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服務熱線400-856-5388

鄉村振興概念提出及背景

鄉村振興的概念提出 01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黨和國家事業全局,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和城鄉關系變化特征,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三農」工作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從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

鄉村振興的背景 02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科學論斷,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歷史任務,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裏程碑意義,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在認真總結農業農村發展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基礎上,準確研判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鄉村演變發展態勢,切實抓住歷史機遇,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好。

鄉村振興的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有利於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增強我國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
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的重要基礎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村經濟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有利於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增強我國農業創新力和競爭力,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
    舉措

    2.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
    農業是生態產品的重要供給者,鄉村是生態涵養的主體區,生態是鄉村最大的發展優勢。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推行鄉村綠色發展方式,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利於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鄉村發展新格局,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
    化的有效途徑

    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
    中華文明根植於農耕文化,鄉村是中華文明的基本載體。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利於在新時代煥發出鄉風文明的新氣象,進一步豐富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
    局的固本之策

    4.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健全現代社會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
    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薄弱環節在鄉村。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確保廣大農民安居樂業、農村社會安定有序,有利於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社會治理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振興戰略是實現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
    必然選擇

    5.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關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於增進農民福祉,讓億萬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鄉村振興建設原則

  • 1

    以人為本,強化主體

    1.以人為本,強化主體
    明確並不斷強化鄉村在創建工作中的主體地位,把農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發揮農民群眾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尊重他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引導發展生態經濟、自覺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生態家園。

  • 2

    生態優先,科學發展

    2.生態優先,科學發展。
    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遵循自然規律,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展示農村生態特色,統籌推進農村生態人居、生態環境、生態經濟和生態文化建設。

  • 3

    規劃先行,因地製宜

    3.規劃先行,因地製宜。
    充分考慮各地的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經濟發展水平、民俗文化差異,差別性製定各類鄉村的創建目標,統籌編製「鄉村振興」建設規劃,形成模式多樣的「鄉村振興」建設格局,貼近實際,量力而行,突出特色,註重實效。

  • 4

    典型引路,整體推進

    4.典型引路,整體推進。
    強化總結提升和宣傳發動,向社會推介一批涵蓋不同區域類型、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鄉村振興」典型建設模式,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推動「鄉村振興」創建工作。同時,鼓勵各地自主開展「鄉村振興」創建工作,不斷豐富創建模式和內容。

  • 5

    節約用地原則

    5.節約用地原則
    村莊規劃應科學、合理、統籌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不得占用基本農田,慎用山坡地。公共活動場所的規劃與布局應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現有建築及設施。

鄉村振興參與主體

根據各類主體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的作用和地位,可將鄉村振興建設主體劃分為以下三類:
  • 1、政府

    鄉村振興建設是新時期基層建設
    的重要方向,也是公共管理的典型領域,
    作為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體
    ......

    1.政府
    鄉村振興建設是新時期基層建設的重要方向,也是公共管理的典型領域,作為最重要的公共管理主體,不同層級的政府及其部門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對於中央政府而言,其定位在於宏觀調控者,充分發揮作為一個導向者、監管者、協調者的作用,承擔起宏觀規劃、法律支持、政策製度設計、監督管理、協調利益等責任,這也是其他任何社會經濟組織所無法代替的;對於地方政府而言,其定位在於組織實施者,除了要遵循和執行中央政府的戰略決策外,更要基於本地區經濟、社會、資源與環境發展實際,組織和實施鄉村振興建設工作。當然,越是處於基層的政府層級,其執行者、實施者的責任就越重。

  • 2、社會力量

    社會力量,也即代表非政府方面
    的力量,是在政府財政預算以外自願關心、
    幫助和支持鄉村振興建設
    ......

    2.社會力量
    社會力量,也即代表非政府方面的力量,是在政府財政預算以外自願關心、幫助和支持鄉村振興建設的各類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的總稱。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建設是政府力量的重要幫手和有力支持者。現實中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建設非常有限,甚至有的社會組織處於觀望乃至回避狀態,這固然有政府非理性主導治理的原因,但根本上也是社會力量自身發展不足、參與意願和渠道不夠等因素導致的結果。

  • 3、農民

    農民是農業的主體,也是鄉村的
    主人。農民是鄉村振興建設最大的直接受益
    者,也是鄉村振興建設的
    ......

    3.農民
    農民是農業的主體,也是鄉村的主人。農民是鄉村振興建設最大的直接受益者,也是鄉村振興建設的主力軍,應該以主人翁責任感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來,奠定雄厚的群眾基礎。可以說,農民主體作用的發揮,是鄉村振興建設的關鍵因素。充分激發農民建設鄉村振興的主體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環城市鄉村旅遊發展模式脫胎於「環城遊憩帶」理論。
根據環城遊憩帶理論,旅遊漸漸成為環城市鄉村的主要功能之一,依托於城市的區位優勢、市場優勢,在環城市區域已經發展形成
一批規模較大,發展較好的環城市鄉村旅遊圈。

鄉村振興運營模式

按照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理念,融入「互聯網+三農」發展理念,
構建集一、二、三產業與農旅相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系統,推動鄉村的全面振興發展。
  • 電商
    特色產業模式

    1.電商特色產業模式
    模式特點:按照把鄉村建設得更像鄉村理念,融入「互聯網+三農」發展理念,構建集一、二、三產業與農旅相結合的「美麗鄉村」發展系統,推動鄉村的全面振興發展。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4.4%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電商特色產業模式。
    典型項目:南瓜電商村。定位為電商村、農特產品大村、互聯網示範村,目前已經入駐的電商企業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艦店、天貓官方旗艦店、京東、甲骨文等,還吸引了微創全國聯盟、創客空間,以及大量文創基地、鄉村酒吧和特產銷售門店入駐。已經開發出茶葉、溫泉、特色農副、鄉土文創四大系列千余種特色商品和旅遊紀念品,並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銷售方式獲得市場的極大認同,使農村產品銷售渠道多元化。

  • 村集體
    組織帶動模式

    2.村集體組織帶動模式
    模式特點:以支部為核心,以村民為主體;以創新謀發展,以共享促和諧;以鄉村旅遊為突破口,打造農民創業平臺;以組建合作社為切入點,實現三變;以三產帶二產促一產,實現三產融合發展;調節收入分配,實現共同富裕;註重精神文明,加強思想教育;弘揚優良傳統,淳厚鄉風民俗。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6.6%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村集體組織帶動模式。
    典型項目:袁家村。袁家村黨支部書記、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創始人和設計者郭占武將袁家村的成功歸結於「村幹部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典型」,其模式可以歸結為「以村集體領導為核心,村集體平臺為載體,構建產業共融、產權共有、村民共治、發展共享的村莊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 村集體與社會
    資本共同撬動模式

    3.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同撬動模式
    模式特點:通過村委會開發主體成立村集體開發組織,引進企業資本共同對農村資源進行開發。每個自然村的文化內涵、品位都不一樣,只有深挖文化和生態,通過優良的生態和優質的服務,把文化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生產力,把鄉村文化以及青山和綠水變成經濟和社會效益,才能探索出獨具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9.7%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村集體與社會資本共同撬動模式。
    典型項目:太山村。引進農業公司與泰山村合作,建設了千稼集景區,按照「原味鄉村」「民國風情」「激情歲月」三大主題,布局農耕文化演藝、民俗特色小吃、民間演藝表演、休閑遊樂體驗、主題情景客棧、綠色有機農場六大產品業態,布局地方名小吃、農副產品、茶館戲臺、文創產品、主題客棧、民俗演出、情景演藝、歷史店鋪、兒童娛樂、競技遊戲和創意農場采摘園等對多元主題業態,供遊客體驗濃郁深厚的中原民俗歷史文化和鄉土鄉情。

  • 綜合
    開發模式

    4.綜合開發模式
    模式特點:「以農民為主體、讓農民共同致富」的理念,探索實施「公司+項目+村民入股」的綜合性發展模式,全村人人是股東、戶戶當老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一體發展。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5%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綜合開發模式。
    典型項目:中郝峪村。中郝峪森林覆蓋率96%,夏季平均氣溫低於26℃。依托天然生態優勢,大力發展鄉村養生養老產業,改造建設各類康養住宅32戶,配套康體休閑、無障礙老年活動中心等設施,發展醫療服務、休養康復、農耕體驗等服務,形成居住—養老—休閑—康復—醫療等功能完善的新產業。

