斷向著高端人才邁進,對于高等級的職稱持證人員提供了大量政策福利,例如地方發布落戶積分、租房/購房補貼、技能提升獎勵等多方面政策支持,鼓勵人才進階。

十月初,財政部發布了《會計行業人才發展規劃2021-2025(征求意見稿)》,倡導健全會計人才評價體系,建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與注冊會計師等職業資格考試科目互認、與會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銜接機制,減少重復評價,暢通各類會計人才流動、提升的渠道。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再次明確要提升金融科技水平。當前在金融科技化背景下,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拓展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促進金融企業數字化轉型并發展出新的業務形態。

中研普華利用多種獨創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戶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國金融培訓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

中研網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牛肉干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分析2023

牛肉干行業市場到底怎么樣?牛肉干一般是用黃牛肉和其他調料一起腌制而成的肉干,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和氨基酸。k...

2023年中國智能車載終端行業市場深度分析

隨著車聯網的推進,消費者對車載無線終端智能化要求越來越高,搭載操作系統的車載無線終端大量上市,來滿足當前“互聯...

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報告 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發展前景及行業投資風險預測分析2023

植物生長調節劑行業發展如何?作為農業科學的重大進步之一,植物生長調節劑的研究及應用越來越受到各國農業科學家的重1...

數字電纜行業調研 2023年數字電纜行業發展概況及行業未來發展重點方向分析

數字電纜行業發展概況數字電纜指用于數據傳輸、信號傳輸的電纜產品,常用于住宅、商業、工業等網絡布線,電氣裝備內信...

國際結算行業報告 2023年中國國際結算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際結算行業概述國際結算亦稱“國際清算”。通過國際間的貨幣收付,對國與國之間由于經濟、政治和文化往來而發生的債...

中國立體倉儲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2023

倉儲行業發展包括人工倉儲、機械化倉儲、自動化倉儲、集成自動化倉儲、智能倉儲五階段。目前,我國倉儲行業發展整體處...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研普華集團聯系方式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誠聘英才企業客戶意見反饋報告索引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05036522號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