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概况:
作为“中国古典家具之都”的核心区和发源地,榜头镇不仅是我县古典工艺家具“龙头”,也是“仙作”产业的晴雨表和方向标。
空间规划:一带三廊四区:
仙作工艺小镇位于榜头镇西南侧,北至龙腾路、南至木兰大道、东至仙水溪、西至宝泉路,规划用地总面积约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万人。
仙作工艺小镇以“一溪三城”(木兰溪、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油画城、石艺城)为核心,围绕红木古典家具核心产业,形成“一带三廊四区”的功能分布布局,进一步提升仙作品牌知名度,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文商旅互促、产城人融合”的特色小镇。
“一带”即休闲景观带,以木兰溪为纽带的生态休闲空间,依托木兰溪景观工程的建设,构筑开放的生态景观,结合红木文化及民间文化等景观节点,串联起整个小镇的文化活力。
“两区”即以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工艺美食城、石艺城、油画城、红木生态园为主的工艺博览区,是小镇的核心区;以红木产品智造、创意研发、技能培训、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文化旅游为重点的活力创业区;以旅游和居住为主的文化创意区和生态休闲区,依托木兰溪景观工程,建设精品旅游村、文化特色街、综合商住区;
“三廊”即连接山体景观与木兰溪滨水景观的三条绿色通廊,结合木兰溪休闲景观带,整体构筑绿色生态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
发展定位:旅游文化融合 促进产业大发展:
仙作工艺小镇,规划围绕红木产业集群,目标定位打造全国最大的红木古典家具生产基地、红木文化创意基地、红木电商核心区、工艺旅游示范区。
挖掘内涵,提升工艺产业附加值。不断挖掘仙作工艺内涵,融入文化创意因素,以建设大师创作展示、百家创作村、主题创意工坊、工艺大师馆、工艺美院、江滨文创公园等项目,充分提升仙作工艺技术,打造集旅游观光、购物消费、亲子体验为一体的工艺特色小镇。
设施先行,完善产城融合功能。以“三生行动”(生态、生活、生产)为抓手,完成龙腾路、滨溪大道、旧仙榜路改造提升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泉山旧社区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实现民宿、咖啡厅、背包客等多功能融合;对榜头新区内的新社区通过配套高端酒店、商业等,完善产城融合功能,大力推行货币化安置。
文旅融合,旅游带动吸引人气。参与全县全域旅游分工,以国家5A级景区建设为标准,以仙作和文化两大核心魅力为背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建设名师创作室、仙作博物馆、观光工厂、美食城,构建以旅游促工艺、以工艺带旅游体系,不断提升“仙作”红木产业在国内知名度。通过小镇创建带动辐射工艺产业园周边发展,利用灵山寺周边1000亩林地打造休闲养生公园,策划引进知名房企开发建设公园周边500亩高端休闲住宅区,集聚人气。
盘活存量,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六编六雕”、国画、油画、石雕等传统工艺文化传承创新,引入工艺产业园,发挥其工艺、表演等商业价值;对已竣工企业部分闲置厂房,通过招商引资进行盘活利用;督促未竣工企业加快施工速度,确保尽快投入使用。
规划项目:
仙作工艺小镇启动项目12个,计划三年总投资23.7亿元。
其中,龙腾路、滨溪大道总投资1.3亿元;
工艺博览城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利用现有闲置空间,盘活建设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仙作博物馆、旅游接待中心等项目;利用现有建筑空间植入商务办公、展示会议、餐饮休闲等复合功能,强化工艺博览城空间利用率;
产业园企业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13.7亿,加快入驻企业竣工投产,依托闲置厂房,通过招商引资进行盘活利用,改造成集旅游观光、购物体验、吃住休闲于一体的工艺旅游示范区;
旧仙榜路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改造沿街立面、路网及雨污水管相关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打造具有莆仙特色传统特色老街,计划年底动工建设;
滨溪景观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利用木兰溪景观带建设小镇客厅、仙作主题雕塑、仙作音乐喷泉、亲水乐园、游船码头,开发小镇休闲旅游线路,计划2018年动工建设;
红木生态园改造提升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园区以中轴线景观区为主,右侧分布水景区,左侧分布红木专类种植区,后侧分布岩石区和三级步道,计划2018年全部投用。