  • 外部
    資金撬動模式

    5.外部資金撬動模式
    模式特點:通過對鄉村資源的規劃,引入外部資金,由外部資金獨立出資,對鄉村進行開發,打造成現代化新村。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3.2%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外部資金撬動模式。
    典型項目:竹泉村。青島龍騰集團作為竹泉村投資開發的主體,決定了由市場主導的首要原則,開發、經營和管理均采取市場化運作。利用竹林、泉水、古村落的資源優勢,以古村生態和沂蒙民俗為文化特色,大力開發鄉村休閑旅遊業態。推進「一古一新」兩個竹泉協調發展,古村保留原有風貌,打造成為旅遊接待休閑產業聚集地,新村按照現代新生活標準,為村民提供寬敞舒適的居住環境。村民利用宅院,發揮專長,圍繞「古村」開展旅遊生意。兩村和諧發展,村民安居樂業。這種超前的規劃理念、新穎的產品設計,多贏的開發方式被譽為「竹泉模式」。

  • 精品
    度假模式

    6.精品度假模式
    模式特點:按照「精品農莊」定位進行開發,強調在對鄉村原有肌理進行系統保護的基礎上,營造具有特色的傳統生活氛圍、適應現代人休閑度假的「烏托邦」。圍繞當地特點,導入酒店、餐飲、娛樂、休閑、親子、農耕活動等配套服務設施。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9.3%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精品度假模式。
    典型項目:烏村。顛覆傳統經營模式,烏村引入國際領先的一價全包套餐式體驗模式,打造了中國首個融「食住行遊購娛」活動為一體的一站式的鄉村休閑度假項目,即打包食住行和30多項免費體驗項目集中銷售。依托景區獨特優勢資源,將全村封閉起來,通過高門票限製人流,遊客只需一張門票,即能享受全部服務。

  • 民宿
    發展模式

    7.民宿發展模式
    模式特點:以民宿為基礎產業,構建多層次產業體系。通過政策扶持、外資引進、人才利用,打造特色小鎮。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0.6%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民宿發展模式。
    典型項目:莫幹山特色小鎮。挖掘莫幹山及周邊旅遊資源,按照康體健身和民國體驗發展主題構建全域旅遊產業。依托莫幹山風景名勝區,打造戶外生態運動基地,修建莫幹山國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環莫幹山」遊,串聯莫幹山周邊旅遊資源,山上山下聯動發展;出資對鎮區街道進行民國風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館、布鞋、老酒、咖啡館等懷舊風格的業態,建造了小型博物館、VR體驗館、復古鐘樓等建築。舉辦音樂節、國際自行車賽事、山地越野競賽等節慶活動,提升莫幹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國際休閑旅遊品牌。

  • 田園
    綜合體模式

    8.田園綜合體模式
    模式特點:以「公司+村+家庭農場」的村莊經濟開發模式,將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有農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獨特魅力呈現給世人。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23.6%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田園綜合體模式。
    典型項目:魯家村。魯家村村民收入主要有四大塊:旅遊區提供的就業薪酬、村集體分紅、土地流轉的租金以及村民自主經營收入。魯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機製,使得村集體、旅遊公司、家庭農場主和村民都能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魯家村建立了合作分紅機製,由村集體、運營公司、家庭農場主按照約定比例共享利益,村民再從村集體中享受分紅。

  • 三變
    模式

    9.三變模式
    模式特點:三變,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將農業產業當作旅遊來做,種植作物除註重其本身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還充分挖掘科普價值、觀賞價值和旅遊價值。在果園農田中建設休閑棧道、觀景平臺、休息設施、農業樂等設施;建設農耕文化園、百草園和百花園、現代農業科技展示園,提升農業產業觀賞性、體驗性、科普性,實現了旅遊與農業的深度融合。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5.2%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三變模式。
    典型項目:舍烹村。利用村莊絕美的自然風光、地質地貌、生態環境和區域小氣候等優勢,大力發展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山地旅遊業和大健康產業,引入深圳蘇式山水有限公司、盤縣旅遊文化投資有限公司等企業進駐,共同開發村莊資源。引進企業的同時,銀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遊公司支持8個村成立村級農民專業合作社,因地製宜發展村級經濟;采取合作社現金獎勵方式,鼓勵群眾積極從事農家旅館、農家飯店和特色種植養殖,提升園區服務配套設施。

  • 傳統
    文化復興模式

    10.傳統文化復興模式
    模式特點:通過對當地文化傳承的保護性開發,在鄉村內建設完善的觀光產業鏈。
    模式實踐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7.4%的鄉村振興規劃中采用傳統文化復興模式。
    典型項目:合掌村。復興文化,文化興村。合掌村的文化包括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和傳統鄉土文化,它代表了一個鄉村的生長、發展的靈魂。合掌村民宿以合掌造建築見長,是日本傳統民宿的典範。整個村落以不破壞村民生活為前提,改造了其中的一些合掌屋為民宿、餐飲以及特產商店,來滿足日益增加的觀光客的需求。民宿內體驗項目以特定農作業或地方生活文化為主題,包括農耕體驗、牧業體驗、漁業體驗、加工體驗(做豆腐、捏壽司)、工藝體驗(押花、捏陶)、民俗體驗(地方祭典、民俗傳說、風箏製作)等。可以感受農村樸實與溫馨的生活環境,聆聽主人講述當地的風土人情,體會久違的寧靜和安逸。合掌村商品主推本地特產,如濁酒、飛彈牛肉、柿餅、飛彈牛乳製的冰淇淋等,利用村內獨有的原生態食材進行生產。

鄉村振興存在問題

  • 農村基層黨組織
    戰鬥力不強

    1.農村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強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農村的政策扶持力度,有的村級黨組織能搶抓機遇,積極爭取政策,努力改善農村面貌。但也有不少村級黨組織,在爭取項目中沒有正確的認識,更多的是經濟利益的驅動,而沒有註重社會效益。對一些不能為村集體經濟帶來很多收入的項目,如新農村建設、秀美鄉村建設、公路建設、飲水工程等,認為「要做事,沒收入」,存在「怕」的心理和「躲」的不作為,怕牽涉房屋拆遷、征用土地工作難做,怕觸犯有勢力的村民利益對己不利,怕工作推進不力難以向上級交差,而不願意向有關部門爭取項目,對上級分配的項目也視作「燙手山芋」,強調客觀原因,推三阻四,不願接受任務。

  • 農村常住人口嚴重
    老化,鄉村振興缺少中堅力量

    2.農村常住人口嚴重老化,鄉村振興缺少中堅力量
    目前,隨著內地經濟的發展,雖然有一定的返鄉務工現象,但總的來說,外出務工人口居多。走進農村,普遍人氣太少,生氣不足,能見到以老年人和小孩居多,對辦好公益事業,改變鄉村面貌等有心無力。青年人極少,而有文化、組織能力強、有威信、願做事的青年人就更少了,青年黨員更是鳳毛麟角。在鄉村振興的進程中,許多工作如新農村建設、秀美鄉村建設、農業合作社、清潔工程、宅基地改革、鄉風文明建設等,在村民中很難找到合適的各組各片牽頭人,缺少中堅力量和骨幹人員,很難發揮出村民的自主理事作用,都僅靠鄉村幹部去做工作,影響了這些工作的發動、推進、質量和效率。

  • 農村產業活力不足,
    鄉村振興缺少經濟支撐

    3.農村產業活力不足,鄉村振興缺少經濟支撐
    目前,農村產業仍然是以種養業為主,產業形式單一,科技含量低,經濟效益不高、穩定性差,安全系數低。受市場影響,一些特色種養往往是一年掙了錢,下一年卻虧了本。一些藥材、油茶種植戶不願在提高產品質量產量上下功夫,只在爭取立項、獲取國家支持資金上絞盡腦汁,積極「活動」。一些竹木資源豐富的鄉村,僅對竹木進行簡單加工,即集中運往外地,而沒有努力招商引進家具、竹膠板等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一些礦產資源豐富的鄉村,則被極少數有點「路子」的人一擁而上,無序采挖,出售原礦,富了極個別人,不僅浪費了國家資源,沒能產生應有的經濟效益,反而破壞了鄉村生態環境。

鄉村振興問題解決對策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
製定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製,註重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幹部到村任職,選優配強農村支兩委幹部,
打造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基層幹部,真正實現人才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 1

    加強
    基層組織

    加強農村
    基層黨組織建設

    1.加強基層組織
    1)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實施農村帶頭人隊伍整體優化提升行動,製定出科學合理的激勵機製,註重吸引高校畢業生、農民工、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黨員幹部到村任職,選優配強農村支兩委幹部,打造一批想幹事、能幹事、幹得成事的基層幹部,真正實現人才引領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2)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全面建立職業農民製度,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發展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製參加中高等農業職業教育。創新培訓機製,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主體承擔培訓,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製度。再次,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村專業人才服務保障能力,推動人才管理職能部門簡政放權,保障和落實基層用人主體自主權。實施好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人才支持計劃,實施「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計劃、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扶持培養一批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鄉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遺傳承人。
    3)政府出臺政策,建立有效的激勵機製,鼓勵社會力量投身鄉村建設,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支持企業家、黨政幹部、專家學者、醫生教師、規劃師、建築師、律師、技能人才等,通過下鄉擔任誌願者、投資興業、包村包項目、行醫辦學、捐資捐物、法律服務等方式服務鄉村振興,吸引更多人才投身鄉村振興事業。

  • 2

    出臺扶持政策
    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

    鼓勵農民返鄉
    創業,讓農村留住人才

    2.出臺扶持政策,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
    隨著鄉村振興等戰略的實施,鼓勵農民返鄉創業,讓農村留住人才則成為當務之急。發改委等部門連續出臺政策,進一步完善返鄉創業工作機製,增加返鄉創業試點,提升開發性金融等對返鄉創業的助推作用。
    返鄉創業本身就是動力源泉,能夠給鄉村帶來生機與活力。他們把新思想、新理念、新產業帶到農村,既有利於為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新模式,也有利於提高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最終推動鄉村振興。此外,他們的榜樣引領作用,能夠啟迪更多的現有鄉村勞動力創新創業,形成動力激發漣漪效應,從而形成鄉村振興的創新創業整體氛圍。

  • 3

    提供學習平臺
    培養鄉村建設人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引進人才,培訓人才很重要

    3.提供學習平臺,培養鄉村建設人才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引進人才,培訓人才很重要,讓從鄉村中走出的人才回歸更重要,他們有在外打拼的經驗,他們有對鄉村的家鄉親情,能夠聚合其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是鄉村振興的「動力源」,這個「動力源」有城市的現代發展營養液,有鄉村的傳統感情濃汁,必然能夠釋放鄉村振興的磅礴能量。
    國務院多次發文,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突出重點領域,鼓勵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十九大鄉村振興戰略,也提出了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

  • 4

    加強返鄉下鄉創
    業的扶持和支持力度

    加大政策支持
    強化融資服務和場地扶持

    4.加強返鄉下鄉創業的扶持和支持力度
    1)加大政策支持。返鄉下鄉創業人員可在創業地享受與當地勞動者同等的創業扶持政策。將首次創業、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返鄉創業農民工納入一次性創業補貼支持範圍。對回遷或購置生產設備的返鄉下鄉創業企業,有條件的地方可給予一定補貼。
    2)強化融資服務和場地扶持。完善創業擔保政策,將「政府+銀行+保險」融資模式推廣到返鄉下鄉創業企業。村莊建設用地整治復墾騰退的建設用地指標優先用於返鄉下鄉創業。允許利用宅基地建設生產用房創辦小型加工項目。
    3)加強培訓服務。在農村社區推廣政務服務網上辦理、全程幫辦。實施返鄉下鄉創業培訓專項行動,使有意願的創業者都能接受一次主要由中央和省級財政補貼的創業培訓。
    4)實施引才回鄉工程,激勵和吸引專家學者、技能人才等回鄉服務。鼓勵工商資本參與扶持返鄉下鄉創業。
    5)建立創業風險防範機製,鼓勵開發相關保險產品,按規定將返鄉下鄉創業人員納入就業援助、社會保險和救助體系。使返鄉下鄉創業有後盾、能致富。

鄉村振興與農業綠色發展

當前的農業發展方式日益加劇氣候、能源、生態以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危機,
迫使人們重新審視和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因此綠色發展才成為中國農業的頂層設計和發展方向,而農業問題又是鄉村振興的首要問題,
因此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
  • 農業綠色發展存在問題

    1)農業低碳技術應用困難
    2)農業發展結構不合理
    3)亟待生產高質量、高競爭力的農產品

    1.農業綠色發展存在問題
    1)農業低碳技術應用困難
    主要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科研機構創新能力弱、研發實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我國農民平均年齡逐漸增高、受教育程度相對於發達國家還普遍較低、低碳推廣培訓教育渠道單一、采用先進的低碳技術使生產成本增高以及低碳技術應用政策環境不明朗。以上兩方面的原因共同阻礙了農業低碳技術的應用和推廣。
    2)農業發展結構不合理
    我國農業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資源利用粗放、生態環境問題突出兩個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種養發展相互脫節。因種養業失衡,必造成資源要素無法形成鏈條,無法實現以種帶養、以養帶消和糞肥還田的能源循環,可能帶來養殖場的畜禽糞汙無法就地消納、稭稈焚燒成災的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
    二是生產投入效率不高,汙染嚴重。以投入品化肥為例,我國當前化肥單位面積施用量已經超過國際公認標準的1.9倍,造成嚴重的土地礦化和地下水汙染,與此同時有數據表明我國勞動生產率只有國際水平的47%左右。
    三是我國「北糧南運」愈加顯著,說明農業布局沒有充分整合利用農業資源,當前的布局未充分發揮南方的水資源優勢,卻對北方本已緊缺的水資源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3)亟待生產高質量、高競爭力的農產品
    我國農產品質量不高、競爭力不足,已成為農業發展的短板。農產品質量不高主要體現在種植過程缺少綠色生產理念的科學指導,生產了大量農藥超標的農產品,同時農產品加工技術滯後,深加工不足。而農產品競爭力不足則體現為在國內糧食產量高、庫存高的情況下,我國還需進口大量的糧食,糧食「三高」矛盾突出。另外我國農產品受國際「綠色壁壘」限製、自身缺乏國際知名品牌以及國際低價農產品的沖擊,這些共同影響我國農產品的進出口貿易。

  • 農業綠色發展對策

    1)積極研發和推廣農業低碳技術
    2)因地製宜,分類施策
    3)發展綠色農產品產業,加速農業產業升級

    2.農業綠色發展對策
    1)積極研發和推廣農業低碳技術。農業低碳技術的推廣和應用需要多個主體共同努力:首先,政府要健全保護農業創新成果的法律法規、提供充足的專項資金、政策補貼等,激發創新者的積極性;其次,企業、農民自身以及各類社會力量要積極整合市場信息,努力學習國際上先進的農業低碳技術,吸納相關人才指導農業生產,了解研發方向,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最後,研發者要深入了解農業經營主體對技術的需求,及時將研發技術的實踐效果與自身科研方向對接,提高農業低碳技術的轉化效率。
    2)因地製宜,分類施策 不同地區地勢地貌及氣候類型不同,在發展時應因地製宜,宜糧則糧、宜經則經、宜牧則牧、宜林則林以及宜漁則漁,適當向高收益、高產值的副業、畜牧業傾斜。對當前的農業汙染治理,要專項施策,分階段分目標進行,逐步轉變落後的「高肥、高汙、低效」的發展方式,實現農業的綠色發展。
    3)發展綠色農產品產業,加速農業產業升級 各省要立足各自獨有的資源優勢,挖掘和培育綠色農產品產業,加快農業產業的優化升級。首先,深入調查,明確各地的優勢農產品,合理規劃發展區,避免區域之問的惡性競爭。其次,農產品生產、加工和流通要參考國際標準體系,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監控系統,讓農戶適量使用農業化學投入品,提高農產品質量。最後,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發展電子商務,擴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推進農產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發展休閑、觀光以及體驗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加快一二三產業融合,培育和擴大品牌影響力。

鄉村振興與農村金融

大力發展農村金融,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是實施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的重要支撐。
從我國改革開放至今,國家出臺了《農業經濟法》、《農村信用合作社機構管理暫行辦法》等法律法規與相關政策性文件,
在國家層面上對農業經濟發展予以鼓勵,政策上予以傾斜。
  • 農村金融發展的必要性

    1)發展農村金融有利於建立現代農村金融體系
    2)發展農村金融有助於優化城鄉金融機製
    3)發展農村金融有利於實現鄉村振興

    01

  • 農村金融發展存在問題

    1)法律政策環境不完善
    2)農村金融體系建設不健全
    3)農村金融人才匱乏,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不足
    4)農村擔保體系薄弱,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

    02

  • 農村金融發展的路徑

    1)建設農村金融的法治環境
    2)加強農村金融體系建設
    3)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人才體系建設
    4)推動農村信用和擔保體系建設

    03

鄉村振興與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既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美麗中國」相融合的產物,又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和必經之路。
2017年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定性為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
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建設好宜居生態的美麗鄉村,能夠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建設好生態又宜居的美麗鄉村,
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大的任務。農村穩則天下安,農業興則基礎牢,農民富則國家盛。
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是助力美麗鄉村振興建設的關鍵。
  • 1、美麗鄉村內涵
  • 2、美麗鄉村特征
  • 3、美麗鄉村建設標準
  • 4、美麗鄉村申報條件
  • 5、美麗鄉村申報流程
  • 6、美麗鄉村建設具體補貼標準
查看更多詳情

鄉村振興與土地承包經營權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農業興旺需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改革來支撐。產業興旺是重點。城鎮一體化改變了農村的勞動力配置,大量人員進城或外出打工,人地分離速度加快,
出現了大量的拋荒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零散分布引起了生產灌溉的不便,導致農業生產低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可以遏製當前農村大量的棄耕拋荒現象,
藏糧於地,嚴守耕地紅線,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的糧食安全;
  •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
    製度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1)農業興旺需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改革來支撐 2)基礎設施治理需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改革來推動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有助於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對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1)農業興旺需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改革來支撐。產業興旺是重點。城鎮一體化改變了農村的勞動力配置,大量人員進城或外出打工,人地分離速度加快,出現了大量的拋荒地。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零散分布引起了生產灌溉的不便,導致農業生產低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可以遏製當前農村大量的棄耕拋荒現象,藏糧於地,嚴守耕地紅線,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的糧食安全;其次,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在解決土地零散化問題的基礎上,再通過實現農村適度規模經營來突破農業生產規模約束的瓶頸,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最後通過第一產業的積累,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發展二三產業,構建農業產業融合,實現農業現代化。
    2)基礎設施治理需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改革來推動。治理有效是基礎。村集體通過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來回購耕地,集中整理連片建設,在之上建立起良好的農業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基礎設施治理水平大大提高。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有助於提高農民財產性收入。生活富裕是根本。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要想快速發展,農民財產性收入要想大幅提升,就需要盡快最大程度的利用農民手中寶貴的土地承包經營權。

  • 農村土地承包
    經營權退出改革的困境

    1)承包地退出缺乏層次 2)過分強調產權明晰 3)補償標準不合理 4)農民參與度不足

    2.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改革的困境
    1)承包地退出缺乏層次。在政績驅動下有試點區強製推行「組合退出」的退地方式。但我國人口城鎮化滯後於人口非農化,農民市民化將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一旦發生大量的農戶進城失敗,而這些完全、徹底退出土地的農戶因無法回到農村而滯留在城市而導致大片城市貧民窟的出現,進而引發更大的社會紛爭。
    2)過分強調產權明晰。土地產權碎片化不僅會擡高有意承包退出土地的農業經營主體的交易費用,也使得集體土地的監督管理陷入困境而引發「反公地悲劇」。
    3)補償標準不合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補償標準多是在參考各地的征地補償及土地流轉價格的基礎上來確定的。這種內在價值的評估方式不僅無法彰顯土地的市場價值,也不能體現土地資本要素屬性,使得農戶獲利較少,難以引起農戶退出土地的興趣。
    4)農民參與度不足。現階段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多是由政府或者集體主導,這個過程不僅缺乏市場機製的參與,也沒有體現出農民的本位作用,是典型的「強製性製度變遷」。

  • 農村土地承包
    經營權退出改革的新路徑

    1)明晰產權並收束產權是基礎 2)采用多種層次的退地方式是必然要求 3)創新農村土地退出補償機製是根本保障 4)以農民為主體、市場推動、政府促進是關鍵 5)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融合是落腳點

    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改革的新路徑
    1)明晰產權並收束產權是基礎。一方面完善現存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明確集體組織和農民的土地權屬邊界、產權結構、利益分配等;另一方面恢復農村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系,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製不動搖,加強村社集體的土地權力,賦予集體組織土地整理的權力。
    2)采用多種層次的退地方式是必然要求。從農民變成市民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同階段的要素稟賦不同,通過構建靈活多樣的多層次退出模式,來適應農民在這一過程中對土地的不同需求。政府要積極探索退出部分承包地、完全退出承包地、集體成員權捆綁退出等多層次的退出模式,通過政策引導的方式,鼓勵農民選取適合自身要素稟賦條件下的退出途徑。
    3)創新農村土地退出補償機製是根本保障。一方面,尊重農村土地發展權。土地發展權指在對土地在利用上進行再發發展的權力,其在市場價值上的體現就是土地改變用途後的溢價。農民是土地發展權的享有者,國家不應該忽視這部分權益;另一方面,拓寬資金籌集渠道。要自力更生,建立農村內置金融,同時探索與外部工商資本聯合籌資。
    4)以農民為主體、市場推動、政府促進是關鍵。振興的鄉村是農民的鄉村,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而市場需要起推動作用,政府只是全局協調。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製度改革以農民為主體,政策運行才有動力、有市場的推動,政策運行才有效率、有政府的促進,政策運行才有保障。

鄉村振興實施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系,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中,農業現代化是薄弱環節。只有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補上這一短板,才能實現「四化」同步。
對於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來講,在發揮好工業化總動力、把握好城鎮化大趨勢的同時,通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
機製來夯實農業現代化這個根基尤為重要。
  •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和政策體系

  •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

  •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鄉村綠色發展之路

  • 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 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

  •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

  • 400-856-5388 免費咨詢服務熱線

查看更多詳情

鄉村振興實施策略

鄉村振興孵化器是政府、企業、農民的共享平臺,是產業、產品、資源、主體的組織平臺,
是供需互動的交易平臺,也是鄉村文化創意平臺,更是綜合服務和孵化平臺,是凝聚鄉村振興合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
......

  • 1 打造區域鄉村振興孵化器 鄉村振興孵化器是政府、企業、農民的共享平 ......

  • 5 構建社群新零售網絡 創新社群組織化方式,形成以社區為中心的新 ......

  • 2 建立農事服務中心 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打造一站式 ......

  • 6 發展田園綜合體 按照土地現狀不變、生態風貌不變、農民主 ......

  • 3 建立加工物流產業園 由於在農業生產、流通、消費三大環節中 ......

  • 7 創建有靈魂的特色小鎮 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內核,以社會主義核心 ......

  • 4 實施品牌鄉村工程 統一區域品牌形象,強化品牌組織,形成品 ......

  • 8 400-856-5388 免費咨詢服務熱線

查看更多詳情

鄉村振興實施步驟

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製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
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製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
  • 1.短期(2020年)

    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製度框架
    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
    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
    ......

    1.短期(2020年)
    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製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製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製度體系基本建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初步建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

  • 2.中期(2035年)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
    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結構
    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
    ......

    2.中期(2035年)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製機製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 3.長期(2050年)

    到2050年,鄉村全面
    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全面實現。
    ......

    3.長期(2050年)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振興重點投資領域

現代種養業。種植方面主要以糧、棉、油、糖、膠、青貯玉米和優質苜蓿等為主;
養殖業則主要以生豬、牛、羊、漁業養殖等為主。
  • 現代
    種養業

  • 現代
    種業

  • 鄉村富民
    產業

  • 農產品加工
    流通業

  • 鄉村新型
    服務業

  • 生態循環
    農業

  • 農業
    科技創新

  • 農業
    農村人才培養

  • 農業農村
    基礎設施建設

  • 智慧
    農業建設

  • 農村
    創業創新

  • 農村
    人居環境整治

  • 農業
    對外合作

鄉村振興投資模式

  • 1

    全產業鏈開發
    模式

    1.全產業鏈開發模式。
    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聯合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小農戶,加快全產業鏈開發和一體化經營、標準化生產,開展規模化種養,發展加工和流通,開創品牌、註重營銷,推進產業鏈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有機銜接,推進種養業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服務業等滲透交叉,強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

  • 2

    區域整體開發
    模式

    2.區域整體開發模式。
    支持有實力的社會資本在符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劃、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因地製宜探索區域整體開發模式,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連片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建設、產業融合發展等進行整體化投資,建立完善合理的利益分配機製,為當地農業農村發展提供區域性、系統性解決方案,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農民收入持續提升,實現社會資本與農戶互惠共贏。

  • 3

    政府和社會資本
    合作模式

    3.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
    鼓勵信貸、保險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配合財政支持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實施,加大投貸聯動、投貸保貼一體化等投融資模式探索力度。 積極探索農業農村領域有穩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的實施路徑和機製,讓社會資本投資可預期、有回報、能持續,依法合規、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鼓勵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按照農業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相關文件要求,對本地區農業投資項目進行系統性梳理,篩選並培育適於采取PPP模式的鄉村振興項目,優先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鼓勵社會資本探索通過資產證券化、股權轉讓等方式,盤活項目存量資產,豐富資本進入退出渠道。

  • 4

    設立鄉村振興
    投資基金

    4.設立鄉村振興投資基金。
    各地要結合當地發展實際,推動設立政府資金引導、金融機構大力支持、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市場化運作的鄉村振興基金。鼓勵有實力的社會資本結合地方農業產業發展和投資情況規範有序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部門的行業優勢,積極穩妥推進基金項目儲備、項目推介等工作,鼓勵相關基金通過直接股權投資和設立子基金等方式,充分發揮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引導和資金撬動作用。

鄉村振興戰略著力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用「五句話、二十字」
概括了鄉村振興的總要求,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 1

    產業興旺

    1.產業興旺:創新農業經營理念,增強產業可持續性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內核和目標,只有實現農業產業的興旺,才能提高農業的吸引力,根本解決農村諸多問題.
    1)創新耕地製度,耕地由集體或者企業統一耕種 按照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和生產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經營,把小農戶納入到現代農業的分工協作體系中,將耕地模式從私人化、單一化轉化為工廠化、製度化,將小農戶向統一管理引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目前的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機大戶就是未來現代農業分工協作體系的雛形。
    2)加強農民素質培訓工作,為現代農業培訓優質人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人才隊伍,因為只有懂農業,才能對農業有認同感,全力發展農業;只有愛農村,才能對農村有歸屬感,長期紮根農村;只有愛農民,才能對農民有親近感,一心造福農民。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專業人才隊伍,讓各類農業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發熱出力,是鄉村振興的有力保障。具體來說,要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加強農村專業人才隊伍培訓力度,加大「三農」幹部人才隊伍培訓規模,積極引導各類人才投身鄉村振興偉大建設事業上來。

  • 2

    生態宜居

    2.生態宜居:大力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特色宜居村落
    生態宜居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其本質亦是提高農村的吸引力,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城市所不具備的環境競爭優勢;
    1)依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對鄉村的分類,差異化推進鄉村建設。推動城郊融合類村莊融入城市功能網絡,鼓勵拓展提升類村莊發揮優勢做大做強,尊重特色保護類村莊資源保護與村莊發展良性互促,確保整治改善類村莊穩步推進整治,嚴格規劃搬遷撤並類村莊安置搬遷問題。要針對村莊的自然現狀進行合理規劃,將鄉村分為生態保護型、糧食主導型、畜牧養殖型、特種作物型、果蔬園林型、城郊結合型等多種類型,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宜遊則遊,根據鄉村具體的地理條件和自然現狀對鄉村進行合理的規劃和建設。加強農村生態修復和保護,打造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環境優美的鄉村生態系統。
    2)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的短板,重點解決農村汙水排放、垃圾處理、戶用衛生廁所等方面的問題 構建農村保潔長效機製,將村中閑散無業人員聚攏起來,建立穩定的保潔隊伍,強化村落日常衛生監督管理。逐步推進農村生活汙水統一處理工作,按照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努力消除農村汙水橫流的現狀。積極推進「廁所革命」,提高農村戶用衛生廁所的普及率。在此基礎上對村莊製定美化規劃,在保持村莊特色鄉土風貌、保護歷史文化要素的前提下,對村莊進行美化改建,擴大村莊綠化、環境凈化、建築群體美化等建設。

  • 3

    鄉風文明

    3.鄉風文明: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提高鄉風文明水平
    鄉風文明建設是增強農村素質的途徑,農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聚集地,是中國文化的基礎,是鄉村振興的根基;
    1)要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宣傳教育工作,提升農民的精神文明風貌,弘揚孝道精神、民族精神、時代精神。以行政村為單位建立文化活動中心、閱覽室、大戲臺等文化場地,為農民提供休閑和娛樂場地。充分運用文化墻、村史館、小品大戲等宣傳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轉化為農民群眾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2)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活態文化,承載著人類社會的文明,腳踏實地的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與傳承工作是我國文化發展戰略的根基。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可以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經濟資源,比如剪紙、泥塑、年畫以及其他很多手工藝製作,都可以作為手藝人生產、生活方式延續傳承。可以作為產業運作的形式擴大生產規模,開拓銷售市場,使這些項目得到弘揚和傳播。
    3)要豐富鄉村文化生活,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鼓勵支持農民組建社團、管樂隊、舞獅隊等民間文化團隊,為農村文藝團隊提供交流平臺,對文藝演出給予一定政策補助支持。加強對農村紅白喜事、廟會集市的統一管理,摒棄傳統風俗中的陋習糟粕,傳承保護鄉村優質鄉土文化。

  • 4

    治理有效

    4.治理有效:完善農村治理結構,推進農村治理轉型
    治理有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力途徑,加強農村基層政府執政力度,完善鄉村製度規範,能夠提高鄉村振興效率;
    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鄉村民主治理有效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鄉村民主治理能夠調動村民積極性,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能夠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落到實處,推動農業農村發展。要做到農村治理向民主治理轉型,首先需要農村基層政府明確分工和權責,加強黨組織建設,基層黨員幹部加強以農民為本位的思想,強化黨員身份,建設服務型政府;其次,健全鄉村民主治理製度,規範鄉村民主選取製度,堅持民主、公開、透明的原則,保證治理成果由村民共享,加強民主監督,確保決策的有效性;最後,建立多種形式的參與渠道,增強村民的參與意識。

  • 5

    生活富裕

    5.生活富裕:健全農村保障製度,拉動農民走向富裕
    農民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要解決的關鍵問題,解決農民的出路和歸宿,是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1)鄉村養老。養老保險可以分段分地進行,45歲以下個人全部負擔養老保險金的上繳,45-60歲之間的國家負擔1/2,60歲以上的國家全額負擔。貧困地區及偏遠地區養老保險繳納金基數適當降低,並擴大養老保險的領取額度,讓農村人口充分體會到老有所依。創新養老服務方式,政府、村集體共同組織,互助養老,增設「老年竈」、「微孝助餐」等基礎飲食養老模式,盤活閑置農宅,改造成養老機構,將村莊老人聚集起來,既可以供老人們日常談天、侍弄菜地等,又可以調動農村婦女的勞動力,還能從根本上減輕在外務工人員的負擔和心理壓力。
    2)鄉村醫療。有關部門應加大對農村醫療衛生基礎設施的財政投入,推行積極的公共財政政策。一般疾病,60歲以下由國家負擔1/3的醫療費用,60歲以上由國家負擔1/2的醫療費用;重大疾病由國家全額負擔。國家財政的投入不足,容易導致公共衛生組織的行為趨利和扭曲。因此要推進健康鄉村建設,要完善和鞏固基本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政策,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改善條件,通過教育政策為農村提供定向培養醫療人才,為農民留住基礎醫療衛生人員創造條件。
    3)鄉村教育。完善基礎農村教育布局,改革義務製教育階段的資源和師資,使其均衡分配,不分城市和鄉村,切實保障適齡學童100%入學。對鄉村流入城市的適齡學童,中小學應城市鄉村一視同仁,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適齡學童入學。鼓勵好的教師在城鄉間流動,只有好的教師才能留住學生,留住鄉村人文氣息,提高鄉村教職工生活條件、教學條件,通過工資翻倍、職稱優先等途徑提高教師下鄉教學的積極性,激發內生動力。

鄉村振興十大工程

鄉村
振興十大
工程

1

實施全域鄉村規劃提升工程

1.實施全域鄉村規劃提升工程
長期以來,區域規劃編製存在著重城市輕農村、城鄉規劃銜接不緊密等問題,這成為製約鄉村發展的瓶頸。在鄉村振興規劃方面,區(市)縣政府要主動擔當編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發展規劃的重任,進一步完善鄉村規劃師製度,加強鄉村規劃管理,提升鄉村規劃的創意設計、功能統籌、產業融合能力,引領城鄉有機融合、共享發展。

2

實施特色鄉村建設工程

2.實施特色鄉村建設工程
特色鄉村是實現城市能級提升和產業布局調整的有力抓手,加快特色鄉村建設,又立體打破城鄉圈層結構,進一步疏解城市功能。采用「特色鄉村+林盤+農業園區」、「特色鄉村+林盤+景區」和「特色鄉村+林盤+產業園」等模式,規劃建設規模在3—5平方公裏的特色鄉村,引導資金向特色鄉村流動、產業向特色鄉村集聚、人口向特色鄉村轉移,形成產業集聚、功能復合、連城帶村的特色鄉村。

3

實施天然林保護修復工程

3.實施天然林保護修復工程
天然林是森林資源的主體和精華,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穩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陸地生態系統。全面保護天然林,對於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在鄉村振興建設過程中,地方各級政府應承擔天然林保護修復主體責任,引導和鼓勵社會主體積極參與,林權權利人和經營主體依法盡責,形成全社會共抓天然林保護的新格局。

4

實施山水景觀再造工程

4.實施山水景觀再造工程
山水景觀是鄉村地區極具吸引力的寶貴資源,但由於缺少相應的開發,使得山水景觀的經濟效益難以實現。廣大的鄉村地區可以在不破壞是山水景觀的前提下進行適度的開發,提升山水景觀對遊客的吸引力,實現其經濟價值。

5

實現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

5.實現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
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開展廁所糞汙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推進通村組道路、入戶道路建設,基本解決村內道路泥濘、村民出行不便等問題;推進村莊綠化,充分利用閑置土地組織開展植樹造林、濕地恢復等活動,建設綠色生態村莊。完善村莊公共照明設施。

6

實施農業品牌建設工程

6.實施農業品牌建設工程
創建新品牌、做強老品牌、弘揚特色品牌、打造旗艦品牌、培育一批電商品牌,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產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等;打造特色品牌聚集區;支持中小品牌抱團發展,組建大品牌、大企業、大集團,持續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品牌;大力實施「互聯網+」農產品行動,重點培育扶持一批專業化、本土化的農業電商平臺。

7

實施鄉村人才培育聚焦工程

7.實施鄉村人才培育聚焦工程
1)培育農業生產經營人才。深入實施現代農民培育計劃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培養一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大力培育一批農業科技、科普人才、「土專家」、「田秀才」等農村實用人才。
2)培育二三產業發展人才。引導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子商務從業者返鄉創業,鼓勵電子商務職業經理人到農村發展。挖掘培養鄉村手工業者、傳統藝人,傳承發展傳統技藝。支持鼓勵傳統技藝人才創辦特色企業,帶動發展鄉村特色手工業。
3)培育鄉村公共服務人才。培育壯大鄉村教師隊伍,持續推進鄉村教師培養,通過「國培」、「省培」等方式,不斷提升鄉村教師專業水平。培育壯大鄉村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優化鄉村基層衛生健康人才能力培訓項目,加強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
4)培育鄉村治理人才。加強對村「兩委」班子成員進行培訓,提高鄉村幹部整體素質。以農村基層幹部、致富帶頭人、鄉村醫生等基層優秀人才為重點,依托縣職教中心,培養農村人才獲得國家正規的大專以上學歷,提高人才能力素質,優化學歷結構。
5)培育農業農村科技人才。實施農技人員素質提升工程,每年分層分批培訓基層農技人員,重點培訓年輕骨幹農技人員。發展壯大科技特派員隊伍。

8

實施農民增收促進工程

8.實施農民增收促進工程

一是加快產業發展,建設農民增收的長效機製;二是蓋上農業生產條件,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三是完善農村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生產保障水平;四是,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力度,抑製農資價格上漲;五是創新農村經營體製,著力培育壯大農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協會等新型經營主體,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六是實施勞務開發,挖掘農民勞務開發深度;七是落實惠農惠民政策,助力農民增收工程。

9

實施農村文化現代化建設工程

9.實施農村文化現代化建設工程
一是文化設施提升工程。按照有標準、有網絡、有內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是文化惠民工程。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資源要重點向鄉村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三是精神文明創建工程。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四是傳統文化傳承工程。全面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將各地重點「非遺」項目和國畫、京胡、古琴、唐箏、古箏等傳統文化送進學校和社區,不斷提高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五是文化產業振興工程。深入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培育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文化產業,支持具有創新活力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形成布局結構合理、主業突出、特色鮮明的鄉村文化產業發展格局。

10

實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程

10.實施城鄉社區發展治理工程
深化協商共治,織密民生「服務網」。始終堅持「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在協商中凝聚共識,在參與中聚人成事。 整合民生資源,打造治理「新空間」。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高標準推進「鄰裏中心」等社區惠民服務綜合體建設,為居民提供文體衛生、養老托幼、便民商業等「一站式」服務體驗。 推進協同治理,破解民生「關鍵事」。持續深化「三社聯動」機製建設,推動各類社會組織在基層治理、群防群治、防災救災等重點民生領域發揮積極作用。

國內各省市鄉村振興戰略主要舉措

北京市:
一是完善鄉村振興科技服務支撐體系;二是優化鄉村振興科技服務支撐載體;三是培育鄉村振興科技服務支撐人才;
四是實施鄉村振興科技支撐。
查看更多詳情

國外鄉村振興經驗借鑒

  • 英國「逆城市化」

    1.英國「逆城市化」
    1)英國「逆城市化」背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大城市出現擁擠和蔓延現象,居民開始向往回歸鄉村,英國以保持鄉村活力與可持續性為目標,重視鄉村規劃和建設,鼓勵鄉村采取多樣化的特色發展模式。
    2)英國鄉村振興主要舉措
    產業發展層面:在英國農業生產結構中,畜牧業約占2/3,種植業僅占1/5。英國鄉村產業的特點是經營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集約經營、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高。另外,英國政府為增加村民的第三產業收入,鼓勵農村地區開展觀光休閑農業、經營鄉村旅遊。
    生態宜居層面:英國在鄉村振興過程中,尤其強調對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的保護,既包括農田、湖泊、林木等自然資源,又包括公園、植物園、休閑場所等文化資源。英國的一部分莊園主就開始對鄉村景觀進行修復重建,使得鄉村中自然景觀、作物環境、生活要素得以保持鮮明特點,並形成壯麗的景觀效果。
    鄉村教育層面:英國農村教育體系已相當完善,形成了初、中、高3個教育層次相互銜接的多級培養模式,這是英國農村院校教育的獨特模式。其中,初、中等農村教育的任務主要由縣農學院、農業中學、技術和現代中學來完成,通過招收就近農場主的子女入學就讀,培養農業專門技術人才,以滿足當地農業農村發展需要。高等農村教育主要由大學中的農業院系及地區農學院來負責,學生畢業後可在鄉村從事農業咨詢顧問、鄉村職業教師等工作,幫助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各類社會問題。除此之外,廣大鄉村地區還興辦了許多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班、廣播函授學校、農業講習班等,並且通過互聯網教學方式幫助村民群體提升文化素質和知識技能。
    社會保障層面:在醫療健康方面,英國農村地區基本形成了惠及每家每戶的完善的健康服務體系;在農民住房方面英國政府向那些中低收入家庭和無家可歸者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在社會治安方面,英國推出睦鄰警察服務、鄰裏守望項目和農村社區矯正製度。
    生活富裕層面:扶助家庭農場發展的優惠政策,如給予經濟補貼、給予價格支持、幫助銷售滯銷農產品等;優惠的信貸和抵押貸款方式為農場主解決資金困境;實施農村就業計劃。
    3)英國鄉村振興經驗借鑒
    個體層面賦權:提高行動主體的參與程度;組織層面賦權:構建良好的互動合作機製;社區層面賦權:建立完善的製度管理體系。

  • 美國「振興鄉村經濟」

    2.美國「振興鄉村經濟」
    1)美國鄉村振興背景
    20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著美國大都市化迅猛發展及產業結構升級,鄉村傳統的資源型經濟日益萎縮,鄉村社會失業率與日俱增。在此背景下,20世紀80、90年代,美國政府把「振興鄉村經濟」納入了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總體戰略,並就農業地區的發展問題進行專題研究,出臺各項優惠政策措施。
    2)美國鄉村振興主要舉措
    政府和開發商共同出資完成鄉村地區的基礎設施配套(七通一平);最大限度地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充分尊重和發揚當地民眾的生活傳統;恰當地突出鄉村固有的鮮明特色;利用現代化信息手段武裝農業。
    3)美國鄉村振興經驗借鑒
    美國鄉村的基礎設施很好,其開發建設投資由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共同負擔,其農村區域規劃的實施由開發商承擔;美國政府也在引導鄉村進行「生態村」建設,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 韓國「新村運動」

    3.韓國「新村運動」
    1)韓國「新村運動」背景
    上世紀 60 年代,韓國的城鄉收入差距懸殊,農民生活水平低下,為了改善鄉村面貌,韓國倡導了「新村運動」。
    2)韓國「新村運動」主要舉措
    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鄉村地區基礎設施的建設及完善,包括換房頂,修整村內小巷,建公共澡堂、公共洗衣處、公共飲水設施,綠化荒山,改善廚房、廁所,修築圍墻、公路,改良作物、蔬果、畜禽品種等;
    改善民生:改善農民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調整種植業結構,支持農民種植經濟作物,提升農民收入;
    農村電氣化和農業機械化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齊抓共管:註重農村社區建設,建立和完善了全國性新村運動的民間組織,並大力發展農村金融業、流通業,指定和開發農工地區,繼續提高農漁民收入等。這一階段,在抓好農村綜合開發工作的基礎上,傳承和培養建設新鄉村運動的精神與理念。
    3)韓國「新村運動」經驗借鑒
    韓國「新村運動」一方面,政府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地位,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需要對農村進行整治和改造;另一方面,長期處於貧困處境的農民,也非常願意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落後的現狀,改善生活質量和增加經濟收入。

  • 日本「一村一品」

    4.日本「一村一品」
    1)日本「一村一品」建設背景
    二戰後,日本政府為了提升社會發展的速度,實行了一套城市偏向政策,這導致了城鄉發展的不均衡,造成農村發展的落後。為了振興農村,實現城鄉一體化目標,在全國發起了以立足鄉土、自立自主、面向未來的造村運動。在政府的大力倡導與扶持下,各地區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農村發展模式,形成了為世人稱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2)日本鄉村振興的主要舉措
    首先,日本政府根據本國的地形特點、自然條件狀況,培育了獨具特色的農產品生產基地,譬如水產品產業基地、香菇產業基地、牛產業基地等。
    其次,為了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政府采取對農、林、牧、副、漁產品實行一次性深加工的策略。再次,充分發揮日本綜合農協的作用,在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建立產業鏈,促進產品的順利交易。
    接著,通過完善教育指導模式,開設各類農業培訓班、建立符合農民需求的補習中心,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農業知識。 最後,政府對農業生產給予大量補貼和投入,支持農村發展。造村運動振興了日本農村經濟,促進了日本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3)日本鄉村振興經驗借鑒
    因地製宜型模式在具體的鄉村治理實踐中,非常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路,通過整合和開發本地傳統資源,形成區域性的經濟優勢,從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從當前農村發展的現狀來看,很難找到適用於各地區的標準化鄉村治理模式,因此,因地製宜型的鄉村治理能夠充分發揮本地優勢,有利於提升鄉村社會的整體效益。

  • 德國「家庭農場」

    5.德國「家庭農場」
    1)德國「家庭農場」建設背景
    德國耕地資源有限,尤其重視耕地資源的利用和保護。目前,德國在耕地質量保護和利用效率提升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這不僅得益於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體系,更得益於家庭農場的發展壯大。
    2)德國鄉村振興的主要舉措
    製定了詳盡的耕地保護法律措施:《農業法》允許土地自由買賣和出租,加快了德國小型農場向大型農場轉變的進程;《土地整治法》的實施,促進了零星地塊的調整和整合,使土地連片成方,農場規模得以擴大,為規模化生產和機械化經營提供了條件;
    實施可持續發展的農業補貼政策:在農業補貼政策方面,補貼對象主要是家庭農場和合作社;
    用科學技術提升農業:德國農業已普遍實現了農業信息化、機械化、精準化;德國重視3S技術與農機的結合;
    實行農業經營者準入製度,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德國對農業經營者實行準入製度,任何農民必須經過教育,持證上崗。
    3)德國鄉村振興經驗借鑒
    加快立法進程,系統設計中國家庭農場的法律體系;改進農業補貼方式,引導家庭農場自發性地保護耕地;強化農業信息系統建設,穩步推進精準農業;推進產學研結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鄉村振興項目開發流程

總體而言,鄉村振興項目開發大致會經歷以下流程:
項目開發條件清查 → 項目開發價值評估 → 項目總體戰略定位 → 項目開發方向選擇 → 項目開發主體確定 → 項目開發資源整合 →
項目系統規劃開發 → 項目專業運營管理。

鄉村振興項目開發條件清查

鄉村振興
項目開發條件
清查

1

經濟發展基礎

1.經濟發展基礎
1)產業基礎:現有核心產業、產業發展狀況及產業結構,是否具有產業優化、延伸勢能及產業融合基礎;
2)生產要素:商品、勞務、資本、信息、人次等資源狀況,是否具備推動經濟提質升級的發展活力;
3)泛參與者:村民、村集體、合作社、開發商、地方及上級政府等參與主體發展訴求,是否能夠充分調動個參與者主動性。

2

土地資源基礎

2.土地資源基礎
1)總體面積:項目地塊總面積決定了項目體量是否具備合適的發展規模;
2)建設用地:商業及餐飲等商業設施用地,娛樂、康體設施用地是否能夠保障投資大平衡;
3)農業用地:耕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農用地,是否具有優渥的土地資源,核心產業農業是否能夠向規模化、現代化、產業融合化提質升級。

3

區位交通基礎

3.區位交通基礎:
1)大區位:地理區位、所處經濟圈、比鄰的資源市場等基本狀況,是否具有優勢距離、資源、市場基礎;
2)大交通:鐵路、公路、民航等交通資源,是否具備商貿物流條件及旅遊可進入性;
3)小交通:鄉村內部路網、道路硬化情況等,是否具備優良發展基本,是否需要升級。

4

泛旅遊資源

4.泛旅遊資源
1)自然資源:是否具有良好的基礎及特色;
2)文化資源:遺址、遺跡、文物等歷史文化遺產類景觀是否具備地域性、獨特性、傳承性等可挖掘、演繹的價值;
3)建築風格:建築形態、風格、材料、色彩、高度、密度及項目地村落是否是風貌突出、特色鮮明的傳統風格,是否具有完整性,是否具有改造價值;
4)接待設施:是否充沛、衛生、安全,是否滿足一定程度的接待檔次。

5

農業影響因素

5.農業影響因素
1)自然條件:氣候、水源、地形、土壤、熱量、光照、溫差等自然條件,是否滿足當地現有農業發展,是否需要調整,是否有新增領域可能;
2)社會經濟:市場需求、交通、國家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工業基礎、勞動力、地價水平、是否有利於地方農業產業結構升級。

6

鄉村基礎設施

6.鄉村基礎設施
1)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是否充足完備,是否能夠推動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是否需要加大投入
2)農村生活基礎設施:是否能夠滿足居民生活基本需要,是否需要加大投入;
3)社會發展基礎設施:是否建設齊備,是否品質過硬,是否滿足改善農民生活條件的要求,是否有利於促進農村生活軟環境的發展,是否需要加大投入。

鄉村振興項目開發價值四大評判標準

  • 1

    是否具備特色產業及
    發展優勢

    1.是否具備特色產業及發展優勢
    鄉村項目打造的成功關鍵在於能夠創造長足、健康的經濟效益,因而具備一定特色產業的村鎮,或具備優良的資源、管理、環境、人才、文化、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的村鎮,更加具備發力基礎,能夠相對容易地通過產業鏈整合、產業結構升級,形成具有本地區特色及核心市場競爭力的產業或產業集群。

  • 2

    是否具備閑置土地及
    房屋資源

    2.是否具備閑置土地及房屋資源
    通常來看,「空心村"或新村搬遷之後的廢棄舊村往往具備更便捷的開發條件,因為閑置的農宅、土地等資源更容易進行資產流轉,這將大大減少項目前期的工作難度。而未來鄉村項目的成功打造,將既有利於避免閑置資源的浪費,又能使得偏僻、廢置、無人居住的村落煥發新生。

  • 3

    是否具備有利的區位
    交通條件

    3.是否具備有利的區位交通條件
    不論是農業產業規模化、結構化升級調整,還是農旅融合,都需要項目地具有優良的區位和交通條件,好的區位和交通代表了好的市場對接性和通達性,不僅有利於農副產品的貿易與流通,還有利於旅遊市場的開拓與穩定發展。

  • 4

    是否具備優良生態及
    村落風貌

    4.是否具備優良生態及村落風貌
    鄉村項目打造需要「三生空間優美」,三生即生產、生活、生態。生態環境優良、鄉土風味濃郁、建築風貌獨特的村落,具備天然的、原生態的、保存良好的鄉土氣息、村落格局和建築風格,能夠稱為項目「三生空間」打造的重要載體。

鄉村振興項目戰略定位

鄉村振興項目戰略定位有以下幾種:

產業發展定位 旅遊發展定位 生態功能定位 社會功能定位 文化功能定位

  • 發展什麽樣的產業,打造什麽樣的產業鏈架構;

  • 為什麽樣的群體提供什麽樣的旅遊產品/服務;

  • 項目的建設能為當地原有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帶來什麽影響;

  • 項目的建設能為村容的改善提供什麽樣的幫助,如何幫助農民增收;

  • 項目的建設能夠宣傳和傳承什麽樣的文化,對鄉村文化體系建設有什麽樣的促進作用。

鄉村振興項目開發原則

鄉村振興項目開發原則有以下幾種:
  • 特色鮮明 保持鮮明的地域
    特色、保持鮮明的產業
    特色、保持鮮明的生態
    特色;

  • 文脈鮮活 提煉元素、文化
    傳承、品質提升、重塑
    精神;保持鄉村文化的原
    生性、鮮活性;

  • 三產融合 一二三產業融合發
    展;現有產業升級;調整
    產業結構;統籌區域產業
    規劃保障發展動力;

  • 宜居宜遊 挖掘旅遊題材、打造
    共享配套、留足發展空間;
    留住生產力,擴大消費
    吸引力;

  • 活力構築 打造活力型街區、提升
    冬季的活力、註重夜經濟的
    打造;聚集人氣,防止空村
    鬼鎮出現。

鄉村振興項目功能布局

鄉村振興項目在空間布局方面往往劃分為八大功能分區:
  • 農業生產區 在鄉村原有農耕文化基礎
    上進行的農事生產活動,未來隨著
    鄉村振興項目的持續推進,在農業
    生產方面可向特色種養殖
    方面延伸;

  • 農業景觀區 該區域是發展鄉村
    旅遊的核心資源,主要是山水動植物
    資源的展示區;

  • 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區域三產融合的主要
    區域,農產品深加工區域和農產品
    電商物流主要區域;

  • 生活居住區 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
    區域,也是開發項目中的商業項目的
    主要布局區;

  • 衍生產業區 主要是利用農業資源
    而衍生出的產品,如用稭稈編製成的
    草人、用稻草編製的草帽、花環、
    花籃等產品;

  • 產城一體服務配套區 主要是鄉村地區的
    服務配套區域,包括鄉村旅遊接
    待點、遊客服務等;

  • 鄉村休閑度假區 鄉村振興項目重點
    開發區,也是鄉村振興項目開發
    收入的主要來源區域;

  • 農業科普及農事體驗區 該區域是項目
    人氣吸引區域,主要群體為
    親子家庭和學生群體。

中研普華鄉村振興相關服務

一、鄉村振興相關產業研究

根據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發布的《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國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
現代種養業、現代種業、鄉村富民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生態循環農業、農業科技創新、農業農村人才培養、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智慧農業建設、農村創業創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業對外合作13個重點領域。中研普華作為一家23年的咨詢企業,在上述領域中出品了一系列的行業研究
報告,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各相關產業發展環境、市場規模、市場競爭情況、進出口情況、典型企業分析、市場發展潛力分析、經營和營銷策略等。
查看更多詳情

二、鄉村振興相關行業可行性研究報告

針對上述各相關行業主體,提供項目可行性分析,包括:

現代種養項目可行性研究 種業研發可行性研究 農產品深加工可行性研究 鄉村物流園建設可行性研究

農業機械生產項目可行性研究 鄉村垃圾綜合處理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三、鄉村振興市場調研服務

根據客戶的需求,運用桌面調研、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座談訪問、神秘顧客扮演等多種途徑對
鄉村振興市場各相關主體進行調查研究:

1 對相關產品/服務消費者的調研 通過對消費者的調研,為項目定位、定價及推廣渠道提供決策依據:

2 對鄉村振興競爭對手的調研 通過對競爭對手的調研,為項目培養自身特色和核心競爭力提供方向:

3 對鄉村振興項目運營調研 通過對項目運營情況的調研,了解項目運營效果及運營存在問題:

  • 消費者消費能力

    消費者出行目的地

    消費者消費偏好

    消費者消費痛點

    消費者消費頻次

    消費者消費形式

    消費者信息獲取渠道

    消費者滿意度

  • 競爭對手項目定位

    競爭對手目標市場和目標群體

    競爭對手競爭優劣勢

    競爭對手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

    競爭對手運營情況

    競爭對手未來發展戰略

    競爭對手成功經驗借鑒及教訓吸取

  • 田園綜合體項目推廣效果調研

    田園綜合體項目整體效益調研

    田園綜合體項目社會影響力調研

    田園綜合體項目遊客滿意度調研

    田園綜合體項目運營問題調研

    田園綜合體項目運營風險調研

四、鄉村振興市場發展研究

  • 發展環境分析【PEST】

    ♦ 政策環境:中央政府及當地政府關於鄉村振興建設的規劃政策、補貼政策及其解讀; ♦ 經濟環境:鄉村振興建設地經濟發展情況,人均收入及消費支出情況等; ♦ 社會環境:鄉村振興建設當地現有產業結構,主導產業及其發展基礎,當地投融資環境,當地都市群體對鄉村的向往程度等; ♦ 技術環境:物聯網、雲計算、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的應用(智慧照明、現代化種養殖)等。 01

  • 特色文化挖掘和IP打造

    ♦ 鄉村振興特色文化挖掘:鄉村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城鎮化建設的加快,部分鄉村文化已逐漸消失,可通過對鄉村文化的深度挖掘,並結合時代元素進行創新,保護和傳承傳統鄉村文化; ♦ IP打造:IP是鄉村振興的標簽和符號,通過IP的打造,不僅有利於鄉村振興項目的推介,而且有利於鄉村文化內涵的延伸和變現。 02

  • 鄉村振興可行性論證

    ♦ 鄉村振興建設政策可行性論證:鄉村振興建設是否符合國家及地方政府關於鄉村振興申報主體的資質要求;相關的建設規劃是否符合政府關於鄉村振興建設標準; ♦ 鄉村振興建設市場可行性論證:鄉村振興建設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目標群體及市場潛力; ♦ 鄉村振興建設可行性論證:鄉村振興建設地地形、地貌、建築層高、建築風格類型是否與當地文化和生態相協調; ♦ 鄉村振興發展可行性論證:鄉村振興建設不僅僅只關系到當代人的利益,而應是可持續的,鄉村振興建設規劃的產業及相關的業態應既能滿足當代人的利益訴求,同時又能為以後的運營提供保障。 03

  • 鄉村振興申報服務

    ♦ 確定鄉村振興申報主體,幫助完善相關的申報材料; ♦ 根據當地政府要求的申報流程,幫助申報主體完成全部的申報流程; ♦ 在初次申報後,根據相關部門的評估意見進行資料補充和完善; ♦ 幫助鄉村振興申報主體完成鄉村振興成功申報並授牌。 04

五、鄉村振興運營策劃

針對具體的鄉村振興項目,站在開發者的角度為用戶提供以下服務:

項目選址 項目開發模式建議 項目投融資模式建議 項目盈利模式建議

項目功能分區布局 項目空間規劃布局 項目推廣渠道建議 項目組織架構建議 項目運營管理建議

六、項目規劃設計

結合客戶擬建項目地自然環境、產業基礎、文化資源和市場潛力等建設條件,為客戶提供以下服務:

項目擬建地政府相關政策解讀 項目整體定位 項目農業資源深層次挖掘 項目空間布局規劃 項目業態設計

項目運營和管理模式 項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項目建設工期規劃 項目保障措施 項目可持續發展戰略

七、中研普華鄉村振興相關服務流程

結合客戶擬建項目地自然環境、產業基礎、文化資源和市場潛力等建設條件,為客戶提供以下服務:

前期接洽

雙方初步接觸,對客戶項目情況及客戶需求進行初步評估。

深入溝通

確定合作意向後,雙方進行面談,就項目的詳細情況進行深入溝通,並出具美麗鄉村編製框架。

簽訂協議

簽訂合作協議,對美麗鄉村方案編製要求、保密要求、提交時間和相關服務費用等內容進行約定。

項目啟動

在客戶方支付預付款後,我司安排人員啟動項目,項目團隊的組建、項目人員的分工。

項目跟進

在美麗鄉村規劃方案編製過程中,會與客戶方保持實時的聯系,及時匯報可行性研究報告製作情況,實現資料共享和互補。

後續服務

項目團隊在後期會對項目進行追蹤和回訪,了解項目的建設情況,並可針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實際情況對原有規劃方案進行修訂。

提交驗收

將修改補充完畢後的美麗鄉村規劃方案提交客戶審核驗收,驗收通過後,我司安排印刷、寄送。

修改完善

在接到客戶修改意見當日,安排相關人員針對客戶的修改補充要求,對相關內容進行修訂和補充。

初稿審核

客戶方安排人員對所提交的美麗鄉村規劃方案初稿進行審核,並提出修改完善意見或是內容補充要求。

初稿交付

按照雙方簽訂的合作協議約定的時間提交初稿,交客戶方相關部門評估審核。

八、中研普華鄉村振興項目規劃思路

首先對鄉村資源稟賦進行全面了解,鄉村的特色文化、鄉村的美食、美景、具有較強吸引力的人文景觀、鄉村風俗習慣、鄉村特色產業等。
其次以鄉村資源稟賦為基礎,對資源稟賦進行深度挖掘並結合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及消費趨勢,設計鄉村振興業態及可持續發展戰略。
最後通過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和營銷推廣方案的設計,實現鄉村振興的經濟效益。
查看更多詳情

成功案例

我們的優勢

客戶好評

中研普華專註細分產業研究,用心傾聽客戶的聲音。
中研普華20年專註細分產業研究,持續提升服務品質。累計服務客戶超過11.5萬家以上,業績斐然,好評如潮 !

查看更多評價

我們的客戶

中研普華的咨詢服務已經越來越多的影響中國企業,滲透到國民經濟各領域。
中研普華是為客戶企業創造價值的品牌。

  • 阿裏巴巴
  • 騰訊
  • 華為
  • 格力
  • 國家開發銀行
  • 中國平安
  • 中國科學院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

研究院動態

INSTITUTE   DEVELOPMENT

更多動態

鄉村振興報告需求定製

  • 先生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